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弃鬼月削弱灵性的世界观

【作者:陈凤翔时事评论 2005.08.07


上周五(国历八月五日)正式进入农历七月,民间习俗「开鬼门」普渡祭祀的日子。华人相信每年这个时候,地狱的老大—阎罗王,会在初一将鬼门关打开,放出所有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人间出来透透气,顺便去享受阳间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后一天,则将众鬼召回来,将鬼门关上。因此,农历七月比其他月份,阳间会多了很多鬼到处趴趴走,于是农历七月又称鬼月。

至于鬼月的由来,众说纷纭,不过最有名的,当属佛教《盂兰盆经》目莲救母的故事。传统上,长辈们会藉由这个故事,叮咛晚辈要做好人行善事,死了审判不至于被打入地狱。另外,并以孝子目莲为例教育晚辈懂孝道,当长辈去世,要记得祭拜。但更多的教导是关于各种鬼月禁忌。好比,不能玩水、不能游泳、不能晚上晒衣服、不能晚上照镜子、不能在室内撑伞、不能搬家、不能买房子、不能结婚……。举凡可能遭遇鬼的有关活动,一概避而远之,以求顺利度过鬼月,深怕这些鬼兄鬼弟鬼姐鬼妹找上门。

然而受到资本主义的影响,原本较为沈寂、内敛的华人鬼节也逐渐随着西洋鬼节的轨迹改变为热闹外放。西洋鬼节,在商业利益诱因的推波助澜,Halloween(万圣节,应该翻译为「万鬼节」)被哄抬成除了圣诞节与感恩节之外的第三大节期,人们大肆庆祝,成了一个狂欢、刺激、放任的节日。鬼不再可怕,许多大人孩子装扮成僵尸或是幽灵,上街吓人逗趣。

农历七月,华人谈鬼,本来是蹑手蹑脚小声口语相传,怕讲太大声,惹鬼上门。但现在是搬上台面,各个传媒强力大放送,千奇百怪的鬼故事被绘声绘影描述,或惊耸可怕、或搞笑逗趣,阅听率受刺激大大提升。出版业也开始抢搭这个鬼月便车来应景,中国鬼神传说的由来与诸多有趣的民间故事大卖,甚至绘本市场也凑热闹,设计出各种亲切温馨的小鬼故事,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勇敢学习面对黑暗与未知的世界。量贩店则是提前开打普度商品特卖,过去低迷不景气的农历七月,翻转成热热闹闹的采购旺季,各样商品特卖,削价打深度战、广度战,买气照常加温,中元节前更是推出不打烊的服务,人潮采购一波波而来。

至于华人主流信仰—佛道,或是一般民间信仰,在农历七月更是有连串的宗教庆典活动举行。有些地区甚至以此民俗文化炒作,来吸引观光客。一些乡镇事先划分数个区域,搭建普坛,设有拜亭,长达数百尺的供桌,预备各样香案及祭品,一到夜晚,整个市镇沐浴在炫亮的灯海及歌舞乐声中。琳琅满目趋吉辟邪的物品,则与艺术、商业结合,掀起另种玩家购买收藏风潮。

鬼不再可怕,甚至鬼成了一种消费。「拿鬼来消费」,来产生周边利益,这种现象在基督教界内,也隐约可见。例如有年轻人打电动成瘾,却被说成有电动鬼(连鬼都进化,产生电动鬼!)附身,大张旗鼓举办特会、为之做群体赶鬼祷告。举凡个人反常怪异的行为,皆解释成魔鬼所做。学坏、做不道德的事,生理心理疾病(如癫痫、妄想、幻想…),全推给鬼,再用来提高自己的声望,让对真理不清楚的会友误以为会赶鬼的牧长,灵命层次比不会赶鬼的牧长高,这些就疑似挥着「鬼」鸡毛当令箭,拿鬼来消费。

这不是说鬼不存在,赶鬼不对。根据圣经、教会历史及人类学的记载,肯定「鬼」必然存在。圣经更记载,耶稣也赶鬼,并且给予基督徒平安的确据:「小子们哪,你们是属神的,并且胜了他们;因为那在你们里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约翰一书四章4节)基督在十字架上已经得胜,当鬼来骚扰、攻击,基督徒一路或有惊险,但靠着上帝,必不致失败。重点是,确认一些不好的事情是否为撒旦在背后搞鬼,要格外谨慎。该由法律制裁、管训、感化辅导、医药方面着手,该商请赶鬼恩赐的牧者帮忙处理,应尽量有所区分,采取适当的方式处理,而非通通混在一起。至于牧者处理赶鬼的心态上得正确,勿混淆视听,窃夺上帝的荣耀,因为所有击溃魔鬼、将之捆绑的能力,皆不在于个人,全是基督的权柄。

恶者撒但「鬼」计多端,善于打两手牌。它喜欢大家鬼话连篇,危言耸听,强化灵界、削弱物质世界,将所有不该鬼的事、通通推给鬼,以此辖制人;它也喜欢透过消费文化、艺术文化包装,用另种高级面目重现江湖,让人觉得鬼根本不存在,上帝也不存在,天国地狱之说是无稽之谈,削弱灵界、强化物质世界,于是人们放荡不羁地活着,没有永恒。我们基督徒对这类极左、极右的偏差观念,皆该有所警觉。

本文刊登于《基督教论坛报》 http://ct.org.tw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