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耶稣家族之墓》

【作者:蔡哲民信望爱阅读 2008.03.02


竟然有一些现代学者,认为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耶稣这个人!

 他们举证说,第一世纪某些非基督教的神秘教派,其所膜拜的对象当中,有三个兼具神人身份,在春分(复活节附近)死亡、三天后复活的神祉。于是认定耶稣不过是把这些神话与犹太教弥赛亚传说所结合的产物,耶稣不是真实的人。

 针对这种论点,另有些学者持反对立场。他们极力要证明耶稣是货真价实、有血有肉,曾在历史中出现过的人,不是空想臆测的产物。所以他们透过考古研究,极力要找出耶稣曾留下的各样蛛丝马迹。

■ 论点引起热烈讨论

 不过,在这些学者里头,又存在着一部份人,他们不仅要证明耶稣是历史里的真实人物,甚至也想证明耶稣只是一介凡人,也娶妻、也生子,是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宗教家,如西藏达赖喇嘛。

 如《耶稣家族之墓》该书作者,一个是「历史频道」、「裸体考古学家」节目主持人,一个是古生物学博士,两人要合力证明耶稣真的死了,有棺木里的尸骨残留有机物为证,并且耶稣有老婆,就是抹大拉的马利亚,近似电影《达文西密码》所持的立场。

 《耶稣家族之墓》里的观念,自从去年年初,透过书籍出版与Discovery电视传媒披露以来,引起许多人注意。甚至圣经考古学界的权威组织Bible Archaeology Society(作者书中提及的圣经考古权威评论 BAR就是这个组织的刊物),亦特别将关于这个报导的学者争议与评论放在网站上方,参见
http://www.bib- arch.org/tomb/bswbTombIntro.asp。

 这件事于今年再度掀起热烈讨论。是因为今(2008)年一月13-16日在耶路撒冷办了一个学术研讨会,讨论这个古墓是否为「耶稣家族之墓」?《耶稣家族之墓》该书的作者于研讨会后,竟然对外宣称研讨会证明他所拍摄的影片,但有些与会学者立刻挺身而出,加以反驳事实并非如其所述。

■ 六口骨棺启疑窦

 《耶稣家族之墓》的观点,主要想证明西元1980年在陶比奥(East Talpiot section of Jerusalem)所发现的古墓,就是耶稣家族的坟墓。

 里面有十口骨棺,其中有一口已经遗失,有六口有名字。他们认为这个古墓,埋葬着「耶稣」、「抹大拉的马利亚」(被认为是耶稣的妻子)、「耶稣的儿子犹大」(传统上认为犹大应该是耶稣的弟弟)、「耶稣的弟弟约西」、「耶稣的妈妈马利亚」与不知道与耶稣有什么关系的「马太」。

 接着《耶稣家族之墓》解释为何这么惊人的发现却不被当时考古学界重视?那是因为「耶稣」「马利亚」「约瑟」都是当时代的「菜市场名字」,很多人都取这种名字,就像美国人的 John 、Mary,台湾人的「怡君」「淑芬」「志豪」「俊宏」,所以考古学家没人在乎,直到20多年后才有些人提出,这很有可能是耶稣的家族墓。

 于是两位作者在Discovery频道的资助下,进行各项的科学实验,显示这非常有可能就是耶稣家族坟墓,相关的影片并在该频道播出。

 两位作者整理挖到有名字的骨棺,为以下6个:

1.「Jesus son of Joseph」:约瑟的儿子耶稣
2.「Maria」:马利亚(希伯来文)
3.「Mariamene/Mara」:马利亚(希腊文)
4.「Jude (Yehuda) son of Jesus」:耶稣的儿子犹大
5.「Matya」:马太
6.「Yosa」:约沙(作者认为是罕有名字,只有马太福音六章3节耶稣的弟弟吻合此名字)。

 至于那口遗失的骨棺,由于最近考古界被一个「雅各骨棺」(上面刻着「约瑟之子雅各,耶稣之弟」)弄得沸沸扬扬的,圣经记载耶稣有个弟弟就叫「雅各」,因此如果这个雅各骨棺也是来自这个古墓。两边连起来,便更加很可能,这个古墓是耶稣的家族之墓!

 另外,《耶稣家族之墓》认为,刻有马利亚(希伯来文)的那口骨棺,放的就是耶稣的母亲马利亚。至于刻有马利亚(希腊文)的那口骨棺,放的则是耶稣的「妻子」抹大拉的马利亚。

 作者用DNA比较鉴识法,来验证「马利亚」(希腊文)与「耶稣」没有母系血缘,因此认为这两具不可能是同母兄妹,而比较可能是夫妻。也就是这个「马利亚」,被认为应该是抹大拉的马利亚。

■ 骨棺铭刻误读

 对于这个墓是否是「耶稣家族之墓」?正反两面的意见都详列于网路上,正面的立论基本上不脱离《耶稣家族之墓》里头的观念,如上面所整理的,反驳的立论,这里整理如下:

 一、《耶稣家族之墓》该书造成的最大争议点,主要是在第三个骨棺,究竟是不是抹大拉的马利亚?

