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人的针孔照相机》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信仰的体验精神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全球的金融风暴,冲击着各样产业,出版产业也在这波浪潮中,载浮载沈。全台众家出版业者,都在寻找全新的因应之道。2009 年台北国际书展,邀请到三位专业的出版人:实战经验充足的资深编辑人苏拾平、年纪轻轻的博客来网路书店图书部经理喻小敏、身处讲究速成时代却出版《自慢》管理的城邦出版集团执行长何飞鹏,与各路编辑人在这挑战的年代,畅谈出版的新起点与新了望。我很荣幸与自家同工参与这场座谈,不仅开了眼界,许多在会场浮现被丢出的问题,即便座谈结束,那些挑战仍在我心中,一一冲击着我。

身为一个编辑,敏于读者需要是最基本的挑战。苏拾平先生提到,由于个人化势力的扩张,一批新的读者兴起,他称之为「囧男宅女的生活达人」。这群读者重视感受,过于认知,必须先有体验,才有消费,往往都是先发现自己有某个兴趣,才发现有本书可以读。而当精彩的座谈结束,我一边把体验经济这个概念放在心中,一边编辑这期书飨的过程中,惊然发现所谓的「体验」精神,岂只是对这个时代经济类型的分析而已,即便是今日的信仰,也是很讲究「体验」的呢!

信仰的体验精神,不是高抬自我的主观意识,便对客观的真理草率马虎。信仰的体验精神,是对极端智性主义的反动,用现在流行的口语来说,忌讳丰富多元的信仰只沦为吊书袋比赛。毕德生在《耶稣的道路》(The Jesus Way,暂译)一书中写道:「当耶稣成就他对世人的大爱和救赎时,他所采取的方式非常人性化:压根儿不会脱离现实或者太抽象、或是缺乏人性。 道,成为肉身,有血有肉,喜爱与人来往,与众不同,是一种在地的关怀。」 耶稣的在地关怀,就是让人可以详加观察,可以亲身体验,并且愿意与人同行的开放态度。

熬过了冬季酷寒的考验,三四月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也是万物复苏,体验复活的最佳时刻。我们都对耶稣复活的故事并不陌生,却对耶稣在我们生命中复活的体验相当生疏。或许在这波金融风暴肆虐中,我们仍感到胆怯,但两千年前,当门徒看到耶稣复活在他们中间而害怕,耶稣不就是鼓励他们,摸摸看他,便知道复活的实在是他了?超越时空的复活主,今日或许也是这样鼓励我们不要害怕,因为他已经复活了,就等我们来体验全能的他。

●欢迎参观《哈啦读书心得》哈屁股与阿祥的部落格

about 【出版人的针孔照相机】专栏主要写手:应仁祥

【延伸阅读】:
一封信
书的敌人
卖书人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