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小憩》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回头浪子]与[浪子回头]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观看一个画家对同一个题材不同的表现,会有几个面向的旨趣,它有可能让我们看见画家在技巧上的专研和突破,如莫内着名的睡莲系列;它可能是画家一生中不断反覆的一个情境,透露了某种持续性的关切,如在卡拉瓦乔画中不断出现的断头情境;又或者画家在经历一段年岁之后,又重新将之当作绘画的素材,此时一段长时间的跳跃,便能带我们进一步思考一个艺术家心灵在时间脉络下呈现的转折。

  林布兰特对于圣经中「浪子」寓言的描绘,就能带来这样的观看。

  第一幅其实是画家大量自画像的其中之一,林布兰特的自画像向来如日记般,以极多的数量成为观察他一生蜕变的最佳文本。画中他与新婚妻子一起,从满是宴席的桌前回头,他咧嘴而笑,搂着怀中娇妻向观者高高举杯,邀请大家分享他的成就与快乐,光线将他们两个自暗中烘托出来,画家头上豪华的羽毛帽子,细致的首饰、衣服和配剑都闪着金色的光芒,整个室内充满了轻松愉悦。这是画家正值壮年、好大前程正开展的时刻,他自己将这幅画又称为浪子回头,这里回头的浪子有一种略带幽默的自喻和自得,努力有所收获,情感得到满足,在回头并举杯的这个动作里,这个年轻人向大家颂赞着自己这个值得被享受的人生。

  另外约在此同时期另一幅「浪子回头」的版画,则展现了他在技巧上的卓越细腻,父亲与儿子在门外的平台上相遇拥抱,其他人听到消息急忙推开窗、走下阶梯观看,台阶造成视觉上强烈的情感流动,最后汇集在父子身上,让人感受到相遇瞬间的激情。林布兰特在这里的精彩之处几乎全在浪子身上,他特别仔细的处理了浪子经历潦倒、流浪之后的沧桑感和见到父亲时的懊悔激动,而父亲的表情则相对的较为严肃呆板。

  在此之后有漫长三十年的岁月,画家经历起伏最大的人生大半。他从一个前途大好的青壮年人一路的为人夫,为人父,走到拥有事业、婚姻、家庭的人生颠峰,接着又迅速的走下坡,他的画作因荷兰社会流行风潮的转变淘汰,不再受到欢迎,曾经累积的财富也很快的被不善理财的他挥霍殆尽,最终导致破产,紧接着挚爱的妻子、孩子又一个个的因病先他而去;晚年垂垂老矣的他孑然一身,债主比朋友还多,一如耗尽一切所有的浪子。

  也正是这样从人生境遇的从喧哗到落寞,让林布兰特晚期的画走向一个沈思般的内心世界,除了绘画,他再无所可倾诉。他不再只是讲一个充满高低起伏的精彩故事,而是在简约的画面中,更个人而深入的谈一些在人性幽微之处显出意义的主题,诸如怜悯、慈爱、宽恕。于是三十年后晚期的「浪子回头」,比之早期的两幅作品,呈现了彻底的内敛,没有炫耀,没有激情。

  晚年这幅「浪子回头」宛若静止,即使是旁观者,都是以不同的角度在旁边伫立、观看,以各自独特的角色意义,陷入对这个「相遇」的内心反应和思绪中。落魄的浪子如今背对着我们,跪在父亲面前,表情隐约而充满平静,他被自父亲而来的温和光芒完全的覆蔽,平复了他破烂衣着所暗示的狼狈不堪,获得了心灵上的安歇;白发苍苍的父亲面容有着经历了年岁的谦和,他弯身低头,在身体和心灵上坚定、无条件的拥抱失而复得的儿子。

  所有的视线都落在父亲拥抱浪子的那双手,这是整个画面中唯一外显的姿态,是浓缩了所有人生历练之后最平淡,却也最叫人动容的情感表达,这双手推却了世俗道德的评断与眼光,推却任何累赘的辩解或语言描述,传达了一个父亲对孩子绝对的宽恕、包容、怜悯、和彻底接纳。

  这是晚年的林布兰特对浪子回头,也对自己人生和信仰重新的诠释。不是浪子的潦倒多么令人同情,也不是浪子的追悔和回头如何具有意义和代表性,而是这个父亲,早在浪子渴求宽恕之前,便已伸出双手,永恒等待着拥抱宽恕他。

心灵小憩》网站 http://life.fhl.ne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