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福讲道》( The Sermon of the Beatitudes),詹姆士・迪索(James Tissot),1886–1896年。(图片来源/BROOKLYN MUSEUM)
马太福音五章3-11节中,耶稣说的九个「有福了!」常被称作「八福」。但在奥古斯丁时代被称作「七句真福」。九被编成八或七,有些是为了套用神学系统。
九句先知的话
耶稣说的这九句话常被误会为新的诫命、新的盟约,但其文体并非律法条文。「有福了」「有祸了」是常见的先知语法,如诗篇一篇2节:「唯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四十一篇1节:「眷顾贫穷的有福了!他遭难的日子,耶和华必搭救他。」以赛亚书三十章18节:「耶和华必然等候,要施恩给你们;必然兴起,好怜悯你们。因为耶和华是公平的神;凡等候他的都是有福的!」耶利米书十七章7节:「倚靠耶和华、以耶和华为可靠的,那人有福了!」旧约有超过上百个句子使用这样的句法。
因此,以色列人听耶稣说「有福了!」,首先意识到的是,耶稣是从上帝来的先知——耶稣基督同时具有三个身分:先知、祭司、君王。同样地,路加福音六章20-26节记载耶稣下了山,与门徒站在一块平地上,耶稣说了四个「有福了!」和四个「有祸了!」,听众第一个注意到的是说话的人是先知,要侧耳聆听。因为旧约时代先知们会用「有福了!」「有祸了!」警告上帝的百姓——以色列人离开罪恶,回转向君王耶和华。
与天国有关
耶稣在马太福音五章3-11节说的九个「有福了!」,每一条都与天国的意涵连在一起。马太福音四章17节记载耶稣传讲:「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天国」,是「上帝国」的避讳用法,用「天」来代替「上帝」,以免亵渎和对上帝不敬,所以天国或上帝国就是上帝作王,上帝是这个国的君王!而希腊文「悔改」指向希伯来文「回转」,意指走偏路的以色列人要回转向耶和华。
耶稣走遍加利利,在各会堂里教导人们回转向上帝国的福音!他医治生病和被鬼附的人,在山上对着第一批跟随者阐述上帝国。马太福音四章23节至七章29节阐述原有旧约西奈之约的十句话(常被称为十诫),以及约书的精神与真谛。耶稣带来的不是新的诫命、新的盟约,而是以色列人长久期盼的上帝国。但这个国度跟他们想像的不一样,圣子耶稣作王的方式,并非带领他们打败罗马帝国,而是为众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
上帝的祝福
耶稣讲的九句「有福了!」,是希伯来文。这种语文遇到上帝当主词,会把主词藏起来以表示尊敬。但中文是把上帝当作主词,以表示尊荣,并且多为主动式,少用被动式。因此按希伯文可直译为:
1.上帝祝福自知灵性贫乏的人!
因为上帝必赐他们天国。
2.上帝祝福哭泣的人!
因为上帝必安慰他们。
3.上帝祝福温柔谦卑的人!
因为上帝必赐他们地土。
4.上帝祝福饥渴慕义的人!
因为上帝必让他们饱足。
5.上帝祝福怜恤人的人!
因为上帝必怜恤他们。
6.上帝祝福清心的人!
因为上帝必让他们得见。
7.上帝祝福使人和睦的人!
因为上帝必称他们为神的儿子。
8.上帝祝福为义受逼迫的人!
因为上帝必赐天国给他们。
9.上帝祝福因着上帝遭受辱骂、逼迫、毁谤的人!这些人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应当欢喜快乐!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
这九句的后半段皆紧扣着天国、上帝来作王的概念。如第三句的「地土」为上帝所应许的产业,即为天国。而上帝必安慰他们、让他们饱足、让他们得见、赐天国给他们,意思都指向上帝是王!
其中的第七句「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子。」(马太福音五章9节)华人基督徒常用儒家的视角来诠释,然而,这句话要回到天国的脉络理解。希腊文μακάριοι οἱ εἰρηνοποιοί直译为「有福了!平安或和平的人们」,εἰρηνοποιοί为带着定冠词的形容词,εἰρηνη为名词,对应到希伯来文为,意思为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上帝之间是和平的关系,而非敌对的关系。
天国的「平安」是弥赛亚国度的平安,与弥赛亚的「救赎」同义。弥赛亚耶稣来世间的使命,是为了使各种破碎关系复和!耶稣道成肉身、被戏弄、被吐口水、被鞭打、被钉死于十字架上,是为了处理罪恶,以修复人与上帝、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因此,这句应理解为:「有福了!拥有弥赛亚『平安』者,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子。」
复和的平安
这样的概念,不只是出现于福音书,更是多处见于保罗书信。保罗写信给各教会的开头常见这样的句子:「愿恩惠、平安,从父神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恩惠与平安两个词双双出现,前者「恩惠」的意思是上帝白白地赐予救赎给不配的人;后者「平安」就是「和平」,接受上帝救赎的人各样爱的关系开始渐次地复和。
「愿恩惠、平安,从父神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可以说,收到保罗书信的基督徒,都是拥有弥赛亚平安者。以弗所书一章3-5节:
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他在基督里曾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又因爱我们,就按着自己的意旨所喜悦的,预定我们藉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
亦是对耶稣第七句的阐述。上帝在耶稣基督里赐的福气,就是「有福了!」,藉着耶稣基督得到上帝儿子的名分,就是「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子」。
华人基督徒常用儒家「悌」的视角来诠释耶稣所说的「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作弟弟的要尊重兄长,作兄长的要爱护、关心、照顾弟弟,兄弟之间的关系才能处好。但当双向关系发生一方不珍惜的时候,儒家无法解决。例如,弟弟不尊重兄长,兄长怎样爱护弟弟?弟弟尊重兄长,但作兄长的欺负弟弟怎么办?应用到教会生活,弟兄姊妹的互动以「悌」顾全所谓的大局,便制造出一堆败坏道德、作人八面玲珑的乡愿老好人。
但若耶稣的第七句回到原文「有福了!拥有弥赛亚平安者,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子。」就不会粉饰太平,将混乱道德去罪化。罪就是罪!善恶判定在于上帝,但同时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罪人,包括自己。而罪人的罪,是导致彼此之间层出不穷的伤害、关系破碎的源头,维系和平的关系不容易,唯有靠耶稣的恩惠。若我们能够忍耐他人、继续彼此相爱,不是靠自己,而是靠弥赛亚的平安。
有福了!拥有弥赛亚平安者,必称为上帝的儿子!
about 陈小小
about 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