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與社會的對話》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藝文青年通識課程最新快報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不久前,我曾在這個園地裡寫了一篇名為「原來她/他們就是傳說中的『文藝青年!』」短文,裡頭敘說我這學期之所以在通識教育中心開授一門「自我探索與文化實踐」的新課的源由,並且承諾如果有新的體驗或成長,會寫出來跟大家分享。就在昨天,這個承諾一語成讖!

簡單說,昨天我看到一位同學在課堂上睡覺,所以在課堂上用一些比較嚴厲的詞語指責了學生(但並沒有指明哪一位同學)。這樣的情緒後來也影響到我上課的心情,以致我在傳達一些社會理論的觀點時,會比較急切。課程結束後,在與三位助教檢討這次課程的過程中,助教們說約有一半的同學覺得老師上課的方式他們不喜歡,甚至對老師用言語指責同學覺得受到傷害。有學生也提到,老師講的東西他們早就知道了,實在很老掉牙!甚至有一個學生建議我去旁聽另一位老師的課,他覺得那位老師上得更好。

聽到這樣的批評,心情真的是五味雜陳!一方面是生氣學生不良的學習態度,另一方面也覺得相當挫敗,為什麼自己辛苦設計的新課程未如預期受到青睞,特別是自己還是長期在做融入式課程研究的老師。之後我慢慢靜下來沈澱自己,發現在與同學溝通過程中確實有些情緒化,所以昨天就已經寫了一封信發給所有同學,先真誠地跟部分同學致歉。之後,也向同學釋出善意,告訴他們我會努力根據助教告訴我同學的回饋,在課程和教學方法上做出大幅調整。一切只希望為學生這段時間的學習帶來更多的實質收穫!

當然,從昨天到現在我也不斷向上帝祈禱,祈求祂的憐憫,並且願意賜給我足夠的智慧、勇氣,知道怎樣調整自己的課程與教學,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學習到最多東西;但在此同時,有些應該堅持的理想性,也可以用比較合宜的方式傳達給學生瞭解。

因為這件事在心頭,所以昨晚我整夜都沒有睡好;今天早上我一早就起床,回到書桌前禱告、沈靜,希望除了低沈與些許不滿的情緒外,還能轉化這份情緒為動力,為通識課程遲遲無法上軌道找到一些改進的線索。於是我開始用google搜尋了一些關於「性別」與「工作」的討論,無意間發現公共電視台一段談話節目裡有一位大學老師說的一段話,很是我想表達的意思。看完她的整套論述過程,我重新檢視自己的課程設計,我發現昨天的課程之所以會出現問題,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忽略了「論證過程」,而直接告訴學生「結果」。所以學生才會出現「女生不應該裸露身體」或「夫妻分工不應該刻板化」等論點太老掉牙的說法!

換言之,雖然我和傳統八股言論都質疑裸露身體和刻板性別印象,可是我們的理由卻大不相同!其實我應該在課堂中引導學生思考:想「透過裸露身體賺錢」的人他們的動機可能是什麼?這些動機背後的「社會劇本」是什麼?這些劇本可能對裸露身體的人和社會大眾產生的益處及傷害性各是什麼?最後甚至可以引導學生探索這些社會劇本是如何透過媒體輸送到我們的腦海中,而成為我們奉行不渝的真理?

想到這兒我又進一步反省自己:其實我在研究所上課是很強調「過程」的,甚至在先前的通識課程中,我也會很重視整個推論的過程,為的就是讓同學能完整檢視特定社會劇本的內容、它們的影響性,以及被大眾媒體和教育體制傳遞和複製的過程。我很納悶,為什麼今天的我反倒落入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泥沼?

在持續的反省沈澱後,我必須承認自己有些太大意,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太自滿」了。一方面是近兩年學校行政工作繁瑣不已,導致我的時間被嚴重壓縮、切割,所以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想要趕快完成。另一方面,也過去五年來在社區大學做融入式課程的經驗,讓我很有自信自己應該可以把一門新課程上好。可是,現在當我再回過頭去檢視這些課程內容與教學策略時,卻感覺到很多地方確實太快想要向學生「公布標準答案」,以致無法清楚引導學生理解多元說法背後的理由與思考歷程。難怪同學會以「『不要裸露』或『夫妻平等分工』這些論調太平常」的說法來回應我這門課程!換言之,我也已經慢慢陷入「講效率、求快速」的窠臼之中而不自覺!

整理到這裡,我想除了真的要謝謝三位教學助理,願意原原本本地將學生的意見反應給我,也應該謝謝昨天提出這些令人有些尷尬意見的學生。雖然我還是堅決反對上課睡覺,並且覺得提供另類觀點一定會對學生帶來某些不舒服,但如何調整課程內容與教學策略好讓學生能更清楚某些觀點的內涵與利弊得失,卻也是我應該勇敢負起責任的。也因為這樣,我應該為著這一次的重大衝擊大大感謝上帝,因為祂許可了這項當下令人挫折的挑戰,才讓我有機會重新思考了自己言行步調的合宜性,也更進一步學習到不同類型課程的設計與實踐策略。

◎ about 徐敏雄

【延伸閱讀】:
大學與考試
揭開一般性教育忽略的部分
大學生與蹺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