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规划时间与取舍工作的勇气

【作者:徐敏雄自我与社会的对话 2021.12.26



图片提供/123RF


在与学生聚会中,几乎都会聊到「时间管理」的问题,彷佛这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关卡。为了跟同学一起探讨这个重要议题,我花了些时间厘清:为什么大家不约而同对时间使用感到困扰,甚至以此判断自己的能力优劣?在大家心中什么叫「善用/浪费时间」或「时间很多/不够用」?为什么有人已经时间不够,还不断接下更多任务,让自己时间更匮乏?是不是他们觉得有「更重要」的东西,迫使他们得拿出已十分稀少的时间来交换?这些东西的重要性又是谁决定的呢?

于是我又发挥自主学习的惯习,去翻阅了我很爱的社会理论家诺伯特・爱里亚斯(Norbert Elias)《论时间》这本书。Elias认为人类并不是一生下来就知道什么叫做「时间」或「时间感」,而是在各种社会生活的人际互动关系中,为了与他人协调生活步调、方式与内容,才慢慢被教导「时间」的概念。

所以,从小孩子上幼稚园开始,就被教导时钟或钟表呈现某个指针或数字的时候,一定要起床;在几点到几点这段时间里,必须安静坐在教室里听某些大人说话;几点到几点可以到教室外面跟小朋友玩;看电视、玩手机可以多少时间;晚上几点以前要睡觉……。

同样重要的是,在教导这些「时间」的概念与使用规则时,背后都会附加一种物质或情感的酬赏机制,让小朋友为了趋利避害,而遵守大人们所教导的「时间观念」。于是大人们的时间观念,便一点一滴地转化为孩子们的自我约束机制。

随着年龄日益增长,当我们生活圈越来越大,人际关系网络日益绵密,需要与其他人协调生活步调的地方愈加复杂的时候,连带地,「时间」的自我监控与调整能力,也就成为人际关系和工作表现的重要标准。

所以在Elias的「时间社会学」里,时间绝非客观的东西,而是蕴含浓厚社会文化评价的监控系统。我们无法自主性地规划和使用时间,通常也是因为我们周遭有不同人际连结的链带,他们会赋予我们使用时间的方式以及结果不同的好恶评价。当我们对于不同人的眼光怀抱类似期待的时候,自然很难下决定究竟该先做哪些事?哪些事又该拒绝?

就像很多生涯茫然的学生来找我聊,当我问他当下有什么想做的事,得到的答案通常是「把英文练好」!这不是说英文不重要,而是当大家陷入茫然时很容易看主流社会崇尚什么,就赶紧去做,以免自己成为被抛弃的边缘人。

但是在追求主流时间使用标准的过程中,我们甚少思考过英文对自己未来生涯的实质意义?一个第一线社工师、非营利组织工作者、国中公民老师,英文练得呱呱叫的意义是什么?是否是赶快跟着大家做一件很多人都在做的事,避免自己陷入「不知道什么最重要」的焦虑?

不断想了解「别人如何看我」或「不敢下决定分配自己有限时间」的人,其实是在「逃避自由」。这样的人不爱自己、更不自由,因为他们缺乏认识真实的自己的勇气,更不敢为自己有限时间做出取舍下判断。以致到最后只能跟着多数人走!

换言之,价值多元的时代要做时间管理或规划,势必得承担顾此失彼的「机会成本」丧失,以及「可能失败」的恐惧与焦虑。就像我花很多时间跟学生讨论生活与学习挑战,一定会失去做研究写论文的宝贵时间;但只要我确知陪伴学生成长是我最喜爱、最值得的事情,即使无法领到什么研究杰出奖项,也绝对不会一场空!

◎ about 徐敏雄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