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凤翔 2025.10.12
《亚伯拉罕与罗得一家分离》(Abraham's Parting from the Family of Lot),扬・维克托斯(Jan Victors),1655–1665年。(图片来源/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儿子大学毕业后,进电脑公司成为电脑程式撰写员。工作三个月时,接到兵单,便去当兵了。入伍不过一周,我就接到他从军营打出来的电话,说:「妈妈,你明天是否有空来?我想签志愿役,当职业军人,但怕是一时冲动。」
国家需要军人保护,儿子若真的想成为军人,我不反对,甚至喜欢这个选项。我的父亲就是海军,我的五叔则是海军陆战队菁英,不仅体能卓越,还被派去美国学电脑两年(也可能是执行某种特殊任务,用这个掩护)。他退役后曾对我说,他担任过蔡英文总统搭飞机时的随扈人员。也仅有这句话,其他都不透露。我的表妹是现役军官,被送去政治大学读博士,是军校培育的师资。身为军人子女,自然知道军人的辛苦,军中有不少黑幕,但哪个职业没有?罪人在哪,那里就有恶事。
那天晚上,我和先生认真讨论,列了一条条电脑程式撰写员和军人的优缺点于纸上。隔天,我以家长身分到了约定的军营,与儿子并坐在台下,趁长官演讲前的空档,把那张纸递给儿子,说明我们的分析。待他听完,我就用笔在上面画了两个大叉叉,定睛望着他说:「这些都不重要。这些优缺点评估只是爸爸、妈妈现在与过去的经验,而且我们的经验有限。未来不可知,只有上帝知道,可是我知道有一条路保证不会选错,就是忠诚信实。那间电脑公司虽然没与你签约,但让你留职停薪,相当于签约。你会犹豫,表示军人的薪资福利或其他条件优于电脑公司。但秉持忠诚信实,你应该在电脑公司做满一、两年,之后若还想当职业军人,再回来这里签志愿役。届时你是带着电脑专业技术来从军,对国家可有更好的贡献。」
人生抉择
人生道路很复杂,基督徒是神国子民,但又活在世界里,面对重大抉择,常会觉得不知道上帝的心意。圣经里面有许多抉择的故事,亚伯拉罕与罗得两人的关系是叔侄,他们的人生之路就是一个很经典的对照。亚伯拉罕原名亚伯兰,住在哈兰,七十五岁的时候,耶和华的呼召临到他:
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创世记十二章1-3节)
「你要叫别人得福」(וֶהְיֵה בְּרָכָה),原文直译是「你要成为福气」。上帝赐福给亚伯拉罕,甚至最终极的赐福是亚伯拉罕本人成为行走的福气,地上的万族都要藉着他得到福气。
「亚伯兰就照着耶和华的吩咐去了;罗得也和他同去。」(创世记十二章4节a)罗得也愿意照着耶和华的吩咐,拿出信心,踏上这条未知路。耶和华要他们往哪里去,他们就往那里去;亚伯拉罕享什么福,他也享什么福;亚伯拉罕吃什么苦,他也吃什么苦,一切都听耶和华的。
渐渐迁移
亚伯拉罕走到迦南人住的那地时,耶和华向他显现,说:「我要把这地赐给你的后裔。」注意!上帝说的是,这地是要赐给亚伯拉罕的后裔,并不是赐给亚伯拉罕。亚伯拉罕便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之后陆陆续续迁移至多个地方,在南地遭遇饥荒,迁到埃及,遇到法老王抢妻的危机。
这竟然是耶和华带领的路!若按世俗的角度来看,这条路不太妙,应该要趁早离开。然而这条路有上帝,亚伯拉罕度过这个重大危机,从埃及回南地,又到他起先筑坛的地方。此时,亚伯拉罕和罗得的牛群、羊群、帐棚、财物非常多,亚伯拉罕的牧人和罗得的牧人之间起了争端,那地容不下他们住在一起。
亚伯拉罕就对罗得说:
你我不可相争,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争,因为我们是骨肉。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吗?请你离开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创世记十三章8-9节)
