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答问》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寻求一生的呼召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与一些朋友讨论到他们自己生命的方向,感受到对生命有许多迷惘、甚至被现实压得没有喜乐,厌倦重覆枯燥的生活。这是我也曾深有感受的过程,也知道每个人在忙完一整天的工作责任后,如果只是休息娱乐,也不能真正地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安息。生活总是要过的,但要怎么过,为何而过,才是我们真正无法逃避的问题。

这让我想到前不久读到了《圣经・出埃及记》第三章与第四章,提到摩西如何被上帝呼召来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而他却找好几个理由来回绝的故事。这段故事对我个人生命的成长有一些重要的启发,也因而想与大家分享。如果读者不熟悉这段故事也没有关系,我就大约简介一下,但我的重点与这故事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原来,摩西虽生为以色列人,但却在埃及法老的皇宫里被公主收养长大。大约四十岁的时候曾经为了抗议埃及人把以色列人当奴隶苦待,一时失误杀了埃及人而逃到旷野里,在那里牧羊四十年。所以当上帝像摩西显现时,他一会儿说自己人微言轻、一会说自己没有能力、又一会说自己拙口笨舌等等,反正就是想办法推拖。最后上帝有点生气了,才答应回到埃及,开始领导以色列人脱离奴隶的命运,离开埃及。最后他们到了上帝所应许的迦南美地,也就是现在死海与地中海中间的以色列地。这段故事在以前一部卡通电影《埃及王子》或更早的《十诫》中有生动的描述,大家可以参考。

其实,摩西在这段经文中所提的几个说词,固然是反应出他的焦虑与软弱,但也真的是他想推拖的藉口。也就是说,那是用来掩饰自己不想面对「上帝真实的临在与对他清楚的旨意」的事实。但是反过来说,如果没有上帝此时的呼召与同在,摩西就算不找藉口、勇于任事,也不可能真的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这就是他在四十岁那年误杀埃及监工时的灵性光景。

所以,「清楚认知上帝对我们个人的呼召」是我们解释与应用这段经文必要的基础。而这基础,就我个人的了解,却并不是理所当然地存在在教会每一个基督徒的心中。

其实,上帝的呼召可以分为两种,彼此互相搭配成全。首先是一般性的呼召,对象是某个「身分」,包括对所有人类的、对基督徒的,或对于某些职分(如父母、夫妻、职业等等)。另一种是个人性的呼召,对象是一个独特的个「人」,例如上帝呼召挪亚建方舟、亚伯拉罕离开吾珥、旧约众先知、施洗约翰、保罗的蒙召等等。

回应第一种呼召是需要了解自己的职分在神国或世界中的特别角色,因而忠心持守,完成托付,荣神益人。但是第二种却是建立在上帝亲自的感动与带领,为要完成上帝在这个人身上的计划,那是他人无法取代的使命。这个「无法取代」并非是因为那个人的能力或恩赐,而是因为上帝凭着自己旨意创造他时所赋予的安排。只有完成这个个人性的呼召,我们才会觉得此生没有白走一遭,不但可以无怨无憾,更觉得充满意义。

漫长的过程:查验、信心、与等待

这样看来,摩西在这里所面对的呼召当然是后者,所以这样的呼召是不可能被拒绝的。因此,当我们要应用这段经文在我们身上时,除了反省我们是不是也使用同样的藉口来拦阻上帝的心意,更要回想自己是否真的清楚上帝对自己个人的呼召或使命。

这样「个人性的呼召」并不是白纸黑字写在圣经里的,而是需要我们每位基督徒去努力的寻求查验的。这个「查验」也并不是用某种抽签或求神问卜的方式来得到一个「答案」,更不是某个「神人」看相指点就会马上知道的。反而是需要我们用生命中一段时间亲身经历与探索而得的。

正如保罗在《圣经・罗马书》所写的:「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正如我们一个身子上有好些肢体,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罗马书十二章1-5节)

一般的教会都把重点放在第一节,强调奉献的心志是如何理所当然。但是这个奉献如果没有清楚上帝的带领方向,最后可能也只是徒劳。所以在第二节保罗特别强调「心意更新而变化,察验神的旨意」以显示这绝非是死板地照表操课,而是有相当的弹性与范围。

所以,在查验的过程中,就必定是需要我们以信心来回应,而不是与他人比较。这样的结果就是,每个人都要对其所领受的呼召负责,并学习如何彼此配搭,发挥所得的恩赐,以展现上帝在每个人身上都不相同的奇妙智慧。这样教会才能被连络为一个完整的身体,而非工厂里同一个模子或步骤打造出来的机器。

也就是说,「寻求上帝对我们个人生命的呼召」这件事是需要花较长的时间来寻求与验证的,所以很多人很容易在过程中被其他更「紧急」的事情就取代淹没了,最后就误以为只要作好这个社会或是他人所期待的事情就是回应了上帝在他身上的呼召了。以致于他在夜深人静或是晚年的时候才会开始觉得一丝遗憾,彷佛生命中少了件甚么重要事情。

无法速得,也非自己决定?

