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與社會的對話》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這些人值得幫助嗎?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煙友和紅唇族值得幫助嗎?

記得念碩士班的時候,有一次課堂上大家在討論全民健保該不該給付吸煙者和吃檳榔的人肺癌及口腔癌的醫療費用的問題。多數同學當下幾乎都認為,吸煙者和吃檳榔的人既然是自己選擇要抽煙和吃檳榔,之後如果罹患癌症,當然不應該浪費公共醫療資源。

直到後來有一次我去機車行修機車,與修車師傅聊起吃檳榔的事情,他告訴我:很多大卡車司機沒有時間和金錢從事休閒活動,更不可能注意到飲食健康,這時候為了應付工作上大量的體力和精神需求,只好用菸酒和檳榔來刺激提神。此外,也因為自己更深入地接觸到文化社會學中的階級議題,讓我發現菸酒和檳榔其實許多勞動階級男性與同儕互動,取得「台灣男人」的重要共通文化。於是,我發現吸煙和吃檳榔的現象,真的不能單就表面的「眼見為憑」,來做「個人」道德判斷!

四處流浪的街友值得幫助嗎?

最近因為有打算與社區大學共同關懷在地街友的生活,所以又花了一些時間閱讀了相關的研究,並且拜訪一些實務工作者,從中我也才驚覺到:街友形成原因相當複雜,有七成以上街友其實是願意工作的。他們之所以長期缺乏固定工作與居所,主要是受到社會結構景氣影響,加上自己的學歷、健康狀況不佳,以致就業、轉業不易。特別是一些街友先前經歷到家庭暴力、性侵害、中年失業、經商失敗等重大生命創傷,心裡的傷痕原本就尚未恢復,再加上家人關係的衝突,使其精神疾病的潛在因子更容易爆發出來。

被迫搬離原生家庭後,打零工所能獲取的微薄薪水根本無法支付房租,於是他們乾脆選擇不用付費的街頭露宿。居住在街道與公園等場所中,必然缺乏固定身體和衣物盥洗資源,身體與外在儀容也自然不可能符合主流社會期待;惡性循環之下,穩定工作與居所對他們而言,更是越來越遙不可及的天方夜譚!

雖然在某些研究中也可以看到,有些街友在獲取日薪或微薄的工資後,會選擇及時行樂,到「茶店」去逍遙快活幾天,然後再度回到街頭過著浪跡天涯的日子。但如果我們更深層地去思考:街友們去「茶店」究竟是滿足「性需求」,還是找回一絲「男子氣概」,就不難發現他們內心最真實的需求。

不是姑息養奸而是深層反思

寫這篇小短文的目的,並不是要全然抹煞「個人」在追求健康與積極生活上應該擔負的責任,而是希望大家未來在看待一些「偏差行為」時,可以有寬闊的視角,覺察到現象背後更深層的「社會文化框限」。

因為,相信很少人會為了微薄的健保就診資源,去大量吸食有害自己身體健康的物質;除了少數先天熱愛浪跡天涯的人,也很少有人會一生下來就立志露宿街頭。之所以會走到難以回復或自暴自棄的貧病交加局面,個人的價值抉擇與生活習慣固然必須負責,但國家就業、教育、住宅和健康政策中蘊含的階級不正義,以及長期以來台灣文化中瀰漫的偏狹性別刻板印象,也難辭其咎。

◎ about 徐敏雄

【延伸閱讀】:
美國福音派的 同性戀論戰
終極任務 ── 劉俠女士辭世之解讀
網路紡織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