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與社會的對話》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是「悉心聆聽」不是「說重點」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為準備下學期的課程,最近我閱讀了很多教育類書籍,不少研究者都不約而同提到臺灣國高中教育太強調「聽」老師說話,學生從來不懂得如何「說」,以致進了大學之後就不習慣表達。

以前我也覺得這樣的論點很有道理,但最近我慢慢發現它似乎並不完整;因為深究各階段學生不習慣「說」的核心關鍵,似乎更是我們缺乏一個「被接納」的「聽」的環境。

如果繼續追問為何我們缺乏「被接納」的「聽」的環境?我想除了強調效益邏輯的生活方式不允許我們「浪費時間」做這件事,也是人與人之間諸多的預設,讓我們自認為已充分瞭解說話者所要表達的意思。或者更深一層來看,是為了避免自己的價值觀和自我認同被說話者的差異價值衝擊、折損,導致我們選擇逃避聆聽不同的聲音。

換言之,我認為很多人是覺得課堂、學校或社區不是一個「被接納」的「聽」的環境,才大量降低「敘說」的意願。我想像著:如果課堂或社區是一個多數人期待「聆聽」的環境,大家在被接納與安全的環境下,是否會更自然地找到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呢?所以,我給自己設定一個短期的學習目標不是「說重點」,而是「悉心聆聽」!


圖片提供/123RF

◎ about 徐敏雄

【延伸閱讀】:
一位鄉下的國小老師
用話語塑造孩子
成功兒童主日學的整體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