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望愛閱讀》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喜愛在地上的每一天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們究竟該如何活

科幻電影《星際迷航記》(Star Trek)描述未來人類在高科技協助下,與外星人合縱連橫,以求在弱肉強食的宇宙中生存。電影的故事反映出人類的幾項渴望:對未知宇宙的探究、研發無止境的科技、尋求新的生存時空及方式、讓創造奧祕顯現出來。這些渴望可用寇爾森的書名來總結:How Now Shall We Live?《世界觀的故事》,在宇宙時空的過去、現在、未來,我們如何能活在當下?憑藉什麼什麼活在當下?而這些生存元素牽涉到的,就是人的信仰。對形而上的神明,對世界運作,對物質發現應用,對人類的未來,我們究竟相信什麼?

許多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宗教神學家、水晶球占卜家,都有發表過人類文明趨勢。或以論文報告,或以先見預言,林林總總的論點讓人無所適從。然而,當我們看過維真神學院教授唐慕華的兩本著作,道出一種從過去寫到未來的觀點,我們就明白了人類的命定,而可以安心當下的生活,放心過日子。這兩本著作《創世記點燃敬拜之火》、《軟弱中的力量──來自啟示錄的喜樂與盼望》,傳達了人類命定的起頭和終末,都在奧祕上帝的安排下,循序漸進,問題只在於:我們知道嗎?我們相信嗎?

生命始終來自於敬拜神

我們曉得:科學的源頭在於哲學,哲學的源頭在於神學。若缺乏神哲思考產生的假設,科學是無以為繼的,因此笛卡爾要探討「第一因」,以求得假設的可能。若以上帝的創造終末作緯,以人類探討科學發展為經,我們會發現:科學物質愈發達,所謂文明越高級先進,人類離上帝就越遠。這就是唐慕華新作雙書的意旨:脫離對上帝的敬拜,失去對上帝的認識,人類就在自己的私慾中打滾,最終造成世界的痛苦與罪惡橫行,人在痛苦中顯得軟弱無能,最終,還是要回到上帝面前,見到真相。

耶穌說:「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我是初,我是終。」(啟示錄二十二:13)神是創世記的神,神也是啟示錄的神;神在開始被標明是以色列的神,神在終末卻是全人類的神。唐慕華提到人類發展的起始,原來就是在敬拜神中出發。《創世記點燃敬拜之火》藉著創世記第一、二章的詮釋,指出一個「敬拜禮儀」的模式。「敬拜禮儀」是一種科學上的知識論及方法論,再沒有任何可以超越對神的敬拜禮儀作為我們思考人類命運的假設。因此,認識神,相信神,敬拜神,是解決當下人類問題的第一因。因為,上帝創造萬物的時候,就是所有問題產生的起始。

高科技帶來的痛苦指數

歷經人類史長長的時間空間,由考古學,我們看到人總是為了生活在尋求使用的工具。這工具可能是文字,可能是群體統治管理藝術,更多的是:滿足物質生活需要的技術。鐵器的發明,改進農耕食物產量;輪子的發明,增進人和物的互動;弓箭車輿的改良,改變了國族興衰。我們統稱這些為「科技文明的進步」。時至今日,二十一世紀當下的科技發展,不論質與量,都是之前所有世紀的「N倍速」。而國家社會管理,更因高科技這些工具,形成了「全球化」模式。時間與空間,都不成為隔閡或降低人類互動的因素,這應該是中國儒家的「大同世界」理想之境。而我們所看到的,卻如唐慕華在《創世記點燃敬拜之火》及《軟弱中的力量》所說的:世界因著高科技發展,充滿了私慾、暴力、束縛、壓迫、痛苦和絕望。為什麼?

影響唐慕華神學思考至巨的法國社會學家以祿(Jacques Ellul),曾經提出「高科技發展壓制人類的幸福」這個反對科技文明過度發展觀念。唐慕華的書中經常引用以祿的觀點,說明科技雖帶給人類富裕、便利和享受,但也造成許多人相對的被剝奪、被掌控、被侵略、被遺棄的痛苦。就拿台灣近期社會國家事件為例:塑化劑,看到科技造成全國的傷害。塑化劑是石化產品,經過各種技術層次提煉出來的一種化學劑物,本是要用在塑膠等堅硬物品上,使之軟化。但在科技運用上,這種有毒化學物質被加在食品中而不為人所知,一、二十年來不知多少人吃下肚,只因加了塑化劑的食品更好看,更好吃。這,豈不是伊甸園中善惡樹果子的翻版嗎?

