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作家Ⅰ》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對話-交會時的光芒 - 我讀《達賴喇嘛讀聖經》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達賴喇嘛讀聖經》一書是在1994年在倫敦一大學禮堂中,十四世達賴受邀「世界基督宗教冥想團體」每年度針對有關道德、靈性、閱讀、靜默、哲學、、等問題的當年度研討會的公開評論。

從1984至1994年間,依序討論了:將印度經典做為基督徒的閱讀書目、於現代文學中尋找上帝、新教堂、談閱讀、基督宗教的主體性與現代性、談整體性、心靈與精神、基督宗教冥想:演變中的傳統、從破碎性到整體性、新興的基督宗教神秘主義、良善之心。由紀念若望˙緬因神父而舉行的研討會,基於基督宗教立場為出發,致力於提倡第一批修士-沙漠神父所傳下的靜思默禱的傳統,在1980的蒙特婁,若望˙緬因神父與達賴在一次跨宗教的大會上短暫見面,在不同的信仰背景中,藉由共同接受的深度默想的修行方式,達到了兩造間的深刻對話。因此而奠下了94年達賴讀聖經的特別聚會,以「良善之心」為主軸,開啟兩大宗教之間的了解與交流。

如何在異中見同、同中見異,從一個佛教徒的眼光中看見自己所信的基督宗教的獨特意義;從非基督徒的角度觀點,回頭來看基督神聖不凡的超越性,深入基督降世為人的普世性;學習以基督的心來看待不信的未信的世人,那是寬容和等待和愛。用同理心去了解苦心修行的佛教徒,也是為了追求生命的豐盛和喜樂,只是他們走了一條不同的路,但同樣的想抵達生命幸福的終點。

若不去了解,就無法溝通,若不溝通,就無法去愛和去傳達。「就是重新發覺自己原有宗教信仰中更為深層的意義和力量,佛教徒能以這種方式幫助基督徒加深自己的信心,甚至在兩種宗教之間顯而易見的矛盾之處、或是無法轉譯的觀念部分-讓這份信仰顯得更清明。」在友善的基礎下,達賴以專注的好奇進入基督教聖經,因為他抱持著「宗教超級市場」的理念,一種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的信仰觀;所以他不爭論不批判不企圖改變他人,他觀察探索發問交換分享並尊重。

不同宗教仍可進行有意義的對話;我們基督徒可說出對耶穌的真誠追尋及經歷,以及帶來的個人生命中確實的改變與更新。我們將自己真實的宗教經驗展現出來,自然而然的傳達及表現耶穌的救贖,說出祂對於我們生命和生活的關聯與其重要。

當殊異的宗教追尋者,彼此誠實的交流自己親身實踐得著之體驗,可以開啟一扇包容的門,因為慈悲,所以懂得。差異與隔閡被尊重,但依然不變,而藉著包容和對話,在尋找和叩門的路途中,真理將會以祂原本的樣子顯明。

當十六世紀,利瑪竇來到中國,發現到融入當地的文化、掌握其生活氛圍和節奏,是他達到異象和呼召的最佳策略。卻因而失去了羅馬教廷的信任和支援,也使得中西文化隨即失去了對談空間。彼此必須放下成見和根深蒂固的文化包袱,才能真正認識到彼此的不同,對於世界的開始及結束、世界的本身截然不同的看法。卻能尊重差異,認識了人的微小和平等,反而實踐出「愛人如己」的真理。

【延伸閱讀】:
是信仰,還是教條?
書的胎教
2012年台灣基督教十大暢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