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目》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道可道,非神道?――从基督信仰看能言善道的ChatGPT与其对教会的挑战 -2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图片提供/123RF


(本文网媒版发表于举目杂志, 全文亦受邀刊登于《文化宣教:跨学科现象与理论研究》一书,曾劭恺博士主编)

▎作者王道维为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国立清华大学谘商中心主任、国立清华大学人文社会AI应用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三、从创造论看ChatGPT:上帝形像的必然彰显

在人类历史上,影响社会变化最剧烈快速的方式不外乎两个,一个是战争的爆发,另一个就是科技的发展。我们几乎没有人希望发生战争,却有许多人期待现代科技可以更多发展来解决现有的问题,或是满足人类更多的欲望或想像。在这样的背景下,就算基督徒因为信仰的缘故不会天真地以为科技可以拯救世界,但也很难否认相关的发展仍有其重要的意义,只是当前AI与如今ChatGPT这类的对话机器人显然会带来许多以前未曾想像的状况与挑战。

1. 上帝的形像包括创造像人类自己的被造物

从圣经创造论的角度来看,创造发明本来就是上帝创造人时赋予人类的「上帝形像」(Image of God)之一,并非罪恶之事,甚至可以视为一种上帝荣耀的彰显。这部分虽然没有直接的圣经经文,但明显符合圣经创造论,并且是许多神学家已经指出的[18]。但如果我们依循着这个脉络更进一步延伸,马上可以了解到既然「创造」是上帝加诸于人类的「上帝形像」之一,那么人类按照这个形像,去创造「以人类的形像与样式」而展现的AI,是必然的结果。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创1:26)

事实上,人类自有文化以来,早就创造许多想要模拟人类自己的物品,包括小孩玩的娃娃、艺术家的人像、演员的表演到电影中的外星人等等。这些都在反映人类创造一个类似自己的物品的渴望与努力,并在与其对话中找到某种重要人生意义与自我认识。目前AI唯一不同的是,它比之前所有人造物更能藉由文字语言反映人的某种本质(而不只是外在的样貌),使人更不容易区分真实与虚假。但是如果我们同意「上帝的形像」重点不在于外表(因为上帝是灵,没有物质的形象,而人类显然受限于物质的身体),那就可能必须承认,人类最高的创造力是创造出像人类内在心灵的东西(如AI),正如同上帝创造的最高智慧展现是在有他形像与样式的人类!

以此而言,基督徒或许不但不需要排斥AI,甚至应该以更为认真与崇敬的心看待这样的发展。而我们也因此看到ChatGPT的特殊之处:它藉由仅有人类才能掌握的语言文字来通往「通用型AI」的方向。因此,比起表面上像人类外型的机器人或某些特定功能赢过人类的AI,ChatGPT的发展已经有不同于以往的意义。这个评估并不是从技术面,或是号称前沿科技就高举,当然也不是因为可能取代部分人类就盲目反对。对基督信仰而言,评估的标准是回到起初AI这类机器或演算法被开发时所真正追求的目的。

2. 创造AI的目的是管理人造世界而非管理人类

那我们创造AI的目的应该是甚么呢?回到创1:26的经文,我们可以看见上帝按照他的形像与样式造人,目的是为了让人代为管理上帝创造的世界。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地推论,人类按照自己形像与样式来创造的AI,也应该要以「代表人类管理人类建构的环境」为主要目的。这里要仔细说明的是,我们不应该让AI取代人类管理大地,因为管理大地的责任是被委托于人类,而非人类的创造物,这两者应该要有所区分。

更准确来说,如我们所见,18世纪工业革命之后大量的人造物品已经充斥于本来的自然生活,包括各种高楼、道路、工厂、交通工具与电脑网路等等。这些「非自然」的环境是人类利用上帝赋予的创造能力而做的科学发明,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无法离开的重要部分。如果可以藉由AI的应用来协助人类管理得更好(举例来说,以AI来管理交通或环境污染),人类的角色就可以脱离这些人造环境的挟制,更认真地以上帝托付的管理者角色,好好用心对待与享受这片自然土地与其中的各样生物,让我们的灵魂更接近创造它们的主。

