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與社會的對話》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對社群有貢獻才能產生自我價值感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前兩週的週日,我與一群北一女師生和師大學生,一起走讀新北市的侯硐礦工生態博物館。除了認識侯硐在地文化,當天我們有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要跟高中生們聊聊自己當前面臨的親子關係、同儕關係、生涯發展和自我認同的議題。

當談到怎樣肯定自己的議題時,我還是老調重談了一下:「唯有自己真的能把理想做出來,才能確知自己有哪些能力,也才更可以建立自我認同。」但就在這時候,有個夥伴提出一個很棒的異見:「老師,你看xx不是也做了很多我們都覺得很棒的事情嗎?但是為什麼她還是覺得不容易肯定自己呢?」

聽到這麼棒的提問,我忍不住用今天侯硐資深礦工周大哥的故事回饋說:「你們看今天周大哥為我們導覽的時候,是不是整個人很像一尾活龍(台語)?礦工在很多人眼中不就是一份平凡的工作嗎?但是因為周大哥很認同他的工作對台灣社會發展的重要貢獻,甚至還跟其他大哥一起拿出微薄的年金,自發地保存侯硐礦工的珍貴故事,所以整個導覽的過程我們都感受到他的自信與認同感,不是嗎?所以我覺得關鍵可能更是我們做的事情,是不是自己真的很喜歡、覺得很有價值,還是在滿足周遭他人的期待?」

很巧地,回到台北忠孝復興站時,我又跟一個北一女的學生遇到她們正在搭乘捷運的生物老師,順道聊了一下,才知道這位老師剛帶學生去合歡山觀察與紀錄自然生態回來,還給我看了幾張她們的照片。我問這位生物老師說:「你經常帶學生出去踏查嗎?」

老師說:「對啊!大約二到三週左右就會出去一次吧!但是都是自由參加的,每次大概都七個人左右,總是要想方法引發學生對自然生態的興趣」。

聽完這位生物老師的故事,我再度想起今天替我們熱忱導覽的周大哥,他們兩位的工作在整個台灣社會裡或許都只是個不起眼的小齒輪,但因著他們對自己工作價值的肯定與熱愛,我從他們身上看到源源不絕的生命力和自信心。這也讓我再次聯想到阿德勒的話:人只有在覺得自己有價值的時候,才會鼓起勇氣;會讓我覺得自己有價值的,只有自己的行動能對社群共善帶來幫助。

◎ about 徐敏雄

【延伸閱讀】:
一位鄉下的國小老師
用話語塑造孩子
成功兒童主日學的整體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