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中,祂不沉默

【作者:陳小小麻辣姊妹 2017.09.17



圖片提供/123RF

史料紀錄,第一位將基督宗教傳至日本的是西班牙耶穌會傳教士沙勿略。16世紀末,基督宗教勢力盛極一時,卻傳出葡萄牙商人將日本人賣到海外為奴一事,豐臣秀吉遂於1587年定基督宗教為邪教,但信徒仍繼續增加。1612年德川家康亦禁基督宗教。1633年江戶幕府採取鎖國政策,頒布了「禁教令」,大規模的逼迫信徒棄教或流放至海外。

電影《沉默》改編自著名日本作家遠藤周作的同名小說,就是以禁教令這段史實為背景,虛構出來的小說。描述葡萄牙兩位教士羅德里格斯和葛羅皮,不願相信去日本宣教的費雷拉神父遭受迫害而棄教的傳聞,便遠渡重洋以了解事情的真相。

他們來到日本,逐漸地體會到為何費雷拉神父會叛教。他們親眼目睹真實的酷刑「水磔」、「穴吊」;體會到人類天生的求生意志,在面對死亡「斬首」所產生的各種軟弱與懼怕。而最令人難受的是在上掌權者刑罰或處死百姓,以此脅迫神父「繪踏」棄教。帶頭的神父若不踐踏耶穌像、馬利亞像或十字架表示叛教,百姓就得不斷受苦致死。羅德里格斯從頭到尾經歷了費瑞拉神父所經歷過的這種心靈痛苦凌遲,最後他也同樣宣告棄教。

《沉默》的拍攝視角有別於聖經的苦難書卷,它是用一個外人的角度看一群基督徒身上發生的苦難。整部片看到的多是上帝視若無睹的沉默與信徒莫名其妙的堅持。神父的腳對著聖像踩下去之後,哀慟跪倒在地,耶穌的聲音在耳邊低語:「踏吧。我來到這世界就是來承受苦難,踏在我臉上吧。」給外人感覺是神父在幻聽吧?神父最後娶了日本女人、為日本政府工作,成為一個與上帝不相干的平凡百姓,最後老死日本。喪禮以異教儀式進行,火化時手裡握著一支不知從何而來的小木十架。無法分辨是神父仍有一絲信仰(神父自己偷藏十字架)?還是他的家人仍有一絲信仰(家人偷放在神父手中十字架)?

跟著《沉默》的拍攝思路走,在一波又一波猛烈的連串逼迫後,觀眾會跟著質問上帝為何沉默?在目睹一幕又一幕的連續悲慘後,觀眾會跟著深思上帝是否真的存在?進而感到信耶穌的人最愚昧。受苦、犧牲只是一場荒謬,比眾人更可憐! 《沉默》讓我想起自己初信主時,常覺得上帝是沉默的。我和周遭的朋友遭遇一些不好的事情,禱告了半天,上帝都沒來解決。我就像神父一樣質問著上帝為何沉默?上帝是否真的存在?小組禱告,有時我抬起來看看周圍的人,懷疑這一切該不會都是假的吧?

很幸運的是,我拿出信心往前走,穩定地參加聚會、讀經、禱告。而當我後來越來越從聖經認識祂時,我越有能力在日常生活各個層面發現祂的作為。關於上帝的沉默,聖經中有兩篇很高明、跟苦難課題有關的書卷——《路得記》和《以斯帖記》。《以斯帖記》整卷書完全沒有提到上帝,是聖經中最有名的「上帝沉默」的書卷。但讀者都知道是上帝拯救要被亡族的以色列。《路得記》描述一對婆媳準備回故鄉當乞丐婆的遭遇。書中只有一處提到上帝的作為,其他都是「正好」、「恰巧」字眼,讀者都明白上帝祂在。閱讀聖經能讓信徒放下懷疑,相信祂對受苦之人、受苦之族的關心。

若聖經像遠藤的《沈默》,上帝像一個沉默的黑洞,上帝似乎根本不存在,得透過信徒的人生來訴說上帝,那我絕對難以信下去。還好,對於苦難的課題,聖經著墨尤其多。聖經記載的每一場苦難,上帝都讓讀者看見,祂在!

也是聖經糾正我錯誤的觀念,我曾誤以為遭遇苦難就代表上帝不存在。聖經讓我知道人活在世上,必有苦難;信了耶穌,照樣有苦難,不同的是苦難中上帝與我們同在,耶穌就是「以馬內利」。翻譯出來就是「神與我們同在」。

至於信徒或勝過苦難、或被擊倒,在上帝眼中都不是問題。就像耶穌在被釘十字架之前,就預言門徒會跑光,彼得會三次不認主。重要的是耶穌他勝過一切,他說「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十六章33節

閱讀聖經與真實的信仰經驗不斷的訴說在苦難中的基督徒,特別會經歷到上帝。我個人的遭遇更是如此。

about 陳小小

about 華子

about 飛飛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