3. 创造论的角度可以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基础

因此,若能更准确地了解人在上帝创造次序中的位置,AI的发展本身应该是值得期待的。即或有人不认同上帝创造人类且赋予管理大地的使命,应该仍会同意AI的发展需要有清楚的目的才行,否则无法用来支持需要的巨大投资与应付可能发生的重要影响。相信在这一点上,基督徒与世俗社会的价值观可以相当接近,值得更多深化与了解。

四、从救赎论看ChatGPT:AI原罪需持续改善但受限于人类自身

1. AI原罪使人类创造的秩序混淆

但是我们都知道,整个创造的故事并没有那么简单。基督教的创造论除了首重创造的「目的」以外,也同样强调创造的「秩序」(order),创造的上帝是有计画、有规则地安排他认为美好的被造世界。虽然这个「秩序」不一定都能简单地被理解为物理原理,甚至我们可能穷尽我们的思考或研究也无法完全了解,但科学家与神学家都有一个类似的信念:相信这个世界有其规律可循而非本质性的虚无混乱[19]。

而从神学角度来看,一个最基本且很明显的伦理秩序在于人类是被造者,地位应低于创造者上帝。因此伊甸园的事件就可以被理解为,被造的人类受到蛇的诱惑,想要与上帝同等,因而违背这个创造次序,带来了原罪。

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 神能知道善恶。」(创3:4-5)

因此基督教信仰并不单单只是创造论,更提到罪的影响与救赎的需要,而后者更是基督宗教有别于其他宗教信仰的核心关键。应用于AI的发展,当AI的拟真度越来越提升,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那个创造者(人类)与被造者(AI)之间的秩序有可能被混淆。若再加上我们人类本身并非全能却欲望无穷,也可能让部分人太过于相信AI而产生依赖或刻意用于伤害他人,在隐私权、智财权、工作权等领域带来法律与伦理的挑战,放大这个社会已有的偏见或歧视言语[20]。

这样的忧虑不但是合理的,而且事实上正在发生。因此如果以人类是上帝的被造物来类比,我们前述这些AI近乎本质上的缺点(例如只是机率计算模拟而无法排除错误)也许可以用「AI原罪」来描述,代表不符合创造者的期待或规划的部份。但是笔者此处也需要很谨慎地强调,由于目前的AI完全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上的「自由意志」[21],所以并非是道德行为的主体,很难直接用传统神学或道德哲学的用语来等同。

2. AI继续被救赎改善时的矛盾之处

以上笔者作此类比的重点在于:即便伊甸园中亚当、夏娃的犯罪是因为运用上帝所创造的自由意志,在本来可以不犯罪的情形下选择犯罪,使罪进入世界(罗5:12),但是我们这些亚当的后裔的确也在这个不得不犯罪的肉体中得到救赎,生活在目前这个几乎无望改善的世俗世界,并且仍在盼望得到上帝完整的救赎[22]。这代表我们仍能从救赎的角度来看AI的应用可以改善、调整的方向,或可类比于基督教的「成圣」的操练。

「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太11:29)

「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林前11:1)

「所以,你们该效法神,好像蒙慈爱的儿女一样。」(弗5:1)

「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腓2:5)

虽然教会中对于成圣的方式有许多不同的传统,但最终的目标都是希望能效法并活出基督耶稣的生命。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地推论,未来若要让AI可以减少所谓的错误或危害,不可能只是用设定红线规则的方式来训练AI以减少犯错,那几乎等同于律法主义,只能减少犯错而无法真正仿效人类。事实上,由于前述所提及,AI程式内部有大量的参数需要调整(ChatGPT就有1750亿个),不可能在每个方面都设下明确的「规则」,所以才需要特定的训练方式(如前述所提及的「人工回馈的强化式学习」)。

但问题是,如果AI被救赎的目标是更好地仿效人类,又该效法哪一种人呢?或是该用哪一类的文化与价值观?不可否认的,目前美国巨型科技公司如Google、Microsoft、Facebook或Apple等所开发的AI产品,必然先入为主地使用以西方白人文化为中心的价值观来训练[23],而这样的产品将来在东方文化、伊斯兰文化或其他民族文化中,必然会因为训练资料有限或是训练的标准不同,而产生需要再客制化(customized)或地域化(localized)的结果[24]。倘若放任AI由一般人来训练,一定学习到更多人类错误的偏见或仇恨的语言。

