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社会的对话》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J. Moltmann所认识的基督教「盼望神学」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一)懒人包: 基督信仰认为人们之所以能有「盼望」,前提是上帝已经主动承诺要给予人们一些美好的未来,也就是「应许」。就像爸妈答应孩子晚上要带一顿美食回来,子女在家里苦等才有意义,也才不会落空;没有爸妈的承诺,一切的等待都是无意义的。有了「应许」,才能理解过去经验、当下苦难的意义,并且对未来怀抱盼望,进而产生跨越苦难迈向更美好未来的行动力量。

(二)稍微完整的介绍
基督信仰的本质是人对上帝应许的「盼望」!因为唯有上帝愿意赐下「应许」,也就是承诺一定给予我们什么重要的人生际遇,人们才能拥有「盼望」,也就是对未来产生高度渴望而勇敢前进。也是因着上帝对人类未来的美好应许,我们才能有盼望来理解自己当下的苦难,以及过去经验的意义。

从J. Moltmann诠释的基督信仰来看,「过去」是已经实现的上帝应许,「当下」或「现在」是正在实现的上帝的应许,「未来」则是即将实现的上帝应许;未来不是由现在决定,反倒是未来不断在决定现在。

所以,上帝既非「内在我们」,也不是「超越我们」,而是一直「在我们前方」引导我们的上帝。我们必须先认识、相信上帝要赐给我们的盼望,才能在盼望中与他相遇。

也因为这样,未来的盼望绝非从过去经验延伸而来,因为再怎么延伸,人类的经验就是被局限在时间与空间之内;但是从上帝应许而来的盼望,却是超越任何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让人们经历到超越所知所想的全新惊喜改变!

从Moltmann诠释的基督信仰来思考人生:「苦难」的产生,是人们经历到「尚未被实现的应许」,心中感受到冲突、挣扎与痛苦;「平安」的产生,是人们经历到「已经被实现的应许」,所以能感受到安定、确定与喜乐。换言之,心怀「盼望」的人「正在实现应许」,他们既会焦虑,又会从期待中产生行动的力量。

基督徒的盼望不是来自个人有限的智慧或情感,而是上帝的应许,因为「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

参考资料: 林鸿信(2002)。莫特曼神学。新北市:礼记。

◎ about 徐敏雄

【延伸阅读】:
      生命的结束还是生命
       逍遥忘我人生行 --读林鸿信老师《忘我之域》系列
      谁可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