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育立界线:有「基」的教养与教育

【作者:黄旭荣出版人的针孔照相机 2015.11.15


执笔这篇文章之时,教育部门前还有许多高中生、家长在抗议课纲微调。相信这些日子以来,那些孩子的父母亲一定都很焦虑,特别是事情已经发展到有一个学生自杀、另有一个学生与父母发生冲突。在媒体发达,反抗权威、讲究多元的后现代处境中,成长于威权体制、现代主义下的父母辈真是难为;一方面挂虑孩子的安全,一方面又犹豫该不该干预孩子的行为。基督徒父母加上对于信仰理念的坚持,面对同志、性别议题,电玩流行、经济迟滞等,相信更是忧心忡忡。到底教导孩子的界线在哪?孩子在接受学校教育、大众媒体讯息时,我们该如何画下界线又循循善诱呢?

孩提时代,我的父亲是缺席的。结婚后生儿育女,在教养的事上常提心吊胆,生怕自己因为没有被父亲教养的经验,在父职上失职;特别在孩子从青少年「转大人」阶段,竟比孩子更困惑于种种问题:到底功课还是品格重要?电玩可以玩多久?可以交男女朋友吗?可以穿耳洞吗?不想去教会、团契怎么办?还记得有段时间孩子不去教会、也不去学校团契,不敢问他,生怕冲突后让他对信仰更反感,常常忧虑到半夜起身流泪祷告。那段时间,若有人邀我去讲「亲子教养」,我都不敢接,生怕哪天教养失败,没脸见江东父老。

《小老百姓神学》的作者毛乐祈写了第二本书,主题居然是「教养」,我很佩服他的勇气。孩子这么小就敢写,万一将来小孩没有照着理想走怎么办?乐祈自己也为此犹豫过,但他在序言中说道:「尽管我有作好见证的责任和义务,但幸好我不必为他们负全责(有上帝负全责),只需尽可能忠于上帝和自己的信念,在这条路上我仍旧不停学习向恩典敞开、面对自己的错误」。这也是何以这本书最后定名为《让耶稣帮你带小孩:后现代的有基教养》的原因。换句话说,「耶稣基督」就是我们教养孩子的界线基准。

《让耶稣帮你带小孩》不是要教你一些教养撇步,而是想要尝试讨论「到底在目前的社会中,我们该如何把信仰深刻、忠实地传递给孩子。让教养『有基』。」乐祈说:「如何在一个风景万千的世代,预备孩子的心田成为信仰的好土,让他们的信仰能扎实、生命有底蕴?这是非常艰巨的挑战。与其说,我有完整、精确的答案,还不如说,透过写作这本书来作一个较为完整的反省。」

这让我想起梅麦克(Mike Mason),他的第一本书《比翼双飞》,是拿人类的婚姻与我们和神的关系相比拟,也就是把神学思考展现在婚姻中,写得真是深刻动人,连他的老师巴刻都赞不绝口;后来他写第二本书《孩子送我的生命礼物》,则是写教养女儿的书。几年前有一次,我们邀请温哥华维真学院的保罗・史蒂文斯老师来讲「职场神学」,会后我们请他吃晚餐,席间我问他梅麦克(他也是维真学院毕业的)现在在哪里牧会。史蒂文斯扬起眉毛,微笑着说:「梅麦克从来就没有牧会,他毕业后又回去当他的邮局局长。」我才明白这种神学应当展现在生活各种层面的理念,就是维真学院的创校精神。身为维真学院的另一位毕业生,毛乐祈这样说:

「我们的生活(包括教养)就是我们神学的展现,每个人都有神学,问题是哪一种神学?教养也是一个『好神学、还是坏神学』的议题。尽管我们大概都说相信上帝、或会背诵主祷文和使徒信经,但是我们在教养孩子当中所展现的神学是更为具体、真实、完全无法遮掩的。换句话说,其实我们和儿女的相处与教养、所坚持的价值、所盼望的的未来,其实都是不折不扣地在『实践』自己的神学。」

跟梅麦克一样,乐祈的第二本书也写教养,虽然是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出发,但都是要把神学信念展现在生活(教养)中。为了让读者认识孩子们所生长的文化土壤,好让我们可以把他们栽种得更好,他在书的第二部份分析后现代文化的优劣,深刻而清晰;而第三部,写如何实际将基督信仰融入教养与家庭生活,很有新意又实际可行,既为教养立界线,又能丰富其内容。这本书应该会跟你所想像的教养书都很不一样,是「小老百姓的教养神学」。

八月我们也刚出版另一本谈教育的书,是美国知名教育学者巴默尔的《未来在等待的教育》。未来在等待的教育当全世界的教师都对教育深感挫折,巴默尔提倡「灵性是教育的泉源」、「教学是创造出一方空间,供人们实践对真理的顺服」、「教育的目标是要凝聚真理的群体」等,这些似乎与世界潮流相反的目标,并且特别提到,要达成这些目标,让学习空间保有开阔、接纳的特质,为学习者区分、画出标示清楚的「疆界」是重要的一环,真正充满生命力的教与学,需要「立界线」。这本书原本是为基督教大学及神学院的教师们写的,没想到却引起一般教育界及其他宗教教育人士的重视,产生极大的回响,对美国高等教育带来重大的影响,很值得一读。

柴斯特顿曾说过一个比喻:把一群小孩放在悬崖上的草原玩耍,孩子们一定不敢靠近悬崖,只敢在离悬崖很远的小小范围里玩;但如果有人在悬崖边围上围篱,孩子们就可以自由奔放地在草原上尽情嬉戏玩耍。

「立界线」不是为了限制,而是为了自由。


●欢迎参观《哈啦读书心得》哈屁股与阿祥的部落格

about 【出版人的针孔照相机】专栏主要写手:应仁祥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