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歷史人物│飛越心靈的集中營

【作者:周怡網路作家Ⅰ 2022.06.05



李愛銳,1924年7月19日。(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孩子的閱讀理解作業提到一個熱愛跑步的女孩,作業要求他們敘述另一個和跑步相關的故事。我的腦海中立刻出現了埃里克•亨利•利德爾(Eric Henry Liddell,又稱李愛銳),他是192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400公尺冠軍。我之所以對他印象如此深刻,是因之前看過電影《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1981年),加之我最近在讀《歷史光影中的華北神學院》這本書,再次提及這位人稱「穿著跑鞋的耶穌」的最後歲月。2016年也有一部由華人拍攝、以他為原型人物的電影《終極勝利》,英文名為「The Last Race」(最後的競賽)。可惜場次不佳,未得機會觀影。

李愛銳為人所知的是他熱愛跑步,且單單為著神的榮耀而跑。1924年夏季奧運中,李愛銳原本要參與最擅長的一百公尺短跑比賽,而且很有把握為英國贏得金牌,最後卻放棄了比賽。他之所以放棄出賽,不是因為運動傷害,不是因為無法承受比賽的壓力,而是因為比賽的時間在禮拜天,是他定意在教會敬拜、服事神的日子,一切的外在榮譽都無法替換。於是,他不惜頂著眾人指責他叛國的壓力,和隊友交換了賽事,改參加另一日舉行的四百公尺賽跑。最終,他在不擅長的賽事上得到了冠軍,並打破了世界紀錄。

李愛銳沒有在職業選手的路上停留,反而因著對神的愛,義無反顧地跑進了中國。奧運結束後次年,他以宣教士的身分踏上了中國的土地。他在中國天津出生,長至五歲時返回英國,當他得到跑步生涯最高的榮耀,他卻去了中國。對他來說,十幾年的分離不過是暫別,更何況神的呼召從來沒有離開過。他隨後在新民中學長期擔任化學老師,同時也協助牧養教會,一待就是十幾年。

中日戰爭爆發後,隨著美國對日本宣戰,美日關係急轉直下。同盟國在中國的西方僑民紛紛被關入集中營,華北地區幾乎所有僑民都被關入了濰縣的集中營,後人稱那裡為「東方的奧斯維辛」。很多人不知道濰縣的集中營關押最多的是宣教士和他們的孩子,他們除了宣教士的身分,也是教育家、科學家、商人等。但真正使他們在這場戰事中一拖再拖、沒有離開戰火綿延之地的原因,在於效法戴德生的信念——如果有千條性命,也絕不留下一條不給中國人。

在華北一所宣教士子女學校裡,數百名學生一同被轉移進集中營,他們當中許多人有五年之久沒有見過自己的父母。集中營的倖存者戴愛美(Mary Previte)在回憶錄中說道,集中營內食物缺乏,大家形銷骨立,很多人冒著生命危險拿物品在牆邊的黑市換取食物。營裡的醫生說,給孩子吃蛋殼可以補充鈣質,於是所有吃剩的蛋殼被留存下來,老師要孩子們排隊,一人一口吞下磨碎的蛋殼,吃起來感覺像在嚼沙子。即便景況如此,詩篇91篇一直迴響在他們心中,「神會差遣天使來保護我們。」這句話好像老式留聲機般不斷在他們心裡唱著。

濰縣集中營的歲月並不恩待所有的人。創辦華北神學院的赫士(Watson Hayes)死在集中營裡,李愛銳也在連續感染後將自己的生命完全交在主的手中,他在臨死前仰頭呼喊:「我降服於祢!我降服於祢!」然後歇了地上的勞苦。集中營裡的孩子、成人、老人都敬佩他的生命,更為他在死的形狀上與主聯合深深震撼。他們記得集中營樂隊演唱的凱旋曲,但他們更記得李愛銳勸勉眾人要愛他們的仇敵,饒恕那些關押、監禁他們的人。

當我和孩子提起這段故事時,我似乎看見一群穿著白衣的見證人跑進地上的國度,身上染著為這片土地所流的鮮血。他們一個個被送離落後骯髒的國家,又一個個重尋昔日足跡回到戰禍連年的國家,一代代用福音服事著神的子民。我們可以無情地拷問一個讓人為一隻雞腿犯罪的社會,哀嘆一位母親為求生存而自滅家門的悲劇,但如果人人選擇逃離這非人和不公的所在,一心只想養育兒女成為國際化精英,那麼我們將會看到更多類似的慘案。這群心靈永居在貧窮、懼怕、謊言集中營裡的人們,需要福音帶他們飛越心靈的集中營,而我們這群帶著基督印記的人,本該是這個世代逆風前進的人。李愛銳帶著終極的愛穿越時空去到中國,你遇見他了嗎?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