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過急澗山嵐》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破土典禮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有一個英文字Groundbreaking非常有意思,字典告訴我們它有兩個涵義:第一、是「破土典禮」;第二、若當形容詞則是「具有開創性的」。被差遣到外地去做福音工作的人,最羨慕的也就是這兩件事了。第一、能突破福音的硬土;第二、能帶出開創性的事工來。

在西方世界,每一個建築工程的開工典禮,都會找來政要、領袖象徵性的鏟一下土,代表破土之後,就沒有什麼其他的大難題了;在非洲,當地人則習慣讓主事者去放第一塊磚頭。由於參與那裡的工作,這幾年來我也放了不少塊磚,我想,會有這樣的差異,大概因為那兒鮮少颱風或地震,所以不需要太深的地基,直接往上堆磚頭就可以了!

很有趣的,若想享受「破土典禮」的成就感,或是想開展出「具開創性的事工」,其祕訣也是同樣這個字:Ground-breaking:Break the ground, with your knees.——用膝蓋在地上禱告神,直到地板破了,那麼福音的硬土也就被突破了。

在西非服事的日子,我鋪了一張紙板在地上,常常禱告,在禱告(breaking ground)的過程中,我經歷到神賜給我們許多開創性(ground breaking)的事工,突破了很多困難。例如,用垃圾換舊衣的活動,使得大約數千名小朋友在聖誕節的時候聽到福音;在無水的地區挖水井的工作,使我們得到了整個村民的接納,得以開設孤兒院和舉辦佈道會。

至於怎麼想到這些點子?資金資源怎樣來的?它們都是奇蹟式的發生,除了說是禱告中,上帝自己作的,我也不太會解釋。曾有一位基督教醫院的副院長聽完了這些見證,問我可不可以把那個紙板賣給他?還好,那個紙板早已經丟了,因為我相信神的恩典臨到,不是某張紙板有神力,也不是禱告很多的人有什麼值得吹噓的敬虔。★老實說,那是因為「跨文化長宣的痛苦指數」還真的滿高的!★逼得我除了找上帝,再也找不到其他的幫助!


在異地宣教,每一時刻都可以經歷到許多影響我們的負面情緒:它也許是想念家人的孤單感,也許是文化差異產生的隔離感,也可能是付出很多,卻被當地人欺騙的被背叛感,或是「千山萬水,我獨行」的悲壯加優越感、不被母會關注的被遺棄感、事工推展有資金壓力時的無助感、遇到同工間爭執的無奈感,有時候真的會讓人覺得地板下的土越來越硬,來到了一個銅的天、鐵的地當中!若是這時又聽到家鄉的母會有人軟弱跌倒的消息,那就差不多可以體會保羅在哥林多後書所寫的:「受勞碌、受困苦……除了這外面的事,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身上。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有誰跌倒,我不焦急呢?」(林後十一27-29)


每當那些孤寂感、被遺棄感、悲壯感等負面情緒來襲時,我會把它們化成去紙板上面跪下來的動力(當然,那是因為我別無選擇,如果在台灣,我可能會打電話給朋友、去喝咖啡、聽音樂等等)。負面的事情遇到之多,使我的紙板在原本光滑的平面上,產生了髒兮兮的兩個凹槽,那是膝蓋的重量造成的;不久之後,又有第三個凹槽,那是額頭,不是因為我在上面睡著,而是禱告很久,膝蓋承受不了,所以用額頭去分攤身體的重量。每一次,當壓力大到禱告不出來的時候,我就會去翻一本當初刻意帶去非洲的書,叫做《祈禱出來的能力》(註),它記載了一段在十八世紀初,把福音帶到美洲印地安人的偉大宣教士──大衛布銳奈德(David Brainerd,1718-1747)的禱告生活,這是其中最激勵我的兩段:

