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来,为要使人得生命

【作者:李佑生网路作家Ⅰ 2023.04.16



《基督向人显现》(The Appearance of Christ Before the People),亚历山大・安德烈耶维奇・伊万诺夫(Alexander Andreyevich Ivanov),1837-1857年。(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在以色列漫长的历史中,有几个主题如影随形,其中一个是苦难。自从具有民族的规模之后,来自埃及、非利士、以东、亚兰、亚述、巴比伦、波斯、罗马等的逼迫、威胁接踵而至,就是到了近代,犹太人还是漂流,斑斑血泪交织出千年历史,诗人的哀声一言以蔽之:「以色列当说:从我幼年以来,敌人屡次苦害我。」(诗篇一二九篇1节)

这样刻骨铭心的历史,使他们逐渐认真看待先知们关于弥赛亚将至的预言,等候上帝应许的实现。然而,他们心中关于弥赛亚的想像,与上帝的启示并不完全相符,那启示将来必成之事的上帝,照着他所说的话成就允诺。其中一个记号即是旷野之呼声(以赛亚书四十章3节),奉差遣的以利亚(玛拉基书四章5节)将在旷野预先传扬天国的福音:「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马太福音三章2节)

耗时二十年的巨作

这正是巨幅油画《基督向人显现》所描绘的情境。这幅俄罗斯画家亚历山大・安德烈耶维奇・伊万诺夫(1806-1858年)创作的作品高5.4公尺、宽7.5公尺,尺寸非同凡响,导致每座曾经收藏此作的美术馆都为此伤透脑筋,因为首要条件是房间必须挑高6公尺以上。这幅画现收藏于莫斯科特列特季亚科夫画廊(Tretyakov Gallery),以此作之气势恢弘,放置大厅当之无愧。

伊万诺夫在父亲任教的圣彼得堡帝国艺术学院(今列宾美术学院)完成学业,先后至德国、义大利深造。在义大利期间,他第一批作品是模仿米开朗基罗的传世之作《创造亚当》(The Creation of Adam)。

也是在这个时期,伊万诺夫勤奋地研究圣经,尤其是新约,因此萌生描绘弥赛亚首次出现人前的想法。为得偿所愿,伊万诺夫多次画下小幅草稿和亲友交换意见,更意图前往巴勒斯坦考察。

伊万诺夫倾注20年(1837-1857年)心力构思、创作《基督向人显现》此幅巨作。由于他与俄罗斯作家尼古拉・果戈里(Nikolai Gogol,1809-1852年)私交甚笃,果戈里的肖像因此出现在《基督向人显现》中,即画面右侧最靠近耶稣的红袍男子。伊万诺夫自己也入画,戴着红色帽子坐在施洗约翰前。

《基督向人显现》的特色在于生动、神态各异的人物群像,他们聚集在施洗约翰身旁,有的要受洗礼,有的是跟随,有的则是窥探约翰的法利赛人。伊万诺夫笔下的施洗者位于画面最显眼的中央处,身着引人注目的奇装异服,有如秀场主持人,指向徐徐而来的来宾,对注目他的人介绍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翰福音一章29节)

这幅画中,施洗约翰「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的宣告具体地形象化。只见耶稣孤身而至,又因距离的缘故而面容难辨,相较于施洗约翰被人群环绕,越发显得形单影只,但顺着约翰的指引,观赏者却望向从远方款款而来的人子,让他成为整幅画的焦点。

他成全了律法

预言基督的到来,是施洗约翰的任务,也是历世历代先知的任务。他们信息的细节、要点或许多元,核心却具一贯性;传扬内容虽多样,彼此并不分歧、抵触,使见证的福音更为完整、全面。因为他们传的福音不是出于自己,乃是来自同感一灵的启示(彼得前书一章10-12节),而施洗约翰是他们当中最后的一位(马太福音十一章9-14节)。

耶稣的到来,是律法和先知预言的实现(马太福音二十六章56节),让我们认识并颂赞上帝的信实。先知传扬、上帝子民等候的耶稣,对自己来到这世界要开启的新时代,有着清楚、透彻的自知。《基督向人显现》描绘的仅是一个开端,在和法利赛人的辩论中,在对门徒的教导中,耶稣多次以「我来」为开场白,完整地表明他在世间所做的事工。

这位大卫的子孙知道,他来,是要成全律法,「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马太福音五章17节)人子肯定律法,让我们更体会律法的圣洁、属灵、公义、良善(罗马书七章9-14节)。

藉由使徒的查考,我们晓得律法主义者的症结、盲点,乃是以为自己可以靠着持守律法称义,但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罗马书三章20节)。唯有基督能使上帝的律法成为可行,而非仅是指出人的罪。律法之义的成全,乃是完全信靠那律法的总结,也就是基督(罗马书十章4节)。

他呼召罪人悔改

上帝的儿子也多次陈明,他来,是要呼召罪人,「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马太福音九章13节、马可福音二章17节)、「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加福音五章32节),并拯救世界(约翰福音十二章47节)。其实,耶稣的名字,就意谓着「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马太福音一章21节)。这样的呼召,并不只是社会公义,更是直指人类更深层的症结――罪。

门徒初时或许也从政治的角度去理解耶稣的到来,「主啊,祢复兴以色列国就在这时候吗?」(使徒行传一章6节)但随着圣灵启明,便晓得上帝的国度远比他们的认知更为辽阔,解决的问题比他们以为的更彻底。

这位拿撒勒人清楚,他来,是要兴起刀兵,「因为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马太福音十章35节;参路加福音十二章51节)这段话对多数的人而言,听起来都是极不舒服而具争议性,基督信仰难道干犯人伦、抵触人和吗?尤其对华人世界而言,这更是触犯孝道的传统,也违反以和为贵的中庸之道。

耶稣所言并不是鼓动门徒与家人起纷争,而是表明蒙呼召、拣选之人,与骨肉至亲所走的道路可能存在分歧。圣经的确说,找着这条永生之路的人是少的,同奔天路的人在主里成为一家人,但世上的家人却不定然走在同样的道路上。

他使羊得生命

这位好牧人晓得,他来,是要使人得生命,且更为丰富(约翰福音十章10节),而方法就是他要舍弃自己的性命,成为众人的赎价(马太福音二十章28节)。这让使徒们看到耶稣正如先知预言,是拯救、照管、牧养的牧人(以西结书三十四章22-31节),看到他的虚己卑微(腓立比书二章5-8节),看到罪的解决仍如前约要付上代价,只是他用的是自己的血,一次就永远赎了我们的罪(希伯来书九章12节)。

耶稣的这些宣告,既说明福音是成全律法与先知预言,又指明他选召的对象为罪人,跟随者要做的是悔改,更表示他所做的工作乃是服事、牧养、舍命。这些均让我们一探福音的本质,藉此认识所跟随慈牧、所仰望的救主。诚然,要概述人子丰富的服事是难的,但这些服事都是出于一个目的:「上帝啊,我来了,为要照祢的旨意行。」(希伯来书十章7节)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