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兵在教会

【作者:李佑生网路作家Ⅰ 2023.03.12



图片提供/123RF


我的服役生涯过了一段「心想事不成」的历程,只要我想过,路就毫无悬念地关闭,几次屡试不爽后,我落脚到毫无地缘关系、想都没想过的嘉义县,在这个古称诸罗的异地完成了我为期一年半载的义务。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

安顿好装备行囊后,我开始认识这个望出去只有甘蔗田和少数聚落社区的县治特区。由于离家已经超过两百公里,回家的旅费对阮囊羞涩的我是不小的压力,因此早就抱定长期在外的打算。既然如此,认识周遭环境便是重要的课题,其中一个任务也包括找未来聚会的地方。不意走出宿舍没几步路,就看到一个写着某长老教会的简易指示牌,这里便成为我服役期间聚会的地方。

过了好一阵子,我才从弟兄姊妹口中得知,当我第一次参与聚会时,顶着一颗三分头、面无表情地走进会堂,一副生人勿近的样子,还一度让人以为我是从附近鹿草监狱出来的更生人呢!真是让我感到啼笑皆非。

虽然当时一切都不在我预期中,但这些年来,我一直很感谢主那段时间的带领。他在那一年半载的时日中,预备了很多时至今日仍有价值的功课,对基督徒生活、教会的认识体验即是其中之一。在嘉义的日子,我是孤身一人,与昔日的支持体系全然隔绝,因此我去聚会,并不是因为那里有我熟识的亲人、相交的知己,而是因为一个基督徒需要教会生活。

我与弟兄姊妹的关系,除了基督以外,没有别的连结,除了基督以外,没有别的根基。如同保罗论到教会时如此说道:「你们就是基督的身子,并且各自作肢体。」(哥林多前书12章27节)这句话意涵丰富,表明了基督和教会的关系,也指明了弟兄姊妹在主里互为肢体、连于一个身体的关系。这之前我虽然已经略有这层认识和经历,但没有像那一年半载异乡生活来得如此深刻。

两三人的聚会

除此之外,当时还有一个令我至今印象深刻的经历。我第一次参与聚会时,教会设教还未满一年,仍属于草创期,不仅会堂是租的,聚会人数也有一段时间不稳定,即使主日聚会也是如此。记得当时人数最少时,加上牧师也不过六、七人,周间的查经祷告会若要算人数,那真是让人哑然,我有参与的几次印象中最少是三个人,这还是把牧师那个还没上小学的儿子算进去。此情此景,也就没有一般聚会熟悉的伴奏之类,就是诗歌也是清唱呢!

不过也因为如此,聚会的目的似乎更加单纯,不会是因为群聚的热闹温暖,而是如耶稣对门徒所说:「因为无论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马太福音18章20节)在那个聚会人数一只手可以数的日子中,我有很多的信仰省思,也更加体认到,聚会的焦点独独是基督耶稣而已,我们当关心的不是人数多寡,而是有否奉主名聚集、主有否与我们同在?若否,无论人数是小猫两、三只,抑或有成千上万的群众,都没有在主里的价值和意义。如此说来,那个人数一直不固定的聚会生活,实是一个到现在都让我益处匪浅的学习和经历,有时聚会人不多,还是可以靠着上帝恩典聚集、寻求认识主。

迁徙的教会

其实,当时不只是人数不固定,就连聚会的地方也经历了变动。起初我们聚会的会堂是向别人租用的透天厝,给一家人生活绰绰有余,但作为聚会,不仅空间略为狭小,也好像不是那么踏实。尔后在奉献的支持下第一次搬迁,新的会堂位于附近另一个社区,一样是民宅,不过多了一些活动空间,令聚会多了些弹性。也是在这个阶段,我结束服役的日子,也回到家乡,因此没有参与到第二次搬迁。这次建筑是以会堂的方式兴建,并于2008年启用,位置在高铁站的视线范围内。

这些搬迁的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建筑并非教会的关键,在这十数年的日子当中,教会的建筑经过了三次的变换,并不是恒久不变的。有的隐于社区毫不起眼,有的高大耸立引人侧目,但教会的主体、性质并没有改变,基督的教会在地上,是有如等候新郎的新妇,是连于元首的身体,是使上帝得荣耀、使人得益处的见证,甚至我们可以说,她在这世界是没有根基的,有如旷野的会幕一般,随着云柱火柱而行(民数记9章16~23节)。

转眼间时间就这么过去了,还有许多点滴未及提起,那些犹新的记忆,一个不留神竟然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了。

回首曾经

这些年来所发生的故事、所经历的恩典,有些,我是故事的成员之一;有些,我欣然地听着故事;有些,我未曾风闻。几次有机会回到那块土地,看着新搬迁的会堂,我承认我感到陌生。

这十数年来的变化让人感触良多,从必须租赁会堂,到有属于自己的落脚之处;从空间不足的阶段,到有宽广聚会敬拜的会堂。这些年,有许多值得感谢主的地方,许多主够用的恩典供应,我们在这些不足中,认定若不是万军的主帮助我们,怎能度过那些岁月?我们在这些窘迫中,经历若不是大牧者在前头领路,怎能迈向未知的明天?我们在这些患难中,体会基督是教会的根基,在这根基上,我们有不动摇的盼望。

我承认,交情会因为少有接触而难免生疏,我也接受,建物会因需求而有所变更,我更知道,人会因成长或衰残而有所改变。然而,当我们以基督为根基、以圣经为准则,我们站立的基础,不是藉着我们的坚持,而是因为属天的呼召;我们知道我们的连结,不是因着血气,而是因为在主里的生命;我们走下去的能力,不是因着人意,而是因为圣灵随时的帮助。

我想,教会过去怎么倚靠主,今天也没有新的磐石,明天亦没有改变。以人的角度,十年好像可以视为阶段,然而我认为这是个记号,记录着我们在这些日子所经历的软弱与缺乏,记录着这些日子从主所得的恩典,记录着这些日子在基督里的更新改变。

愿主在他的教会、在属他的子民中,得着他当得的荣耀与称赞,愿主的旨意成就。我们夸口的,除了他的十字架与恩典,别无其他,直等到那日和那称为以马内利、与我们同在到世界末了的主基督耶稣相会。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