一定会有人说,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呢?上帝为何不立刻告诉我们他的计划,然后我们就照着做就好了?其实这正是我们许多人的盲点。因为受到民间信仰与现实社会功利主义的影响,以为寻求上帝的心意就应该像电话查号台一样,只要拨对号码就会有个清楚的答案;或是像一般求签卜卦、算命面相,总是对所寻求的问题有个说法。但其实对基督徒来说,「寻求」、「确认」与「持守」上帝的呼召是一个互相影响前进的过程,特别是在关于上帝在我们一生中长时间的带领方向上。

因为生命中最重要的并非做「什么」(what),而是「谁」(who)在作。在上帝眼中,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有独特的价值,是藉由这样的寻求、体会、经历、而逐渐变化成熟的,也更多经历上帝的同在。因此,如果把焦点放在「预言」、「事情」或「结果」,这本身就是一个对生命的误导。

例如摩西四十岁时就已经为以色列人发热心了,但是反而要在旷野牧羊四十年之后才能学习到如何谦卑自己,因而开始可以被上帝使用。即便是信主经历非常戏剧性的保罗,也在领受基督耶稣的呼召后在阿拉伯的旷野待了十余年(加拉太书一章17节)之后,生命整理清楚后才被巴拿巴找来一同传道。十八世纪的英国下议员威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1759-1833)在1787年开始关注解放黑人奴隶的议题后,就一直在与自己的信仰和环境挣扎。这个努力一直到1833通过《废除奴隶制度法案》才停止,而他也在通过后的第三天过世。

所以保罗才说:「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着基督耶稣所以得着我的」(腓立比书三章8-12节)。这是我们一生追求的过程。

而这也与一般知识分子所以为的个人理想实现有所不同,因为这份「个人性的呼召」是来自上帝,而非我们自己一时理性或感情的选择。倒不是说不应该用理性来判断、用感情来回应,而是说正因为这份呼召是超过我们自己所了解的,回应了上帝创造我们时所隐藏的那真实的自我,所以我们才不会有「做得够多」或是「理想达到」的时候。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愈来愈认识自己,也愈来愈认识上帝与他所造的世界。心灵因此得到开阔,生命得以进到以前所未曾了解的境界。

以我个人来说,信主十五年以来,前五年是比较积极投入教会或团契的各样服事,但后面我花了将近十年才比较清楚自己的感动与呼召在哪里,是在一般教会外的服事。过去十年中并不是没有机会在别人所期待的方向上有好的发挥,但我却常常在早上起床的时候流泪祷告不知道自己这一生真正该做的是甚么,如何才能让有限的生命可以活出更大的价值,有更大的发挥。

现在回想起来,这样的等待期间是有价值的,也是必须的。因为这一年多来我可以更看到上帝是如何使用我过去等待中的学习来为我开启眼前一扇扇的门,也让我的心灵得以成长到可以体会与了解这个呼召的意义与价值。如果十年前上帝就向我显明未来的方向,那我可能会过于恐惧而战战兢兢,或是自以为是而放纵了生命。

所以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在解释如何寻求上帝的旨意,只是希望以此鼓励更多的朋友,勇敢去寻求上帝在自己身上的呼召,然后忠心持守,发展恩赐,创造出世人眼中无法置信的丰富精彩生命。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谦卑寻求、谨慎确认、并耐心等候,上帝也会用对待摩西那样的方法与我们同在,让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可以一一的成就,将荣耀归给他。

这样,当那一天我们回到他面前的时候或许才能安然地说声:「感谢上帝,我已不辱使命,不枉此生,请接受我的灵魂安息在祢怀里」。

作者为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
关于作者:http://www.phys.nthu.edu.tw/c_teacher/dwwang.html
欢迎参观作者的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dawwei.wang

【延伸阅读】:
生命丰盛的过程,可能是瘦减
拒绝的根
《另一世界的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