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與社會的對話》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不要為了「一口氣」造成長遠的遺憾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前幾天有個社福機構的朋友跟我說:他跟一個共事好幾年的同事大吵一架,心情相當惡劣!我問他為什麼會爆發如此嚴重的爭吵,他說:因為那位同事不但理虧,還把過錯都推到他身上來;嚥不下這口氣,所以才會跟他大吵一番。現在兩個人已經開始冷戰了!這個朋友的故事相信大家應該不陌生,甚至在你我的生活中都曾出現這樣的劇情。但仔細想想:大聲爭吵或冷戰的目的究竟是什麼?真有助於問題的釐清與解決嗎?這一週我想跟大家聊聊這個問題!

南丁格爾的處世態度


  前些時候疫情緊繃,為了讓我自己對醫護人員的專業倫理有更清楚的瞭解,我到台大對面的校園書房買了張文亮先生寫的《南丁格爾與近代護理》。作者在書中詳盡地描寫到,南丁格爾在推動護理專業發展的初期,也曾經一度被醫師質疑她們的專業性和必要性,因為在南丁格爾以前,服務英國軍隊的護士往往被看做陪伴傷兵喝酒的妓女。所以當南丁格爾熱心地召集一群護士,希望進入前線為傷兵服務時,自然很難躲避來自醫生和高階軍官言語和行為上的歧視。

  處在這種萬般艱難的人際壓力下,加上前線高階將官的貪污舞弊所引發物資嚴重匱乏,南丁格爾不但沈住了氣,還要與她隨行的護士們都要忍辱負重。因為就像她所說的:「抱怨是無濟於事的,我們必須省下體力,不浪費在無益的生氣、責備與不切實際的希望上。……省下每一分體力,用在邁向任務的達成」。

  身為一個護士,南丁格爾沒有以護理專家的姿態,大肆抨擊不懂護理知識的前線指揮官;作為一個基督徒,她也未曾以上帝衛道者的身份自居,而去詛咒那些違反聖經教導的人,或是自命清高地離開她的護理工作。因為對她來說,上帝對她的真正呼召,不是要她以宗教的狂熱之心或衛道者的角色去推翻既有的制度,而是要先順服既有的權柄、制度,再去思考未來改進的方向。她甚至說到:「虛浮的宗教情操是為了表現自己的英雄形象,或是換取未來的榮耀;真正的信仰,卻帶來對他人的憐恤與對世人福祉的思索」。

面對不公義
  在面對一些看似不公平、不正義、不如意的事情,我們心中是否經常被氣憤難消的咒罵盤據?特別是那些不公不義的事情會直接影響我們權益或人格尊嚴時,「義憤填膺」的情操更迫使我們想要對做出這些事情的人口誅筆伐一番,甚至還想以各種實際的行動(包括武力或計謀)去懲罰/報復他們?在閱讀《南丁格爾與近代護理》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裡時常會想著:假使今天我處在南丁格爾那般的困境底下,受盡旁人極盡無理的刁難和輕視,我是不是還能像她一樣,一本初衷地朝著她做為護士的使命前進,而不為了「出一口氣」而忘記甚至放棄了自己的理想?還是和某些人一樣,私下預先草擬一份比對手更為尖酸刻薄的罵詞,或是更為殘暴的武力手段,對那些無理的高階軍官和輕視她們的醫生挾怨報復?我必須承認,我可能也沒辦法像南丁格爾那麼沈著穩重!

  也許對於我們來說,在與他人發生意見紛歧或價值衝突時,「出一口氣」的衝動往往掩蓋了我們原先的目的。就像有些老師看到學生作弊,直覺的反應就是校規或他做為老師的權威被挑戰了,隨之而來的就是嚴厲的咒罵或記過;父母親得知自己的子女因偷竊被抓,感覺到自己顏面喪失的情況下便給予孩子一陣毒打;遇到了不講理的上司或同事,覺得自己的意見沒有受到尊重,我們往往也會想以看好戲的心態,期待看對方不採納自己意見的慘痛下場……。

  當我們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似乎都忘了懲罰學生或與上司同事爭吵的「最終目的」是什麼?不就是希望讓學生與孩子改過向善,期待對方能採納我們的意見把大家的事情做好嗎?或許在我們受教育的過程裡,「理直氣壯」、「義憤填膺」、「為民除害」之類的話語,已經成為我們發洩私人怨氣或公報私仇的合理化擋箭牌,好像有理的人就不能夠受一點委屈,自己的意見若不被別人採納,就一定是別人的過失,因為「我是正義的一方」。

見不得浪子回頭?
  聖經裡有個讓我印象很深的故事:一位父親有兩個孩子,其中一個孩子少不更事,出外將所有的金錢揮霍殆盡後回到家裡,父親依然稟持著愛心迎接他,並原諒他過去所犯的錯。但看在哥哥的眼裡,一直盡忠職守地看管家裡產業的他,到頭來卻得將成果分享給弟弟。可想而知,他的心裡當然會忿忿不平,覺得父親處事有欠公允。對於哥哥這種「義憤」,父親的回答很值得我們深思,他對哥哥說:孩子,你長時間跟我在一起,我的一切不都是你的嗎?但是今天你弟弟願意改過回頭,這對我們來說都是「失而復得」的好消息,難道我們不該為此好好慶祝嗎?

  確實許多時候我們沒有接受浪子回頭的度量,因為我們沒辦法忍受自己千辛萬苦地努力才獲得一丁點的收成,但壞人只是因為他們的回頭,就可以得到和我們一樣(甚至更多)的好處。在我們看來,這種事情時的發生無疑地就是公平正義淪喪!姑且不論我們是不是就真的「好人」,那些惹我們生氣討厭的人就是「壞人」,單就「最終目的」或「初衷」來說,其實我們在做許多事情的時候都已經本末倒置;而這種現象的產生與其說是「義憤難消」,不如說是我們的不健康的自尊心,也就是虛榮心作祟。

得饒人處且饒人
  表面上看來,不計算別人的惡好像好像我們就是可以被人隨便欺負的爛好人,原諒別人的過錯彷彿就等於我們默認對方可以為所欲為?但是仔細想想,倘若我們為了「出一口氣」,卻失去了人世間最珍貴的親情、友情、愛情,出這口氣又有什麼用呢?況且在我們生命中,那些因著珍惜我們彼此之間可貴情誼而包容我們的過錯,或是即便我們先前不照他們意思去做,但出了事情後還願意對我們伸出援手的人,不是更會贏得我們萬般的感激和永難忘懷的情誼嗎?

  所以回到先前我那位朋友的例子,當我們覺得別人都對不起我,以致於想以大聲咆哮、奸巧計謀、甚至拳腳相向的方式對待對方,或作壁上觀地看對方出糗的好戲時,期盼我們都能及時提醒自己:這些作法是否真的有助於問題的解決或關係的改善?如果我們能時時提醒自己看清生命中最值得追求、保留、發揚的東西,相信在說每一句話或做每件事的時候,就不會滿腦子只想「出一口氣」,而是真的能針對我們最在意的目標勇往直前。



這是一個大家可以討論分享的公開園地,歡迎您來信提出您對信仰或生活的問題,我們將盡快於版面上給您回復。

◎ about 徐敏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