通常解經註釋家對聖經啟示錄的處理,都是以美國時代派理念為主軸,一個圖像配一個時事,然後講得天花亂墜,恐怖橫行。唐慕華解啟示錄,不會帶來恐怖,只會帶來盼望。《軟弱中的力量》從作者自身的軟弱體驗開始,看到啟示錄是一本安慰及盼望的書,就如使徒約翰寫這卷書的目的。唐慕華對啟示錄詮釋,一如創世記,是在「上帝的宣講——人類的犯罪——上帝的恩典——人類的救贖——上帝的新創」架構下進行的。唐慕華認為:啟示錄豐富的圖像比喻,呈現出的先知性寓意,正是說明人類在各世代因著私慾惡念,運用各種工具技術(科技)製造別人的痛苦。施暴者與被害者同在罪性的軟弱中,都要等待上帝恩典的救贖。

我們如何面對當下處境

處在現今台灣的社會,我們深受科技影響,有很多好處,但也不少壞處。手機筆電連小學生都有,便於各方聯絡,但青少年居然得了訊息焦慮症,台灣約每一點七個人就有一輛機車,行動往來效率高,但卻製造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包括其他許多科技工具的擁有與否,決定了一個人的物質財富累積程度,這種差異產生的貧富差距問題、城鄉差距問題、居住公義問題、人民福利問題,在在影響我們是否有一個快樂健康的生活環境。如今看來,台灣很多地方讓人覺得是個不適合生活居住的地方。

透過唐慕華的書籍,我們對現世生活不滿意的人,可以思想如何來面對。她說當我們在痛苦束縛中、在軟弱無力中的人,最先可以做的,是進入安息。在《軟弱中的力量》談到啟示錄八章1節:「羔羊揭開第七印的時候,天上寂靜約有二刻。」一個在軟弱痛苦中的人,需要安靜的時刻來思想事物的來龍去脈。這也是對應到神在創造之時,需要一個安息日,被指定成為聖日。唐慕華極強調安息的重要。神在大量的創造之工後,需要休息,而人在勞苦的世務中,也要有安息寂靜的時刻。

安息,依唐慕華引用赫舍爾所著《安息日的真諦》,是一個敬拜上帝,思想聖經的時刻。安息,是敬拜時間中的上帝而非空間中的上帝,這一點提醒我們,在物質界(空間性)有問題時,我們要回到創造主面前,除去物質的束縛,向永恆的上帝詢問。安息,或寂靜,是敬拜神的時刻,透過這樣的敬拜,我們更認識神及明瞭祂的心意。如此,我們將會知道,如今受苦軟弱的意義何在。在這個層面上而言,凡是退修的時刻,就是安息的時刻。敬拜時間之主,不是空間(地點)或節期(亦屬一種物質因素)可以限制的。如此學習不受物質概念捆綁,就走出痛苦煩惱及軟弱的第一步。

找到喜樂生活的途徑

我們可以如此說,耶穌升天之後,就算進入末世了,之後每個時代,包括今日在台灣的我們,都是啟示錄信息的讀者。在這麼多災難痛苦中,我們體會到人是何等軟弱,經不起大自然及惡者的風吹草動。人的罪性不斷製造搶奪、壓迫、殺害、威脅,就算今日台灣,也無時不生活在戰爭發生的可能性中,生活在經濟教育壓力的日子中,許多人非常不快樂。我們需要藉著唐慕華宣講的信息,先回到上帝面前敬拜,好得祂的同在引領。上帝的救恩應許是信實的,祂的同在幫助我們度過在世上不公義的環境,因祂體恤我們的軟弱。我們要以不同於世俗物質科技概念的「軟實力」,就是那上帝加給我們的力量,來顛覆並勝過這個「科技世界」。

有一首詩歌中的歌詞如此寫到:「耶和華是愛,在困境中他保守引領,神為我擺設豐盛的恩典,在危難也不改變,在世間主恩與共,祂的愛常在我身邊,神為我施恩惠,保守勉勵,共同度此生。」歌詞所述一如唐慕華給的提醒,我們只有認識神,及經歷祂的恩典和慈愛,才能在這受咒詛的大地,壓迫人的世界,用喜樂的心度日。

全國各地基督教書房一覽表

【延伸閱讀】:
《另一世界的傳言》
基督徒的理性省思 ── 《認識苦難的奧秘》摘要
軟弱中的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