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與社會的對話》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放棄是擁有的開始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過年前,我和一些同事以及研究生聊到:「以前我在當學生的時候,總覺得當大學老師很好。可以享有頗高的社會地位,收入也不錯,更重要的是很多老師好像都過得很輕鬆。可是為什麼我自己當大學老師以後,覺得先前羨慕的東西都沒有,還累得要命!」聽到我這麼說,同事和學生們笑著跟我說:「是你自己不要像他們那樣的!」

這句話聽在我的耳裡,真的蘊含著頗深的意義!我在猜,或許他們所謂「是你自己不要像他們那樣」這句話,主要是指「上課前努力備課、課堂上認真地帶閱讀和討論、課後仔細地給同學回饋作業」。但這句話對我而言,還有另一層令人尷尬的虛榮心意涵,就是我經常聊到的:「希望打破大眾對大學老師賦予過高社會禮遇的傳統。」

但也就是我自己努力擺脫傳統大學老師的刻板印象的過程,讓我失去了很多別的老師享有的「禮遇」甚至「特權」。就像前一陣子我和一個同事聊到自己做研究的辛苦時,他告訴我他都是用「聲控」的方法在做研究。聽他這麼一說,原本我以為是電腦的「聲控輸入法」;沒想到他卻大笑地跟我說:是「出嘴巴叫研究生去做啦!」

在大學校園裡,許多老師與研究生之間的權威關係,確實讓很多老師可以快速地完成升等。但每次聽到有研究生被老師「坳」去做私人的研究,心裡就會覺得十分不妥,畢竟老師的研究應該是自己要去完成,而非找學生操刀代筆!但也因為我堅持自己該負的研究責任絕不推諉給助理、不拿研究生的論文發表或升等,把自己弄得累得要命!

另外,也因為我在與實務界互動的時候,盡可能不要用傳統大學老師的角色,而是共同努力的夥伴或朋友關係,使得我在田野進行研究訪談的初期,在不熟悉的情況下,專業性比較會受到挑戰或質疑。另外,也因為我一直希望不要造成別人過多的不便,使得我沒有機會享受到傳統大學老師與實務界互動時的「禮遇」。

老實說,有時候看見有老師運用權威、禮遇、甚至特權,很快地完成升等論文,或是無論到哪裡都有一群人恭敬地隨伺在旁,也會有點心動。畢竟多數大學老師還是想要趕快升等,甚至擁有等身的著作;此外,相信多數人都會喜歡走到哪裡都受到接納、尊敬、甚至奉承。

確實,當我尚未擁有令人羨慕的東西時,口頭說要「放棄它」是比較容易的;可是當我實際它的時候,要打從心裡甘心樂意「放棄它」、甚至「抵制它」,真的是比較困難!舉凡財富、權力、聲望都是如此!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人處在弱勢或受壓迫階段時,總是可以言之鑿鑿地大肆抨擊特權、主張平等,可是有朝一日當他們站上優勢地位時,原有的理想就忘得一乾二淨。

每當我信心動搖,「虛榮心」與「權力慾望」開始作祟時,我就會努力將目光放在現有「比較真實」的人際關係上,並提醒我自己:「這種真實的人際互動才是值得我追求的!」也因為如此,我真的得要感謝那些誠心待我的學生、同事以及朋友,是他們讓我享受到這種比較純真的人際關係。在這種關係裡,我可以更有勇氣地放棄那些不切實際的虛名與權力,過「人」該過的生活。也因為在純真的關係裡我已享有「真正的」接納、尊重與關懷,而無須再去使用權力要求別人給予我「表面的」肯定與尊榮。

我想,上帝創造的世界很多道理真的就是這麼弔詭:耶穌放棄聖子的名分,降卑為人,完成使命後上帝把祂提升到尊貴地位;撒旦一心想要享有上帝的尊貴,卻被上帝從天使的位階打下。有些人一輩子無所不用其極動用金錢、權勢、人情,汲汲營營地希望得到他人的接納、尊重與關懷,但他所能獲取的只是他人在受壓迫處境下的表面臣服;相反地,有些人願意大方地分享他的經濟物資、善用權力造福他人、憑自己的努力取得升遷,相信所能得到的敬重會是真實且倍增的。

如果我們真正看清財富、權力和聲望,都只是人類追求個人或集體幸福的工具而非目的,就不會認為真正的幸福是要追逐金錢、操弄權力、享受虛名,因為這些作法只會讓別人眼紅、怨恨、嫉妒。相反地,唯有懂得分享、公正和謙卑的人,才能享有真正的富足、自主與尊重。

◎ about 徐敏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