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永續發展的根本在於「信任」

【作者:徐敏雄自我與社會的對話 2006.10.22


因為家離服務的學校有很長一段距離,所以每週上課的日子,我都會住在學校宿舍。也由於學校的風景實在太令人心曠神怡,住在學校的時候,我都會利用一大早到校園裡慢跑。有一天,當我在校園裡慢跑的時候,看到五、六個割草的工人正努力地在修飾偌大校園的草坪。看到他們在這麼辛勤地工作,心頭除了感謝,也想起了「草原悲劇」的故事。

「草原悲劇」主要訴說的,是一群牧羊人世居在一片肥沃的大草原,根據祖先傳下來的習慣,唯有隨著大自然季節的輪替放牧和休耕,大家每年都可以在草原上牧養一定的羊群數量。可是有一天,某個牧羊人想說:「既然現在我每年牧養二十頭羊沒問題,那麼我把羊群的數量增加到二十五頭也應該沒問題!」。

於是,這位牧羊人便開始增加他的羊群數量;其他的牧羊人看到這種情況,自然也不甘示弱,也依樣畫葫蘆增加自己羊群的數量。結果,羊群的數量愈來愈多,草原耗損的速度也成等比級數增加,當年夏天才剛結束,已經把所有牧場上的草消耗殆盡了。草原的養料消失後,自然所有的羊群也無由生長,「草原悲劇」也於斯生焉。

場景回到校園裡,我看著校園裡辛勤割草的工人,心想:他們其實也正受著這樣的公共利益與任務的邏輯考驗!因為偌大的草原,大家一起工作,假使有人下定決心想要偷懶、佔別人便宜,其他的人勢必得扛起這些偷懶者的工作份量;一旦多數人都抱持這種佔便宜的僥倖心態,割草的工作即便不至於無法完成,也得拖延更長的時間,讓大家都消耗在這個工作場域而無法抽身做別的事情。

想到這,我回憶起日裔美籍的政治理論家福山所寫的「信任」一書。在那本書中,福山認為一個社會是否能永續發展,端賴這個社會是否有足夠的「信任」,也就是「社會資本」。以民間企業為例,假使企業裡的員工都清楚公司的發展目標、願意共同信守工作倫理(包括誠實、勤奮、就事論事等),就可以在內部形成一股排擠欺詐與不事生產者的力量,並發展出高度的信任關係。如此一來,整個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成本也會降低,進而增加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在這群除草工人的身上,我看到了福山所說的「信任」:由於大家都努力地工作,沒有人想要佔別人便宜,所以整個工作過程不但非常有效率,而且工人們彼此間還能享保有很友善的人際關係。

同樣地,在目前「學習型組織」或「人力資源發展」等終身學習理想逐漸受到重視的今天,我想,除了思考如何更有效增進員工專業「知識」與「能力」外,是否人際間的信任的「社會德行」也是不能忽視的一個重要基礎。

試想,假使一個組織或企業的員工彼此互不信任,有誰「敢」、誰「願意」分享自己的創意與知識呢?或許在這樣的組織裡,大家關心的只會是怎樣把別人踩在自己底下,怎樣讓自己更有效獲得升遷機會,而不是「知識分享」,更遑論營造人與人之間更重要關懷與互助了!這樣工具性的組織,就像前面提到的牧場一樣,很容易陷入悲劇的惡性循環!

◎ about 徐敏雄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