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看待基督徒这次的行动

【作者:刘晓亭牧师,我有问题 2016.11.20


昨天11/17(注),是基督徒痛苦的一天。
因为基督徒长期的内部矛盾,一次爆发。

这个矛盾包括了:
1. 对操作议题的看法分歧

「用什么方式表达反对」在基督徒之间向来就是一个争议,许多基督徒对于把不认同的对象妖魔化的做法非常不以为然。

为了合理化自己的诉求采取许多激烈的手段也在内部产生质疑。

此外,把一个社会议题宗教化是我们被迫跳进去的泥坑,不可能只有基督徒关心这个议题,但是基督徒却巧妙地成了炮灰,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反对,论述不清楚也让许多基督徒不安。

2. 对同志议题的观点差异

这本来就是一个长期而且在全球都引起基督徒分裂的议题。

3. 对婚姻平权的概念分歧

回到法律层面,婚姻平权本来就是一个各自从不同角度切入的论述,很难获致同样的立场。

4. 对法案本身的理解差异

究竟法案通过影响的层面多深,也有不同看法,法案引伸出来的教育后果也很难评估,基督徒并没有一致的看法。

基督徒之间比较多的共识恐怕只是「这是个未经深入讨论的重大议题,不该轻易闯关。」

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有人再操作一些仪式(例如在会场吹号角,宣告得胜),只会加深误解,徒增基督徒内部困扰。

基督徒在台湾本来就是少数,加上很少涉猎公共议题(当然包括我)所以这次的行动引发许多层面的动荡,很明显地,整个社会的媒体意见是一面倒,看不太懂基督徒在反对什么,这才是基督徒应该深自反省的。相较之下,许多其他社会议题的人都花很多时间去说服群众,所以基督徒确实该谦卑自省,重新学习。

我们都坚持婚姻家庭的价值,但是如何主张,深思熟虑的行动又是什么,这是基督徒的考验。

一个议题就撕裂基督徒,因为我们内部在差异中无法对话,这也表示基督徒自己整个信仰模式与文化还有极大的成长空间。

面对所有的矛盾,这就是要正向看待昨天行动的主因,但若只是一时激情,时间一过,大家又躲回宗教活动里,那就真的遗憾了。

回到法案的角度,提案人可以不断闯关,总有成功的一天。重点是,基督徒发声之后有没有另辟战场的能力,痛定思痛,从教育与社会还有媒体各个层面好好论述,长期耕耘,并且努力经营合乎信仰立场的婚姻家庭才是实质的议题。

传统以来,基督徒在「传教」部分着墨较多,在价值观的传递上训练较少,这也间接导致我们拙于应对,走上街头或是从政固然是方法之一,但是不算釜底抽薪。

看看基督徒第二代的大量流失,我们都未必能够有效在家传递价值观与信仰,自己小孩都对信仰反感,我们还站出来,那也很奇怪,不是吗?

真正有心的基督徒最后还是要回归「信仰生活化」,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去实践我们的价值观,此刻起,每个基督徒都固守岗位,不要再被这个议题打乱脚步,徒增自己情绪的困扰。

让我们正向看待基督徒这次的行动。
基督徒的这种集结,真的不多见!
效果如何?
不管了,没有退路!
这是一场不公平的战争。
但是至少基督徒勇于站出来!
支持到底。

对方阵营酝酿已久,势在必行,并且集结了相当的资源,掌握了媒体,打通了政界(否则怎么可能二党这么有默契?)同时也老练地运用社会运动系统,长期耕耘,对他们来说,此番只是收割。

基督徒不是不努力,过去多年来,基督徒几乎使尽吃奶的力气,但是我们真的不擅 长这种战役,所以一直落居下风。

但是,局面尚有可为。
谁在为基督徒撑腰?
答案是「社会价值」。

其实这场战役基督徒本来就不孤单,问题出在我们不善于主导议题,加上美国带头冲,所以处于挨打的局面。

更主要的原因是,对方太有计画了,基督徒虽然早就知道有今天但是还是束手无策,因为这是一个国际性串连。
目前的方式是否妥当已经没有讨论空间,因为箭在弦上。
基督徒只要求「公听会」,一点儿也不过份。
公听会,开过了,没错,但是不是这种规格!
呼吁大家团结一致,我们不是为反对而反对,我们只是不善表达,因为不习惯! 这不是宗教战争,这只是对方一场有计画的混水摸鱼,给群众一点时间,大家会清醒过来,基督徒争取的就是「时间」。

让百姓有机会听见不同的声音,而不是形同被「暗杀」。

明知这是对方早就挖好的洞:「你看,反对都是一些古板的基督徒。」
我们还是只能跳,因为不跳实在说不过去了。
方式,可以慢慢学,但是继续沈默就死定了。
不管结果如何,方式如何,至少,基督徒站出来了!

注:1117上午7点在立法院聚集来自台湾各地的人们,要阻止将会改变全台湾人民的婚姻定义,牵动校园教育发展,影响下一代的价值信念的「同性婚姻暨收养子女草案」强行闯关。


图片提供/123RF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