 书上认为「Mariamene kai Mara」里的Mariamene,与伪经《腓力行传》使用的抹大拉的马利亚希腊文名字一模一样,因此书中声称铭文的翻译应该是「马利亚,是主人」。

 但是事实上骨棺上的铭刻,根本就不是「Mariamene kai Mara」,而是「Mariam(e) kai Mara」。持反对立场的认为铭文的意思有可能是「马利亚与马拉」,也就是马利亚葬入骨棺的第一具尸骨,马拉是后来葬入的第二具尸骨。因为当时一口棺平均可葬4-6具尸体。

 二、DNA的检测由于样本已经被污染了,所以检验结果没有代表性,必须重新检验才能有可信的结果。

 三、「Jesus son of Joseph」(约瑟之子耶稣),这种骨棺铭刻也出现在另一个耶路撒冷的古墓中。

 四、「耶稣」这个字的铭刻很模糊,不一定只能读为「耶稣」,也可以读为其他的名字。

 五、参与陶比奥古墓挖掘的考古学家作证,失踪的第十口骨棺上面没有铭刻,因此一定不会是「雅各骨棺」。

 六、古墓与新约圣经的正典记载相违背。

 七、一口骨棺通常不会只装一具骨骸,即使有口骨棺里装了多具骨骸,有时仍只有一个名字刻在上面。所以这些骨棺到底葬了谁?实在很难说。

 八、被认为是「耶稣母亲马利亚」的希伯来文骨棺铭刻,在许多其他的骨棺上也都看到。

 九、「Yosa」这个骨棺的铭刻是「YWSH」,应该念为「Yosah」不是「Yoseh」,而耶稣弟弟约西的希腊文(马可福音六章3节)应该是对应到希伯来文「YWSY」,因此这根本不是耶稣弟弟的名字。

 十、没有任何其他证据说耶稣有个儿子犹大。

■ 四大论点皆证据不足

 有个持反对立场的学者说得很有意思。他说《耶稣家族之墓》的论点,有四个主要的证据:遗失的骨棺应该是雅各骨棺、希腊文铭刻应该是抹大拉的马利亚、 YWSH应该是耶稣的弟弟约西、DNA 证据显示抹大拉马利亚与耶稣没有血亲关系。但,在研讨会中这四点论点都被推翻,所以这个古墓是耶稣家族之墓的可信度不足。

 其实每个探险家都希望自己找到是真的「耶稣之墓」,自然会太过强化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忽略了许多其他的可能性,就像《耶稣家族之墓》这本书。

 以书的末段为例,作者为耶稣的裹尸布可能是稻草而感动不已,但圣经明确记载耶稣的裹尸布是「细麻布」,并且分列记载于两卷福音书,见路加福音廿四章12节、约翰福音廿章6-7节。

 耶稣裹尸布的材料,不具什么争议性,圣经作者自然没必要去捏造。而细麻布与稻草之间存在的落差鸿距,相信该书作者当然不会不知道,但就是被其刻意忽略掉。

 对于我们一般基督徒读者,阅毕也产生不少疑问。就像《耶稣家族之墓》并没有用DNA检测处理第一口骨棺「Jesus son of Joseph」约瑟的儿子耶稣与第二口骨棺「Maria」马利亚(希伯来文)之间是否有亲子血缘关系,也没有交叉比对这六口骨棺之间的血缘关系,哪能就此大剌剌地推论出震撼古今中外的结论-耶稣有妻子、有儿子?

■ 真理让我们付代价跟随

 不过,我们很高兴看见有不少人在这件事上,这么努力积极寻找真相,包括出版社、电视频道的投入合作或赞助。因为「真相」对东方的基督徒来说,真是太重要了,重要到我们不能不长期关注这个课题,追踪事情后来有怎样进一步的发展。

 主要是我们并非基督教文化国家,我们有各种宗教信仰观。以台湾人而言,有道教、佛教、一般民间多神泛灵、家族神祉传统信仰。许多华人要从传统宗教改信基督教,往往要闹家庭革命,发生严重的亲子冲突。

 因此,对于华人基督徒,我们选择基督教所摆上的,可以说是赌命的代价。基督信仰,为之生、为之死。如果耶稣基督根本不存在,只是个美丽的传说或神话,如果耶稣基督只是个伟大宗教家,没有死里复活,他不是上帝,那我们自有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的各样美好信仰传统,何必与至爱的亲人发生什么意见不合呢?

 《耶稣家族之墓》一书多次举证说明,是否找到耶稣的骨棺不至于影响基督徒(包含天主教徒)的信仰。特别引用了一些宗教界人士的看法当佐证,找了几个牧师和神父来背书,这些人认为即使真的找到耶稣的骨骸与DNA也不会与耶稣复活的教义有所冲突。

 这个观点其实愚昧地可笑。不过,对于他们这些身处于基督教文化中的欧美人士,持有这种观念是可以理解的。即使没有一个复活的耶稣,他们还是可以活在优美的基督教文化之中。但是,对于我们真理的追寻者,「真理」才有资格让我们付出一切跟随,若是「人造信仰」顶多拿来茶余饭后聊天八卦用。

 可以说,这是个不要「真」,只要「美、善」的世界。可悲地透过本书看见基督信仰在西方沦落成为人们享受用的消耗品,而非如耶稣要求他信徒的:「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书 名:《耶稣家族之墓》(The Jesus Family Tomb)
 作 者:辛卡•贾可波维奇(Simcha Jacobovici)、查理•裴列格里诺(Charles Pellegrino)
 译 者:张定绮
 出版社:大块文化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25日

全国各地基督教书房一览表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