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人的针孔照相机》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创造的勇气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从来没想过,身为一个出版工作者,勇气,竟然那么重要。

在过去,想到勇气,脑中浮现就是小时候的鬼屋。几个小萝卜头躲在一间空屋门前,猜拳看谁有胆独自走进去再走出来;要不然就是惊悚电影,《惊声尖叫》与《是谁搞的鬼》让人肾上腺快速分泌。

但是出版工作者需要的勇气更多、更大,因为我们需要在畅销书节节进逼,营业额的压力之下,在没有甚么人能了解的情况里,坚持出版一本又一本的好书。这是一种创造的勇气。


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的年代,阅读更是已和数字画上等号。畅销书我们抢,卖破百万的书我们追,那个不知打哪来的作家,某本硬得要死的砖块书,还有谁会理你?

处于如此的氛围之下,你要如何走出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要怎么样在非常不确定的情况下,用勇气去迎战未知,找出一个正确的方向?

拥抱耶稣的心

还记得当年一本名叫Just Like Jesus的书,出版社内部就有很大的争议。一派认为这书就应该直译为「更像我主」,一目了然,清清楚楚;但有另外一派则认为市面上早就不乏「更像我主」的书,若没有更好的书名,恐怕会淹没在茫茫书海里。几经挣扎后,决定书名为《拥抱耶稣的心》。这书名到底好不好?能不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读者会不会觉得太过随便?传统的长辈是否可以接受?在这书还没上市之前,种种的疑惑总是三不五时地浮上心头。

幸好,《拥抱耶稣的心》上市后,势如破竹,引起相当大的回响,销售情况甚至超越了同一作者的前一本书,还听说有神学院老师以这本书为上课的课本,实在出人意表。假如当初不是神所赐的勇气,在迷网、不确定的景况中,还是敢于坚持《拥抱耶稣的心》这样的书名,很可能,就会有不少读者因为书名「更像我主」的缘故,与这本书擦肩而过。

无语问上帝

又好比大家耳熟能详的杨腓力,如今在华人界里已经相当知名,然而,为了杨腓力,我们便承受过相当大的压力。像是《无语问上帝》,如今已成为一本谈论「苦难议题」的经典,但是当年这本原书名为「对神失望」(Disappointed with God)的书,却几乎夭折无法出版,因为有些我们所信任的牧长,并不是很喜欢这本书,甚至说出类似「读完了《对神失望》,我对杨腓力失望」的话,假如不是总编辑的勇气,认为这本书有不可抹灭的价值,因此坚持出版,华人读者恐怕还要等上许久的时间,才能读到这样的好书。

知名存在主义心理分析大师,同时也是神学家田立克得意门生的罗洛•梅(Rollo May)曾经这样定义过创造的勇气,认为这样的勇气能帮助我们:「从事一项新的工程,开发一块无人的区域,闯进一片既没有专业响导也没有现成途径的森林……这是极大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但在当前没有人示范过,并且很少人知道那是怎么回事。」我发现,因着参与出版工作,我有幸得见这样的勇气,也在上帝的带领下,磨练自己试着拥有更多的勇气。

本文原载于《教会公报》3002期

●欢迎参观《哈啦读书心得》哈屁股与阿祥的部落格

about 【出版人的针孔照相机】专栏主要写手:应仁祥

【延伸阅读】:
读经生活化
书的敌人
卖书人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