亿万灯光无法照亮的黑暗

【作者:Hapiru信望爱阅读 2010.06.13




当年十六岁的麦可•康纳利有天深夜打完工回家,途中看到一个留着胡须的男子拼命往海边跑,脱下衬衫把紧握在手里的东西包起来,丢到树丛。康纳利遏止不住好奇心,下了车去翻看那包东西,里面竟然是一把枪!他打电话报警,当天晚上警察逮捕了一些可疑人物,叫他去辨认,但是他看不出来,而且告诉警察,他们没有抓对人。

康纳利从此就无法自拔,看报纸、真实犯罪记录、推理小说,读大学的时候看了《漫长的告别》这部电影,从此爱上钱德勒。

如果那天他没有下车呢?康纳利自问。他就很可能克绍其裘,跟着父亲在建筑业发展。但是他终究决定放弃读了两年的土木工程,改写犯罪小说。他忒忑不安告诉父母,结果反应大大出乎他意料之外。原来父亲当年想要当画家,但是因为要维持家计而只得转行。他只问儿子一个问题:你要怎么维生,而且提出建议:去当记者。

儿子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改读新闻系,毕业后在不同的报社工作,最后在《洛杉矶时报》任职,撰写犯罪报导。但是他一直无法忘情于写小说,还是离开了新闻业,专心写作。他颇得好评的是以洛杉矶的警探鲍许 (Harry Bosch) 为主人翁的推理系列,但是让他在销路上有突破的是1996年出版的《诗人》,以丹佛的记者杰克•麦克艾弗伊为主角,追查谋害亲生兄弟的真正凶手。十三年后,康纳利在《稻草人》这本作品重新召唤杰克•麦克艾弗伊,但如今他已是《洛杉矶时报》的资深记者,而且故事一开始,他就面临被解雇的噩耗。网际网路兴起,愈来愈多的人从网路获取资讯,严重冲击报纸业。面对销售量的滑落,采取的对策之一往往就是瘦身裁员。那些资历深、薪水高的记者当然首当其冲。



曾经身为新闻人的麦可•康纳利在实际生活中,眼看很多同业遭到类似的结果。而他写《稻草人》的两个经历,更是让他有切身的感受。就在他把书稿交出去几天之后,《洛杉矶时报》的母公司申请破产,他只得重新改写书中某些内容。第二次则是差点赶不及。杰克•麦克艾弗伊在《诗人》出现的时候,还是丹佛的《洛矶山新闻报》的记者。就在《稻草人》即将付梓之际,他才得知这份报纸已经停刊。他只有一个晚上的时间,以及一页更动的篇幅来调整。

曾经,报社工作是个铁饭碗。《洛杉矶时报》号称「丝绒棺材」,意即你进来,就可以作到安享天年。如今报社列出一张名单,按照上面的号码一一提早送进事业的「棺材」,每个人莫不心惊胆跳。杰克•麦克艾弗伊在书中感叹道:「今天已经没有四十多岁的人作派出所记者的市场了。他们有用不完的廉价劳工…就像墨水跟纸张,我的时候也到了。现在讲究的是网路。是每小时下载的网上新闻跟部落格。是影像产品。是推特更新。『日报』还不如叫作『余报』算了,因为所有的新闻前一晚已经贴在网上了。」杰克•麦克艾弗伊担心的不只是他的饭碗,而是新闻记者神圣使命的衰落与式微。他最后一个任务是带着取代他的菜鸟记者熟悉业务,去刑警单位拜码头。这个接班人干劲十足,熟稔电脑、聪明伶俐。但是杰克的同事说得好:「她很优秀,也肯学。可是她功夫还不到啊,这是个大问题,不是吗?报纸本来应该是社群的看门狗,现在我们移交给那些吉娃娃了。」 新闻在网路上任意流窜,读者如何知道来源与正确呢?

杰克•麦克艾弗伊准备在他离职前,接到一通电话,发现某宗杀人案很可能另有蹊跷,于是他准备好好写一篇揭发真相的报导,作为他漂亮的挥别手势。一如他在《诗人》追查结果,引出一个令人发指的犯人;他在《稻草人》也深入黑暗扭曲的网路世界,这个最后让他失去工作的世界。正如其他新科技,网路带来很多好处,但是也带来意想不到的副作用。这里成为物以类聚的温床。恋童癖的人在网路上建立了一个隐密的网脉,互通声息,哪里有猎物可寻。有怪癖的人在这里建立聊天室寻找同好,以匿名身份彼此交换心得。杰克•麦克艾弗伊面对的凶手,就是网路世界的怪癖杀人犯。他们聪明绝顶,深藏不露,平时看起来再正常不过,然而背后隐藏着凶残、冷酷、变态的一幅面貌。借用书中联邦调查局探员的话,这些人多数有着坎坷、不正常的成长背景。但令人不解的是,同样在这种环境下成长,何以有些人可以活得正常,有人却演变成妖兽?触发点究竟是什么?这是个难有解答的大哉问。杰克•麦克艾弗伊从内华达州搭飞机返回洛杉矶,看着窗外「从沙漠进入文明,我们所认识的文明。地平线上有亿万个灯光,但是我知道这些全部加起来,也不足以照亮有些人的黑暗之心。」

世界可以多凶险?人心可以多黑暗?今天的网际网路让我们看到的是无底的深渊。麦可•康纳利的《稻草人》对这黑暗深渊发出天问,也对现今的新闻世界唱出不舍的挽歌。

全国各地基督教书房一览表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