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與社會的對話》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甚麼是預備心?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圖片提供/123RF

經常跟同學聊到「預備心」的重要,但究竟什麼是「預備心」呢?首先,我覺得要做一件事之前,「預備心」得讓自己的「心情到位」。因為許多時候大家從「理性」思考都知道怎樣最好,但這個「知」總是很難落到「行」;箇中的原因很多,但心情沒到位是關鍵。

就像一個學生晚上坐在書桌前,他知道自己該開始讀書了,可是就是不想把書打開,因為覺得「心情」沒到位。用白話文來說就是覺得「沒感覺」,這樣一來,若非眼睛看到的東西無法進入心中,就是寫出來的東西沒有感情!

我慢慢發現到,想改變自己或做好一件事情,一定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甚至用一些儀式引導自己情緒「到位」。舉凡泡茶、喝咖啡、聽音樂、看短文或短片、寫下一些心情……等等,這些都不是在浪費時間,而是在「醞釀情緒」。

也因為這樣,前幾天晚上跟同學們聊到,在做時間管理的時候,一定要把「醞釀情緒」的時間算進去。特別是那些自己被迫要做的事情時,更需要時間安頓情緒。這種「安頓」是給自己一個理由,無論是敷衍或把它當成墊腳石,總是要給自己情緒一個交代。

除「醞釀情緒」之外,以下四項要件也是我覺得很重要的元素。為了更清楚說明,我以「人際互動」為例跟大家分享。

1. 空出充裕時間:把要與對方說話的時間空出來,而且盡量預留充裕的時間,不要讓自己在聽話或說話的時候,心中還惦著下一件事。

2. 整理過去經驗:回想過去交流過的資訊,盡量讓雙方可以在既有基礎上前進,而不是永遠陌生或白紙一張。

3. 相信改變的可能:告訴自己過去的經驗是幫助我們認識彼此的資料,當下只要願意,我們可能一起採取行動改變,讓明天更不一樣。換言之,努力放下偏見,給彼此「下一個時刻」機會。

4. 悉心聆聽、善意回應:相信對方是誠心聆聽自己的意見或想法,自己也願意全神貫注對方的話語和情緒,雙方都能盡量用對方可理解的方式給予回饋。

◎ about 徐敏雄

【延伸閱讀】:
自己挖掘的真理,才是真正的財寶
掃墓有感
為名氣減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