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性解放绑架我们的孩子

【作者:陈小小麻辣姊妹 2011.06.12


那天教会的大学生告诉我,他读幼稚园的侄女问:「叔叔,什么叫做性高潮?」把他吓一跳(我听了也吓好几跳),他问侄女这三个字是谁告诉她的呢?她说是幼稚园老师教的。他想可能是小孩子乱讲话,不过这些字出自于小女孩的口,三个字完全正确,于是我建议他要继续追踪,以免侄女遇到狼老师。

如果这小女孩说的是实话,幼稚园性教育是这样教的,那许多家长对于最近国中、国小两性教育的教师资源手册里的争议,纳入「教导孩子制作/清洗性玩具,详细的性交的步骤(如肛交)、润滑液使用」之类性解放的观念,可能就不需那么诧异与震撼了!

究竟什么时候,台湾已经不知不觉被这些性解放的观点给绑架了呢?

● 多元情欲土石流到你家

网路上有一群支持教材的「自由性爱论」者。他们认为任何种性的性行为与性取向,只要不伤害别人,而当事者自愿,便可以接受。法律不应禁制,其他人也不应批评。因为这是强加一己价值在别人身上,这是「不宽容」intolerance的表现。只有强制性和伤害别人的性行为才是不可接受的。

上述理论无限上纲,N级色情可以,SM性虐待可以,乱伦、换妻、群交,也都没问题。他们甚至抨击反对这种两性教材的家长,才是最应该被教育的老古版,并嘲谑着「大人不应该把愉悦的性私藏,不给孩子爽。」他们要解放国中小学生,让他们自由畅快地满足性饥渴,这才是正确的性教育!另外还提出,一夫一妻制是人类进步的绊脚石,多元伴侣、多人婚姻,才更为可取,时下的婚姻不就如此?

对于家庭功能正常、爱护孩子的家长们,看了这些言论,各个目瞪口呆。毕竟这些在过去都是理所当然的禁忌,没想到如今还得平心静气地跟人讨论,并连署上诉教育部,是否可以不要教孩子这些东西?即使是我要写这篇文章,得让这些情色的文字出现,也都甚感痛苦,读者们应该也会觉得脏了自己的眼睛。

然而这正是目前遇到的多元情欲土石流的现况,家长们真是感到手足无措、无招架能力。过去不需要处理的课题,如今土石流已经淹漫到自家门口,人人得自力救济。但,这是七、八年前,香港人早已面临的社会窘境。

● 香港教会对性解放的回应

香港学生福音出版社的《重寻真性--性解放洪流中基督徒的坚持与回应》一书,收录了当时许多的反对「性解放文化」文章。一篇篇文章,记录着他们遭遇的困境,色情网站林立、电视台的成人频道、自我中心的乱爱文化、娼妓合法化,整个社会被色情欲流吞噬。甚至大学学者以性学权威自居,宣扬「性」宗教、「自由性爱论」,高唱性解放运动可以给全人类带来幸福与救赎。

当时,香港有很多「性小众」出来向传媒表达自己有别于其他人的性喜好。他们希望社会认识他们,积极地透过政治手段来修改或加增法律,亦透过编辑教材进入教育体制,以实现他们的性理想。只要有人异议,他们动不动便扣上反对者「歧视」的帽子,并视「道德」为霸权产物。而这些情况,七、八年后,轮到咱们台湾一一上演。

面对「性解放」思潮的泛滥,基督徒很难用「圣经」或「上帝的创造」,来跟人讨论,因为社会上的多数人并不是教徒。因此,香港的基督徒们尝试集思各种对话角度,来论证「性解放」的错误,以及对人类社会带来的破坏。《重寻真性--性解放洪流中基督徒的坚持与回应》有很多观点,可供我们参考与学习。

● 私德与公德真能截然二分?

