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美,留塊地方

【作者:陳鳳翔時事評論 2007.08.12


許多人對於台灣的市容,常為其醜感到疑惑。

以《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三部小說聞名世界的基督徒作家托爾斯泰,同時也是偉大的藝術文化思想家。他對藝術曾下了這樣的定義,認為:「藝術是一個人有意識地藉著某種外在的符號,把他所經歷的情感傳達給其他人,使他們受到感染,並且也經驗到這種情感。」

若站在此觀點來推想台灣市容為何如此醜?那就成了,原因出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裡頭可能缺乏豐沛滿溢的感受,於是也就沒有什麼美感體驗,足以透過市容集體傳達出來。

基本上,藝術傳達不需要偌大花費,都會整體市容的美化實在也不需耗資千萬。就像一朵小花,因為是情人送的,它便看起來光彩奪目、耀眼燦爛不輸鑽石。一處私人花園,一木一石盡是主人的巧思,帶給人的溫馨親切、愜意自在不輸五星級大飯店。美,不需要雄厚的資本、過人的財富,才能表現。否則,經濟弱勢的原住民,怎有藝術可言?重點在於內裡是否有情意可言;生活不過份忙碌,以致生命有留白可以揮灑。

然而,台灣人生活過於忙碌,近來不少研究報告說明台灣人工作時數之長,排全世界前幾名。原因當然與勞基法功能不彰有關,一些雇主苦待勞工,硬要他們超工時。但也有很多人是下班之後,選擇繼續兼差工作。台灣人的經濟奇蹟,是這樣來的。

因此,可以說多數台灣人擁有最多是金錢,擁有最少的是時間。

加上消費主義當道,媒體將人們價值觀徹底洗腦,任何事物價格越高代表心意越夠。情人間送禮,已經不太在乎心意,而在乎禮物的商標與價格。老伴親自下廚精心料理的菜,也比不上法國餐廳與日本料理。商業邏輯運作下,歷史悠久的傳統建物不斷被打掉重建,物品亦不斷被購買又棄置。於是多數的現代人對於《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不再有太多的感動。母親親手織縫的衣服,穿膩了、看厭了,管母親花在衣服上多少心意,照樣丟置在資源回收。

藝術越來越商業化,混亂與冷漠的世界裡,真正的美並非多建立在周遭的外在世界,反倒是存於內在的心靈。耶穌曾回答法利賽人:「……神的國就在你們心裡。」(路加福音十七章21節)當內在心靈麻木、冷漠無情時,神的國不存,天堂的溫馨幸福也難以感受,美自然無法得見。

當我們疑惑著台灣市容為何醜的時候,或許可以反觀探究世界其他各地都市之美的原因為何。

以歐美為例,城堡、大教堂、宅邸、公園、鄉間小屋、農莊和庭園,建築本身建造的一次花費,往往不是決定成功的主要因素。反倒是建物主人或持有者,是否隨時日不斷地擺上時間與各樣悉心照料,讓建物們各自散發出主人內在豐富的氣質與對人生不同的領受,於是每個建物都有各自的表情與生命,令眾遊客悠然神往,這才是建物之美的箇中原因。

當我們在問為何不美時,不妨暫時停下忙碌的腳步,反觀自己的內心是否有塊留白,讓美得以存留。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