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党

【作者:陈凤翔时事评论 2006.11.12


如何处置总统陈水扁国务机要费一案,民进党中执会决议备受瞩目。遗憾的是挺扁结果出炉,并声明违反党决议发言者将以党纪处分。民进党改革派立委,全面噤口避谈。

第一位跳出来呼吁陈总统应该辞职、成了众矢之的的民进党立委林岱桦,表示会尊重这样的共识决。民进党前新系立委李文忠感慨地说「一个政党要做对的事」,但当被问及中执会决议是对的事吗?李文忠则沈默不语。在中执会被点名要求开除党籍的林浊水严肃地说道,台湾现在的处境很困难,民进党没那么伟大,不愿发表评论。至于建议陈总统暂时请假打官司的郑运鹏,表示会深自检讨为何自己的建议被「众议独排」。

眼见民进党风暴已过,没想到次日,曾是二○○○年总统大选阿扁重要助选员的中央研究院前院长李远哲,竟在法国巴黎发表公开信,直接要阿扁考虑去留问题。李远哲表示如果陈总统与执政党仍无意放弃民主政治的核心价值,无意背弃台湾人民对民主政治永不中止的理想,那么陈总统与执政党就必需在「小我」与「大我」、「政党」与「国家」之间,做出正确的抉择。

一向以清廉改革形象自诩的民进党,并拥有为数远超过其他政党敢于发言、重视道德的党员,中执会却产生与立党精神相悖的挺扁决议。个中原因或许可用政治神学家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来予以解释。

尼布尔曾举过一个有名的爱国主义道德悖论。他戳破爱国主义的美丽神话,让人们看见爱国也是一种自私的形式。爱国主义将个人的无私道德,转化成民族的利已主义,以牺牲个人道德来换取民族利已的不道德,这正是「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之间的具体表现之一。这也说明了,为何有那么多的丑闻发生,阿扁每逢危机只要稳住深绿,回归本土诉求,浅绿、中间路线的质疑声浪自然会被压下,高举爱本土、爱台湾,个人道德将之牺牲掉的矛盾现象。

尼布尔由上类奇怪的矛盾现象中整理发现,个人道德与群体道德之间虽然是有所关连,组成份子个人道德好,应该该群体会比较好。但世事却有时存在另一种现象,每个组成份子的个人道德好,所组成的群体道德却不必然好。因此,他认为要先建立两者间的联系与差异的正确观念,将个人道德和群体道德有所区分,后面才能讨论与解决群体不道德的问题。

尼布尔认为,个人道德与群体道德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两者的基础原则并不相同。「个人可能有道德,亦即在决定行为时,能顾及他人的利益,而愿意自我牺牲。……人类整体的行为是残酷的,所有团体之间,其关系不外乎在争取自我利益,以团体的自我中心为考量。」

简单地说,个人道德的根本原则是爱、牺牲与包容,而群体道德的根本原则是力,即所谓的正义。爱的道德只能是个人的根本道德准则,不可能成爲群体的根本道德准则;群体道德的根本准则是力的平衡。传统的伦理观,正是将这两者给混淆,以致于用个人爱的道德去规范群体行爲,或反过来仅用群体道德要求个人,反而造成道德的沦丧,无助于解决社会问题和消除社会不公义。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台湾社会层面的公共事务,诸如总统陈水扁国务机要费、或国民党等其他政党面对党内发生的丑闻,若确定其为不法事件,群体的组成份子应该要将爱的个人伦理要转化为正义的伦理,让罪恶的权势受到牵制。不应该坚持以「爱、包容」这等最高伦理来回应社会问题,反倒造成道德沦丧,结果反而会更糟糕。

耶稣基督为世人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他所完成的救赎,并非只有展现上帝对世人的爱,也同时满足了公义的要求。因为上帝不仅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他也是使罪人称义的上帝,公义的上帝。因此,基督徒终其一生,也是要设法活出十字架的正义与爱来。在了解个人道德与群体道德间的关连与差异,在看待社会公共事务议题时,或许才能有个比较健全的根基来反省。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