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交託了嗎?

【作者:李慧潔信望愛閱讀 2003.03.02


  人性有一種很奇妙的現象,就是容易對與自己有過類似 遭遇或情感經驗的人,產生共鳴;又或者對至近親友的 苦難感同身受,這些當然是關懷的出發點,神也允許我 們經歷過許多苦難,否則我們無法感受別人的心境,而 醞釀出真實的惻隱之心,然而,這往往也是問題所在!

  在教會中,常看見有些基督徒,成天在背負別人的重擔 ,以至於自己疲倦痛苦,還以為是為「愛」做偉大的犧 牲,殊不知過度的擔心卻使自己跟著別人憂愁起來。我 不時聽到弟兄姊妹傳來這樣的心聲:「我的家人還沒信 主,成天吵架,我勸他們來教會、為他們禱告,但每次 他們沒有來教會或對福音的反應不好,我就覺得很痛苦 ,心裡的重擔真是沈重啊!」對別人的問題我們當然不 能麻木不仁,視而不見,但小心過度的關切會讓自己在 神面前失去喜樂跟力量,甚至跟著軟弱下去。

  有時候,在較年輕、彼此談的來的弟兄姊妹,或者略有情愫的 異性朋友當中,也特別容易因為對方的苦難,有著感同身受的 焦急。感情越深厚的,往往投入的程度也更深。

  有些人則是對於那些跟自己吃過一樣苦頭的人特別有負擔,無 論是情感打擊或精神疾病…,只要發現有人走在這一條困苦的 路上,馬上就聯想到過去的自己,而恨不得投入所有的心力關 懷,希望對方快快走出流淚谷。然而,在親密關係當中,如果 未適當地讓上帝介入,再加上被關懷者常有滿腔的情緒需要找 個出口,於是弔詭的事情發生了:受苦者變成加害者,關懷者 變成受害者。其中的情緒糾葛,真是紛亂地一如羅生門難以叫 人釐清。

  由兩位基督徒諮商臨床學家所寫的「過猶不及」(附註) 一書中 對這些常見的困擾跟迷思,提出了很令人振奮的見解。兩位觀 察入微的作者談到:「責任的界線一旦混淆不清,問題就產生 了。聖經要我們彼此相愛 (love one other),不是要我們成為對 方 (be one another)。」(p123) 另外書中也提到一些較少被提醒 的觀念,我們不只要能夠給予,也要能夠對別人不當的行為或 情緒反應設立界線,適時說「不」。

  作者還分享到:「滿足自己的需要,基本上是我們自己的責任 ,我們不能被動地等著別人來照顧我們。」(p151) 這句話也可 以相反地引申為,我們無法過度替別人承擔他們的喜怒哀樂, 除了藉由實際的禱告跟幫助,引導、分享他們認識神的愛之外 ,過於擔憂對方、為此而焦急痛苦,都可能超過了神對我們期 望的範圍。

  有一些錯誤的動機讓我們在關懷上失去了分寸,包括害怕失去 愛、擔心別人生氣、不當的愧疚感,尋求別人的讚許,甚至其 中最關鍵的一點 ── 過度擔憂對方的苦難,很可能意味著關懷 者自己過去的創傷經驗,還沒有被好好地處理,或得到心靈醫 治。

  因此,當我現在遇到有類似感嘆詞的弟兄姊妹,我總忍不住提 醒對方交託的功課。如果我們相信天父比我們更關心這些親友 ,並且比我們更有智慧知道該怎樣帶領他們走過低潮,那麼我 們所要做的除了適當的關懷之外,將難題禱告交託給神,保持 自己對神的盼望與喜樂 ── 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林 前 13:7),我想這是避免愛得「過猶不及」的最佳秘訣。

附註:

書名:過猶不及 ── 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線
出版社:台福傳播中心
亨利•克勞德博士及約翰•湯森德博士
譯者:蔡岱安

全國各地基督教書房一覽表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