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馬教授》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大學與考試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大學時期的考試,與高、國中時期的考試,有本質上的不同
前者像個指路牌,在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強項與專長,
好尋得一個自己得心應手的園地,日後
能夠長期帶著喜悅去工作,即使衣帶漸寬也終不悔,
後者卻是為一道門,拼命要讓學生擠進去。

考試的英文examine,是源自古老的拉丁字源,由ex與amine組成,ex為出去(out),amine是給予重量(weighting),這字原是用在金屬純度的檢定方法,如同早期阿基米德(Archimedes,西元前287年—前212年)所進行的實驗,將金屬放入水中,以排出的水體積,來驗證金屬的純度。後來,延伸到對學生所學瞭解多少的檢定。中文裡的考試,也源自古字,「考」是極限,「試」是標準,其原意是用已知的標準,去檢定待測的極限。所以無論東西方,考試都沒有傷害被檢測對象──學生的意思,而是讓學生清楚自己所學,明白自己學到哪個程度,並知道自己的學習仍然有限,以謙卑向前學習。

考試的真義

人的一生,就是經過一連串嚴格有形或無形的考試,即使一時受到挫折,而不失去勇敢的心,仍然繼續保持鬥志,去面對下一次的考試,是非常值得稱許的事。當人在承受極大的考試壓力,似乎要用盡全身每一個腦細胞,共同努力的思考,卻仍然不能夠答得出,那是他生命中極為美好的一刻。因為考試的終極目的,在讓人了解自己的極限。

如果我們因著考試好,能夠進入著名的大學,或是比較熱門的科系,就驕傲起來,這是不了解考試的真義。考試不在證明我們比別人聰明,只在呈現我們努力的成果,與讓我們知道仍然有所不足。反之,若是我們因著考試的成績不理想,進入較後段的學校,或是比較冷門的科系,如果你已經努力了,請不要太頹喪。倘若因此知道自己學習的瓶頸,在進入大學之後,重新調整學習的方法,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不正是達到考試本來的意義嗎?

大學考試比高中考試更具有「彈性」,讓學生在考試卷上有更多的空間,表達自己邏輯的思考性,撰寫的嚴謹性,與表達的充分性。考試若有計算題或證明題,也不要求學生要有標準的解法,許多老師更樂意看到學生巧思與創意性的解法。高中的考試需要配合聯考的模式,大學考試的出題方向,在讓學生瞭解學習的效率,與掌握該科目的重點,而非將來高考、普考、研究所考試的模擬。

教學與研究的互融

大學授課教師,大都是在授課的相關領域裡有研究,因此大學老師在教學與考試時,常融滲他們的研究在其中,因此不來課的學生,即使自己課後將課本讀熟,不明白教師的研究與見解,不一定考得好。許多高中時期經常在上課睡覺,下課去補習的學生,一進大學,若仍照此方式來受教育,大學的考試成績將大不如高中時代。

考試成績佳的大學生,大都善於課堂上與課後複習時做筆記,用筆記來將上課的內容與書本的重點,轉換成自己的思考。用此思考,在考試中表達,而非將書本的內容硬套考試卷上,是學習獨立思考的起點。高品質的筆記,內容經常井條有序,重點區分清楚,連字跡都很工整,是用心之作。低品質的筆記,內容雜亂,思路混沌,字跡可能連自己日後也不易辨認。許多高中生,念書時沒有做筆記的習慣,依靠補習班或是╳╳名師,為他們整理考試的扼要內容,以致一進大學,不知道培養作筆記的習慣,就會進退失據。大學教育最有效的學習法,是培養學生作高品質筆記的習慣。

考試的支援

大學考試的用意,在幫助學生更深學習,所以許多大學老師,設有幫助學生考試的「支援系統」(support system),例如在大學圖書館或在教學網站上,老師放置「考古題」,有「課程助教」幫助學生,課後專屬的討論時間,讓學生課後去與教師或助教討論,或有自己教學的錄影帶、錄音檔、課程講義、課後延伸閱讀等幫助學生。在考試之後,也有分別出來的時段,讓學生去找老師討論考試內容,將自己不明白之處,再學習清楚。這是教育的意義,讓學生知道在極限的那一方,仍然有著包容、接納與鼓舞。

為什麼要知道自己的極限?一個人過得輕鬆舒服,人生沒有什麼考試,不是很愉快嗎?肚子餓了,旁邊的樹上就有果子可以吃;覺得渴了,就有清涼的河水可以舀來喝;想睡了,在草地上一躺就可以睡著,這不是最美好人生的寫照嗎?何必要知道自己能力的極限,與在考試之下發現自己的赤裸與難堪?考試的存在,在告訴人,原本是個終生的寄居者,不要在有限的旅程,輕易地就將路旁的茅屋,當成滿足自己的安歇所。考試是無形的鞭策,讓人往前、再往前,若不能走,休息一下,再往前,如同金屬的冶煉,一次不合格,再鍛鍊一次,稍有改善,又用不同的方式再鍛鍊一次…一直到金屬的價值,真正的呈現,符合金屬真正擁有者的意思。

戰敗力比戰勝力更好

親愛的同學,在每一次的考驗之後,如果自覺失敗,請讓失敗的沮喪歸零,重新又爬起;如果對成績失望,請將失望的感覺丟入trash(垃圾桶),再按永遠刪除鍵,不用再提。這是每一個學生在成長的路上,必需的學習。考試前學習整理所學,考試中學習全力以赴,考試後學習無論考好、考壞,都要忘記背後努力向前。考試不是在追求一百分,不是在擁有「戰勝力」,而是在學習「戰敗力」。許多學生試考場的常勝軍,卻無法忍受一次的戰敗,一遭挫折就自暴自棄。但是有些人一敗再敗的,只要持續向前,他們將得到最後的獎賞。請將考的不如意,當成戰敗力──失敗不易打倒的能力的培育。

大學一年級大都是「共同必修」的課,二年級的課是科系的「基本學科」,三年級的課是科系的「專業學科」,四年級的課很少,讓學生本著專業學科去「整合相關的科目」。因此愈高年級,自己的學習空間會愈大,愈高年紀的考試會愈有趣,尤其到了大三上,常是享受在自己科系考試上,專業表達的時候,許多學生在大三時,才漸品嚐到自我在考試發揮的樂趣,到了大四,更漸入佳境,不祇有專業能力的萌芽,也能結合自己的興趣,去作更深入的探究。

考試與品德

愈高知識的園地,對學生品德的要求也愈高。高中時期考試作弊是記一大過,大學時期的考試作弊是退學。考試作弊、作業抄襲、或是將網路資料貼上作業,都是不應該的行為。在這些試卷、作業上,以別人的作品,套上自己的名字,是在侮辱自己的名字。何必為一點成績,就侮辱自己的名字呢?侮辱自己的名字,就是在侮辱自己的尊貴,這是想要作弊與抄襲之前,學生需要三思的。

歡迎參觀作者的網站:河馬教授的網站

【延伸閱讀】:
台灣前途的決定,在隱藏之處的堅持
大學生使用時間的智慧
校園的蝙蝠與老建築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