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屋咖啡館

【作者:Hapiru信望愛閱讀 2010.03.28


研究所以後,除了聖經方面,很少再去碰學術或論述性的書籍,甚至到了過敏的地步。只要是理論,腦子就自動關閉接收系統。我想我是被後現代式的書寫弄到反胃了,其實真正好的哲學、理論、思想,不是要故弄虛玄、而是要啟發心靈的。小說家 Flannery O’Connor 每天晚上洗刷完畢,都會在睡前讀幾頁阿奎那的東西,照她的說法是「能好好搓洗我的頭腦。」多麼傳神的形容!保真讀碩士研究所的時候,在圖書館找資料,不小心看到心儀已久的懷海德著作《觀念之探索》,結果讀的欲罷不能,只得趕快還回去,不然論文也寫不成了。作學問,鑽研的書籍剛好又是自己愛讀的書籍,可真是人生不可多得的幸福呢。

「泥屋咖啡館」是 Lauren Winner 常去喝東西、讀書的地方。有個週日下午她在那裡喝茶,想到她以前的安息日是怎麼度過的。她原本是猶太教徒,後來歸信基督教,不過還是很懷念猶太教的一些美麗又富有涵義,賦予凡俗生活神聖氣息的禮儀。當她思索這些禮儀,發現其中有很值得基督徒學習之處,因此在這本取名為《泥屋咖啡館的安息日》(Mudhouse Sabbath) 的小書提出一些猶太教的禮儀,以及對基督徒的意義。在此只分享猶太教的追思哀悼方式。

猶太教的哀悼分成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稱為 aninut (字面意思是「埋葬」),是人過世後到出殯的這幾天。這期間,大家不用去探望致意慰問,因為死者埋葬前,死亡還算是在發生,因此還不能開始慰問。第二個階段是出殯後的一個星期,因此稱為 shiva (「七」),這幾天追悼的人要「坐七」,也就是說喪禮後回家坐在矮椅子上,所有的鏡子要用黑布蒙起來,並且點上追思蠟燭。這段時間不能行房、不能聽音樂、不能穿鞋,要七天足不出戶,安息日除外。鄰居給他們帶吃的。喪禮後的第一餐飯叫 seudat havra'ah (「恢復之餐」),服喪的人要吃個象徵生機的雞蛋。下一步驟是為期三十天的 shloshim,死者埋葬後的三十天。服喪者慢慢重返日常生活,可以作些一般事,不過要避免參加酒席宴會、音樂表演等等。這三十天又分為四週。第一週去會堂,但是要等安息讚歌結束以後再進去。第二週可以全程參予,但是不坐在自己平時常坐的位子,以示「尚未定心。」第三週可以回到老位子,但結束後立即離開會堂,不閒談。第四週,「才跟其他人一樣」參與整個安息日的群體。最後,服喪者要有一年的時間,每天兩次為死者作 kaddish 追思禱告,而且不能單獨,要與十個成人一起唸禱詞。耐人尋味的是,kaddish 禱詞的內容基本上是「尊主頌」(‘Magnified and sanctified may God’s great name be’),沒有提及死者。

我不厭其煩地列出這一年的追思哀悼期,是因為猶太教的這個禮儀體認到哀傷是要漸漸走出的,哀傷是要在群體的語彙脈絡裡。我們或許不需要這些繁文縟節,但是基督徒往往覺得有永生的盼望,所以哀傷太多太久是「不屬靈」的表示,因此用些「如今在天堂裡好得無比」這類話粉飾揮之不去的心頭之痛。《蝙蝠俠》第一集,飾演 Joker 的 Jack Nicholson 摔死,但是臉上依然掛著那個畫出來的咧開笑的嘴,失靈的罐頭笑聲在沒有呼吸的口中一直傳出來。想起來就心驚。我發現基督徒常常在作 Joker,臉上的笑是「畫」出來的,笑聲是「錄製」好的……

聽 Hapiru (dannyboy) 跟阿祥 兩個書痴話心得

全國各地基督教書房一覽表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