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與社會的對話》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不理他」就是對他最大的懲罰!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有個學生跟我說,有個同學仗著自己口才好、能言善道,經常欺負他,令他非常生氣,也十分苦惱,他問我該如何面對這種嘴巴很壞的同學?我告訴他:「不理他就是對他最大的處罰了」!這話怎麼說呢?

大家可以稍微想想,自己是怎樣認識自己?如何解讀他人的言行舉止?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多數人應該都是「從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來認識自己,同時也根據自己的思維模式來理解別人」吧!

正如唐朝的太宗皇帝曾經稱魏徵是他的一面「鏡子」一樣,所有人都是藉由觀察別人對自己外在表現的評價來認識自己。當別人對於我們的表現讚譽有加,或是親切友善,我們就覺得自己某些行徑做得十分得體;反之,則會認為自己的舉止失當。同樣地,我們對於他人在想什麼?為什麼做出某些行為的解釋,也必然是基於我們腦子裡既有的知識與經驗進行解讀。所以,當我們踏入與自己有截然差異的族群生活時,經常會有一種「文化震撼」的感覺,對於他們的某些風俗民情也會有不解的感覺。

也就是說,我們對他人言行舉止所能做出的意義解讀,必然出於自己過去既有的經驗或知識;也因此,我們對於他人給予自己回饋的解讀,也與我們自己過去的知識經驗有關。

或許網友們讀到這兒,會覺得有點亂:一方面,我們從他人對自己言行的回饋來形成自我瞭解;另一方面,這種對他人評價的瞭解又是基於自我既有的知識。這兩者間到底誰是因,誰是果?這個問題我不打算在此細談,因為這有點像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或者說得更文謅謅點,是「唯物論」和「唯心論」的爭議。但我希望,大家可以從這個事實中,體會出一個對待無理之人的方法,就是「讓他猜」!

因為如果對方真的是無理之人,當我們對他所有的攻訐置之不理時,他一定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我們一點反應都沒有,以致於開始根據他攻於心計的思維模式,猜想我們到底在想什麼?也就是說,假使他平時對於其他蠻橫不講理的人都是耍心機、使手段、打橫炮,很自然地,他一定也會覺得我們與他一樣必然在處心積慮、無所不用其極想要報復他、惡整他,因為這樣才符合他邏輯思維!我們越是不支聲,他們就越渴望知道我們葫蘆裡究竟在賣什麼藥;我們對他們的無理越是置若罔聞,他們就越會用「陰謀論」的方式在猜想我們可能已經規劃出一套惡整他們的計謀,以致於產生極大的不安全!

所以,我覺得當我們面對那些耍心機、使手段、蠻不講理的人時,最好的策略並不是跟他們一起勾心鬥角;相反地,我建議大家根本不必去理會那些人。因為,處罰這些人最好的方式,就是不理他們!換個角度來說,與其把自己珍貴的生命用在算計別人,但結果卻無法增進任何人的福祉,不如將耍心機的時間拿去做其他更有意義的事情。

◎ about 徐敏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