「布銳奈德的一生,是祈禱的一生。他整夜祈禱;在講道以前以後祈禱;在騎馬穿過荒僻的、漫漫無際的森林的時候祈禱;臥在稻草所製成的床上的時候祈禱;進入稠密而僻靜的森林中祈禱。時以繼時,日以繼日,黎明深夜,他都在祈禱禁食,將心靈向神傾吐,為人懇求,與神相交。……他過了聖潔與祈禱的一生。 他的日記中滿了禁食、默想、靈修、祈禱的記載,這是他的主調。他每日用在祈禱上的時間,有數個鐘頭之多……」

「既然已經感覺到與神相交的甜美,與主愛的激勵,這愛奇妙的俘擄了我的心靈,使我一切的願望與愛情都集中在神身上,我就把這一天分別出來專用在內室的禁食祈禱上……。上午,我心裡面只有很少的生命與能力;當下午過去一半的時候,神使我能在為朋友的代禱中,熱切地像角力一樣地呼求;晚上,主在祈禱中與我奇妙的同在。……我為朋友們,為靈魂的收成,為無數可憐的人,為遙遠地方我所認為是神兒女的人,摔角祈禱。從天明半小時以後開始,直到快天黑的時候……我的心感覺甜美,神的愛與恩典與我同在,我帶著這樣的心情入睡,將心都放在神身上。」

大衛布銳奈德突破了重重困難,用持續禱告的力量,轉化剛硬的人心,把福音傳到當時北美教會認為最困難的印地安人當中,開創了新局。在這本書裡我看到他的祕訣:睡在稻草堆上禱告、騎馬經過暗夜叢林時禱告,從黎明到深夜不斷的禱告,直到靈魂一個一個得救,整片土地被改變。

發生什麼樣的事情,會讓一個人在醒著的時間不斷禱告呢?對我和妻子來說,在西非三年,最厲害的,算是被建商誣告的那次(參《校園雜誌》2006年7/8月號〈燒著的炭火〉一文)。每一天,隨著事情的進展,我們就有更多的負面思想、情緒進入心中,告訴我們要放棄,要恨那些傷害我們、誤解我們的人,我們只有把那些想法都轉成驅使我們去禱告的動力。那些日子,我幾乎醒來一想到,就把身子埋在地板上。


一陣子之後,我和孤兒院員工與一位當地牧師晨禱,剛好輪到牧師分享,他唸了這段經文,記載在腓立比書第一章1-12節:「……我每逢想念你們,就感謝我的神;每逢為你們眾人祈求的時候,常是歡歡喜喜的祈求。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你們常在我心裡,無論我是在捆鎖之中,是辯明證實福音的時候,你們都與我一同得恩。我體會基督耶穌的心腸,切切的想念你們眾人;這是神可以給我作見證的。……弟兄們,我願意你們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興旺。」

這位年逾五十的非洲牧師越唸越激動,對其他的員工說,這是他最近讀聖經時,上帝給他的啟示,讓他明白,我也像這經文講的一樣,常常在為他們禱告,希望福音能夠在他們當中興旺起來。牧師又勉勵當地同工:「因此我們大家也要好好的自己站起來」。望著激動得快要流淚的牧師,我很納悶,他今早分享的,看起來不是什麼深奧的啟示吧?大家都知道我鼓勵他們傳福音,也知道我每天都有為他們禱告吧?哪一部份這麼感動人呢?我只能說,上帝要他們聽見腓立比教會聽到的事吧!

差不多在同一時期,這位牧師把一個停擺了十幾年的佈道隊重整起來,開始在許多村子裡巡迴佈道,而他也成了我在西非最好、最忠心的服事夥伴直到今日。我相信,雖然我的膝蓋沒有把地板弄破,但是單單只是紙板破了,主的恩典就夠多了。因為我們的主耶穌,祂自己是那粒被埋在土裡,死去、用生命突破硬土的麥子,祂要我們效法祂,像祂那樣活、像祂那樣禱告,使別人得生命,使土地結出果子來。

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十二24)


註:邦茲(E.M.Bounds)著,滕近輝譯,《祈禱出來的能力》(Power Through Prayer),香港宣道出版社,1957年3月初版。

本專欄與《校園出版社《書饗》校園雜誌》合作

【延伸閱讀】:
抓住祝福的源頭
不足&仰望&徬徨
被判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