现代读者因为以北方为准,会以为这句是「你向左(西),我就向右(东);你向右(东),我就向左(西)。」但古以色列人是以太阳升起的东方为准,这句要理解为「你向左(北),我就向右(南);你向右(南),我就向左(北)。」所以,亚伯拉罕并没有要罗得选择迁移至东方或西方,他的提议是罗得若往北,他就往南,也就是往下迁移。罗得若往南,那亚伯拉罕就往北,也就是往上迁移。罗得却不想往南或北迁移,他看到西方约旦河平原的繁荣盛景。
罗得举目望去,看见约旦河平原,直到琐珥,都是水源充足之地。在耶和华毁灭所多玛、蛾摩拉以前,那地好像耶和华的园子,又像埃及地。于是,罗得选择了约旦河整个平原。罗得往东迁移,他们就彼此分开了。(创世记十三章10-11节)
罗得不想再继续住在帐棚,不想再照着耶和华的吩咐迁来迁去,他向往住在平原的城镇里。于是,亚伯兰住在迦南地,罗得住在平原的城镇,他渐渐迁移帐棚,直到所多玛,而所多玛人在耶和华面前罪大恶极。(创世记十三章12-13节)
没有义人
所多玛人罪恶极其严重,耶和华告知亚伯拉罕灭城计画。亚伯拉罕为所多玛城求情,这里就是「你要成为福气」,地上的万族都要藉着亚伯拉罕得到福气。亚伯拉罕想到罗得与其家人、一堆牧羊人,当年都是一起跟随耶和华的同行者。他对上帝说:「假若那城里有五十个义人,你还剿灭那地方吗?不为城里这五十个义人饶恕其中的人吗?」耶和华同意了他的请求。
但亚伯拉罕想,该不会凑不到五十个义人吧?于是鼓起勇气说:「我虽然是灰尘,还敢对主说话。假若这五十个义人短少了五个呢?」耶和华便同意他的请求。但亚伯拉罕继续问:「有四十个怎么样呢?」耶和华又同意了。
亚伯拉罕担心凑不到人数,就说:「求主不要动怒,容我说,有三十个怎么样呢?」耶和华同意。最后亚伯拉罕破罐破摔一口气问:「二十个怎么样呢?十个呢?」耶和华皆同意了。亚伯拉罕当初与罗得分开,就是因为侄儿一家子与员工那么多,所以他想一定起码有十个义人,却没想到连十个都凑不到。
两个天使到了所多玛,城里连老带少所有的人都来围住罗得的屋子,要对天使强制性交。罗得请求大家不要做这恶事,众人对罗得说:「滚到一边去吧!」又说:「现在我们要害你比害他们更厉害。」于是耶和华从天上降硫磺与火在所多玛和蛾摩拉。罗得当年与亚伯拉罕分离时拥有的偌大资产与人丁,通通付之一炬,只得带着妻子和两个女儿净身出户。妻子不舍那些美好家业,不听天使吩咐,回头看,瞬间成了一根盐柱。
成为福气
面对人生之路的重要抉择,罗得选了世俗以为美好的路。他渐渐迁移帐棚,直到所多玛,甚至住进所多玛城镇里。亚伯拉罕则维持对耶和华的忠诚信实,继续住帐棚,过着迁徙不定的生活。他们都是义人,都是耶和华的百姓,不同的是罗得走世界引领的人生路,不走上帝引领的义路。
基督徒的人生,也是如此。我们都是耶稣的百姓,有些如罗得,走的是世界引领之路,有些如亚伯拉罕,走的是耶稣引领之路。前者会以自己拥有的财富多寡、名声好坏、成就高低来计量人生,后者是以自己是否「成为福气」来计量人生。耶稣引领之路会让义人成为施恩的管道,周围的人藉着他得到福气。譬如亚伯拉罕不仅为所多玛求情,在之前他也曾出动家中受过训练的三百一十八名壮丁,去拯救被四王掳走的罗得一家人及其财物。
如罗得的基督徒,背后价值观是世俗逻辑,追求、盘算的是自身的财富多寡、名声好坏、成就高低,因而滋生无尽的痛苦。若阅读上述的故事,用罗得资产归零、亚伯拉罕家业满满的下场来做结论,那就落入世俗的算法。如亚伯拉罕的基督徒,也会有上帝所赐的财富、名声、成就,但因着与上帝同行,学会用上帝的角度看事情,即使有些事情是世俗逻辑看为不好的,仍能以之为好。例如亚伯拉罕住帐棚,直到死也没拥有迦南地业(只有一小块埋葬用的坟地)。因为有两种基督徒,所以非基督徒看不懂,会觉得非基督徒的人生也很快乐,何必要信耶稣?但如亚伯拉罕的基督徒,可以亲身体会上帝引领让自己蒙福也令周遭人蒙福的特殊幸福,而且明白这些福气都不是出于自己,而是来自恩典的源头――上帝。两条人生之路,唯一保证如亚伯拉罕的选项,就是忠诚信实。
你不可离弃忠诚信实,要把它们系在脖子上,写在心坎里。你这样做,上帝和人都会喜欢你。(箴言三章3-4节,现代中文译本2019版)
希伯来文的「信心」是「忠信」的意思。一生对上帝、对人忠信,上帝就让我们「成为福气」,眼光不局限在考虑自己蒙福,而是有上帝的角度,成为别人的福气。
about 陈小小

about 飞飞
带着小孩子
在儿童和青少年事工中传福音
妈妈三句不离「去教会」,还用生活费绑架信仰,压力山大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