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旅的驛站》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兩個故事,兩個結局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去年12月中,本地報紙刊出一個36歲牧師Isaac Hunter自殺的消息。

沒去過他的教會,或聽過他的證道。但小兒子大學的一個室友在那所教會聚會,放假回家,他有時也會和這個朋友去參加他們的主日崇拜。從媒體慣常的報導,也許讓人以為美國的年輕人不看重關乎生命的信仰,其實情況遠非如此。從我兒子們和他們朋友的經歷,知道美國各大學裡不同的基督徒團契,有各種活動和查經小組,參與的人數頗多。教會裡也類似。

本城的Summit教會在2002年成立時才300人左右,租用一個電影院為聚會點;不到10年,成長到5000多名會友,分三個地方聚會。牧師年輕,很有幹勁,其他的傳道人和會友也以20到40歲年齡層居多。

我那時還在想,找個時間聽聽這個牧師的講道。但忙著其他事情,也就忘了,直到獲知他身亡的消息。

他的過世,不只衝擊原來所牧養的教會信徒,還關連另一個,他父親Joel Hunter曾經是歐巴馬總統的信仰顧問團的牧者之一 ,也是本地一個會眾超過一萬五千人的教會主任牧師。Isaac Hunter原是這個教會的青少年部牧師。

Isaac Hunter在2012年11月向教會長執團承認自己與一個同工發生婚外情,隨即辭去主任牧師職位;次年4月,結束13年的婚姻,搬離家,3個孩子歸妻子託管。然後聽到他陷入憂鬱症和藥物上癮的掙扎,8個月後他舉槍自戕。

2013年4月剛離婚時,他似乎就有輕生的念頭,家人發現他的電腦有這樣字句:

如果我過世,但願人們記得我是個深愛孩子,父母,兄弟和好友的人。也許我不在人世,反而更能表顯對他們的愛。我現今情況,成為我所摯愛之人的負擔,實在非我所預期! (If I die, I would very much like to be remembered as a person who loved his children, his parents, his brothers, and his best friends—well, while I could,” Hunter wrote. “I fear I will love them better in my absence. As I have become what I never wished to be, a burden on those I love the most.)

美國影劇故事對於「婚外情」常加以美化,讓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或者被誤導,以為美國人普遍對於婚約不重視;在美國東西岸幾個前衛大都會,可能有此現象,但在其他地區,例如中西部和南方,鄉鎮,一般百姓還是非常看重婚姻和家庭。身為牧師或教會領袖發生婚外情,即使悔改,通常也不適宜再帶領教會了。

從Isaac Hunter的悲劇,我想到另一個牧師Gordon McDonald。

30年前我讀他寫的暢銷著作《Ordering Your Private World》 ( 中譯本《心意更新》),非常折服其中一些論點。他那時在美東的波士頓牧養一個大教會,也是許多大型聚會的講員。

後來在幫助教會一個婦女時,陷入不倫之情。他警覺後,向神認罪,和那姐妹切斷關係,並且跟妻子坦誠所犯的罪過。

妻子先是震驚,憤怒,傷心,而後兩人一起找了五位牧師來輔導、協助他們身心靈的醫治和關係的重建。

那五位牧師勸他離職,爾後他成為美國大學校園團契(Inter-Varsity Campus Fellowship)的總會長。

1987年,每三年一次,每次都有兩萬人參加的的Urbana學生宣教大會要舉辦之前,那個女人突然現身,要求恢復彼此關係,Gordon McDonald拒絕,說他們不能再次犯錯。

對方惱羞成怒,向《波士頓環球報》《芝加哥論壇報》公開此事,Gordon McDonald尊嚴盡失,再次陷入羞窘。 校園團契的董事會向Gordon McDonald詢問此事,他承認了,也應他們要求,不擔任大會講員。

之前輔導他的五位牧師分別去到芝加哥,向校園團契董事會解釋整個過程,並且建議他再次離職,到美國東北一個小鎮休息一年。他們夫婦利用那一年,寫了一本書《Rebuilding Your Broken World》(中譯本:從破碎到更新)。

Gordon McDonald原來的教會,看到他真誠的悔悟,又接納他回去參與牧養工作。後來他輾轉牧養不同教會,在數個神學院任教,直到近年才退休。

那些年間,McDonald牧師著作不斷,以失足的過來人經歷,勸勉遭遇失敗的人,強調神的饒恕恩典和更新大能;但是也坦然指斥基督徒虛偽生活的面貌,惕厲信徒要努力實踐所信仰的真理,例如《Forging a Real World Faith》。

他的另一本重要著作《When Men Think Private Thoughts 》(中譯:男人,你是誰?)帶領讀者進入男性自我認知,從孩童至成年期,明白那些成長過程對往後身心、人際關係和靈性的影響。其目的是要幫助男性重建「以基督為典範」的男人形象。

兩個牧師,都是在類似狀況下跌倒,卻是有截然不同的結局。

Hunter牧師的家人在他離職之後,曾表示要齊心協力幫助他走過這黯淡低沉的幽谷。深信他們對他的關愛,不亞於那五個同儕對McDonald牧師的支持輔助。

但Hunter牧師,不知是過度的羞愧與罪咎,難以從低谷的光景往上走,還是不相信神真的能饒恕他的過犯,總之,他選擇了結自己生命。

他們的情況,讓我想到新約裡,耶穌的兩個門徒,猶大和彼得。

猶大出賣主耶穌,後來反悔,但猶太領袖仍執意要捉拿耶穌,將祂釘死,猶大因此自責,上吊自縊。

耶穌被出賣之前,彼得信誓旦旦說他不會跌倒,要和耶穌同死,耶穌說雞鳴之前,他會三次在眾人面前不認祂,彼得果然如此,因而痛哭不已。

耶穌復活之後,向眾門徒顯現,並且吩咐彼得要牧養祂的羊。彼得後來忠於所託,甚至為主殉道。

人喪失尊嚴,從高峰跌落深谷,再往上攀爬的過程不是易路。我不知道,Hunter牧師是選擇容易,還是難行的路?

圖片提供/123RF

about 【客旅的驛站】專欄主要寫手:客旅貞吟
歡迎參觀客旅奧蘭多部落格

【延伸閱讀】:
聊天室的危機
祢的杖、祢的竿都與我同在
當發現丈夫有了外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