3. AI如镜子只会更放大人类的缺点与罪性

从以上可知,这个AI要学习的「理想模范人类」其实是多元化的存在,并非想像中的单一性。因此后来有更多类似ChatGPT的AI机器人出现时,必然会有价值观之争,而且更放大我们人类本身的缺点或差异性(即使届时能够完美地模拟人类,也无法免除这样的问题)。

从基督信仰的救赎论来看,AI恐怕永远无法真正成为可靠的产品,因为创造的人类与想要模拟的对象本身就是极不完美且带有偏见的,因此仍然需要不断批判与调整[25]。但是回顾历史,人类过往所有科技发明,在脱离实验室阶段进入实用时,都会为了争取经费而强调其对人类生活的改善或好处,刻意或无意间忽略可能的缺点。当这类科技服务已经深入人类生活而出现许多非之前所能预想的负面影响时(例如手机),人类就会开始自行修改目的或方向,为相关的技术延续生命或创造新的目的。这个情形未来也肯定会发生在AI身上,只是反映的不是AI的问题,而是人类的罪性,并且更为放大到无法忽视。

因此从基督教的救赎论,我们发现一个看似矛盾的发展方式:一方面我们只会有更多这种类型的AI机器人出现,所以仍需要持续追问开发者或使用者,使之清楚回答使用目的与可能的影响,并以其应用的结果是否符合人类价值来评估是否值得支持。但是同时间我们也无法完全相信人类自己,因而对人性根本的归宿与终极盼望还是无法有真正的答案可以给AI作参考。因此笔者认为,ChatGPT这类对话机器人将会如同一面清晰的镜子般反映甚至扩大人类自己的缺点,虽然总可以事后补救,但仍永远不足,因而促使更多人更深反省、看见自己的盲目与虚空。或许,从救赎论观点来看,这也是AI对人类自身最有正面影响的部分吧。(待续)




[18] 可参考美国神学家薛华(Francis A. Schaeffer)在他的着作《人类的上帝形像》(The God Who Is There)。其中他强调了人类的创造能力是上帝形像的一个重要部分,因为上帝是创造者,而人类通过创造来展现自己的形像。

[19] 有人可能会引用物理中的量子力学或测不准原理认为世界的本质是随机而不可确定的。但是笔者要提醒的是,我们仍能用量子力学的方程式来明确描述计算这些机率。这显示物理学家并非相信世界本质上是混沌随机的,否则连建立物理定律来描述的企图都不必有。

[20] 这些当前AI应用时最容易被质疑与引起争议的地方,已经有许多人文社会领域的学者开始研究相关的防范配套措施,此处就不再叙述。

[21] 关于AI是否有自由意志等主题,在哲学或心理学领域已经有许多讨论。这根本上会牵涉到我们如何定义人类的自由意志,或甚至人类到底是否有自由意志。

[22] 这也代表基督教的救赎论绝对不只是如何定罪或得救这类过于简化的标语,还更包括如何在这罪恶满盈的世界中,带着仍会犯罪、与他人几乎无异的软弱来面向上帝,与世界对话而仰望新天新地的到来。这个等候过程也是一个信心成长的历程,也就是基督徒所谓的「成圣」。

[23] Samantha Murphy Kelly, “This AI chatbot is dominating social media with its frighteningly good essays”, CNN Business (11/8/2022)。引用网址:https://edition.cnn.com/2022/12/05/tech/chatgpt-trnd/index.html

[24] 这显然已经发生于中国这样对资讯管控更严密的国家,如以下报导:〈ChatGPT在中国被禁用仍爆红 各家企业推替代工具〉,中央社(2/13/2023)。引用网址:https://www.cna.com.tw/news/ait/202302100339.aspx

[25] 最近OpenAI也发表了类似独立宣言般的正式声明,强调人类社会应该更积极地用对话的方式来面对、处理通用型AI的来到,确保每个人都能从这样的发展中获得益处。Sam Altman, “Planning for AGI and beyond”, OpenAI (2/24/2023)。引用网址:https://openai.com/blog/planning-for-agi-and-beyond

【上期回顾】

道可道,非神道?――从基督信仰看能言善道的ChatGPT与其对教会的挑战 -1

本专栏与《举目杂志》、《海外校园》合作

【延伸阅读】:
道可道,非神道?――从基督信仰看能言善道的ChatGPT与其对教会的挑战 -1
启示录的七个得胜大礼包
享受工作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