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应该忧心的

【作者:徐敏雄自我与社会的对话 2007.11.05


前些时候,我的第一本学术着作出版了,而且很幸运地,我得到某个公部门的出版奖励。但是整个出版的过程其实充满了艰辛,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关卡是两位匿名审查。当我拿到两位审查委员的修改意见时,坦白说心情很恶劣,因为自己努力许久的成果,竟然被挑出这么多的毛病。

但是当天我在回家的路途上,心中却燃起相当不同的想法:「我其实应该真心感谢这两位匿名审查委员!因为他们其实大可不必大费周章地帮我仔细阅读书稿,因为出版品质得好坏是作者而非审查者承担。在现今这种没人愿意说真话的年代里,有人愿意给予真心的回馈,应该要珍惜才是」。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喜欢听好听的话,甚至希望可以多一些不劳而获的事,我也不例外。但是这种性格过度发展的结果,反倒会阻碍自己成长,因为大家都知道彼此想听什么话,不喜欢做什么事,于是就再也没有人愿意说真话来帮助彼此调整错误。

记得自己学生时期,有一种老师授课的方式是以读书会的方式进行。这种上课方式,要求每位同学必须在课前将指定教材阅读完毕,再由老师随机请同学分享某一段的内容大意。每次上课坦白说压力很大,因为不仅得阅读一堆不熟悉的东西,还得随时提心吊胆地害怕自己说得不正确被老师修正而丢脸。

可是整学期下来,我发现这种上课方式收获也是最多的,因为老师会详细阅倾听我们的分享内容,并针对我们思考盲点提出不同的建议与延伸思考。

我从当大学老师开始,上理论性的课程也是采用这种读书会的方式进行。以前当学生的时候不觉得这种上课方法有什么特别,但是自己在带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才真的体会到这种上课方式比其他类教学方法来得辛苦。因为我不仅自己得将每一次讨论的内容详细阅读,上课还得仔细聆听同学摘要的内容或延伸提出的问题,并详细地回应他们。

有一句俗语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同样地,当我开始当老师开始,我才体会到「教师难为!!」但我为何还是选择这种上课方式呢?简单说,我不希望让学生们在学校的时候觉得上课很好混、自己超级棒;可是毕业出社会后,却发现原来自己被穿上了「国王的新衣」。

我心理在想,或许有同学会问:老师不是经常说「不要被外在结构性的期待牵着走,要清楚自己为何要学习某些东西;健康比学位更重要等等的话语」。现在,我又该如何自己去自圆其说?我自己心底已经给告诉自己:

1.学期初,我都会将课程内容清楚表明,倘若同学对课程内容没兴趣,请赶快更换其他课程修习,不要修这门课!如果要修这门课,希望大家花了时间,就一定要学到东西。

2.吸收前人的经验(也就是念书)必然得花费时间,思考能力的培养更得挑战自己既有的习惯,甚至面临不确定性。可是一旦这样的学习是经过我充分的思考,认为有意义、有价值,肉体虽然疲惫,但内心却相当充实富裕。

3.最后,我认为我在课堂上讨论的东西,主要是提供同学们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答案」;所以学习这些知识不会禁锢大家的心灵,反而会增添大家思考生命的能力。

也因为这样,我经常与同学们分享:「生命中许多事情都必须付出代价,过程中暂时性的肉体酸痛无须忧心,因为我们可以透过休息恢复体能;一时的信心冲击也不用逃避,因为不真实完美形象反而会阻碍自我反省成长。真正应该忧心的,是自己正在付出心力与时间追求的方向是否值得继续前进」。

◎ about 徐敏雄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