好比,「自由性爱论」乍看很有道理,但私德与公德真的可以截然二分吗?作者吴永康就提出在资讯社会下,私德与公德的界线不如一般人想像中明确。

他举例,若有两兄妹在同一间学校读书,并公开表明两者的乱伦关系,并接受年轻人杂志与网路访问,公开其性生活,这绝对不会是一件纯粹的私德问题。私德与公德的界线不是自由主义者所想的那么明显。

又,一个人看A片,这看起来是私德,因为没有伤害其他人。但是若政府对色情资讯「完全」没有管制,色情文化落实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大多数人都乐在其中,便会造成女士们的人身危险,会担心自己在公众地方被性侵。就像「地铁性侵」是日本A片常见的主题,导致日本地铁为了避免女士被性侵,于是得设置女士专用车厢。在台湾,随着A片泛滥,也陆续传出车厢性侵或性骚扰案,捷运设置了女士专用车厢。这就是私德与公德的界线无法清楚切割的证据。

● 性解放运动的获利者

至于,常见的婚前性行为课题。作者叶敬德指出,欧美先进国家已经做了这个实验,很多年轻人发生婚前性行为,然而他们并不快乐(尤其是女性)。婚前性行为并未如性解放人士、女性主义所说带来真自由。

很多女性对于男性不肯在感情上委身、只想性交,感到非常失望。如果女性真的完全放得开,在性交之后,不计较是否与对方再相见,她得到的回报是—连个情人或朋友都没有、被瞧不起、对性太随便,被视作「和每个人都来过一腿」,结果她更不可能有机会找到心底深处所期望的一份长期的亲密关系。性解放运动,反倒令许多女性被男性给消费、糟蹋了。女性主义自以为是的性革命,最大获利者反倒还是男性!

● 同居家庭实况

至于,同居课题。作者叶敬德指出近年的研究,同居者比单身进入婚姻的人,更容易放弃婚姻。而性解放认为,同居者被虐打的问题应该比较少,因为同居者避开以父权为中心的婚姻约束,必然会得到较为平等的关系。然而真实情况却显见其错谬,同居者出现激烈争辩的可能性比结婚者高出1.8倍,被虐打的机会也比已婚者或已经婚者高出两倍。

另外,男同居者更容易对自己的配偶不忠。拥有孩子的同居者,比已婚者更易分手。在美国,已婚者的平均收入比同居家庭多六倍。在已婚家庭成长的孩子,拥有更强烈的幸福感,他们更容易表达信任、忠诚等价值。

同居者较易分手的原因是男方不喜欢拥有儿女,他们视照顾小孩为责任,而不会视他们为快乐和稳定关系的泉源。多数男性同居者,不愿意尽父亲的责任。同居家庭的孩童受虐打,是一般家庭的20倍。整本书里,可以看见香港基督徒设法「只讲事实,不谈价值」,拿出统计学的各项证据,向世人来揭露性解放的悲剧!

● 虚无摧毁自由社会根基

书中许多文章也表示,他们绝对反对无理剥夺这些「性小众」的基本人权。然而,若社会文化要高举性解放,高呼「反性倾向歧视」的人权口号,美其名政治正确,人们从接受同志婚姻合法开始,接着就得接受「多人婚姻」,再下一步N级色情、SM性虐、恋童,乱伦、兽交、奸尸、换妻、群交,人们都得概括承受这些性倾向。

极端的「性自由」,衍生的虚无主义,最终只会摧毁自由社会的根基。正因社会有自由,所以需要一定程度的道德共识。

反观台湾,目前几乎一步一脚印地跟着美国、香港的脚步走。两性平权、多元性别教育,到底会带给社会什么?恐怕就是伤害到无知的青少年。因为前车可鉴,欧美人士完全身体力行照着性解放去做的,绝大多数是这些没有分辨能力、人生经验不足的年轻人与儿童。其中,以女性受害最大!或许在这狂澜之下,姊姊妹妹们要站出来,先懂得珍惜自己,勇敢对婚外与婚前性行为说「不!」,可以力阻情欲土石流对整体社会的危害。


《重寻真性》性解放洪流中基督徒的坚持与回应
关启文、洪子云主编,香港学生福音出版

about 陈小小

about 华子

about 飞飞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