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真实的自己才是整全人生

【作者:徐敏雄自我与社会的对话 2022.05.22



图片提供/123RF


我很喜爱的教育哲学家帕克・巴默尔(P. Palmer)在接近八十岁的时候写下《岁月的恩典:拥抱美好的老年时光》这本书,他发现要成为一个「整全」的人,唯一方法就是用爱心的手,拥抱自己所知道的一切,承认自己和所有人一样既自私又慷慨、既恶毒又怜悯、既胆怯又勇敢、既奸诈又可靠。

因为人生的「整全」,必须是我们勇敢地走入自己每段人生经验,清晰地指认自己面对各种冲击挣扎时所产生的真实想法和情绪;而不是为了保有「完美」的自尊和安全感,在虚假的真空状态下创造「自己缺席」的自我认同。对Palmer而言:「整全的人生是目标,但整全并不代表完美。拥有破碎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才是真正的整全」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Palmer以自己很喜爱的一条森林步道为例分享到,在暴风雨和大火降临前,他经常享受着整条步道充满可爱小动物的活力和静谧;但历经无情天灾摧残后,Palmer有一段时间再也不敢踏上那条步道,因为原有的美景已面目全非。

直到20年后,Palmer终于鼓起勇气重进入这片森林,当下他赫然发现原本被风雨大火蹂躏的空白,早已被更丰沛的新生命填满!!眼下的森林阳光洒落满地,覆盆子、蓝莓、紫苑花等过去没有的植物如雨后春笋般遍地蔓延。

就在这个时刻,沉浸在新生命中的Palmer终于体悟到:一般人特别喜爱的「宁静」、「单纯」或「无暇」,并非包含每一个人类在内的大自然真实样貌,而且面对各种天灾的无情肆虐,每个人与大自然也总是拥有丰沛的恢复力,重新协调出自己的完整性和和谐性。

只是重生后的新景象,已不如过往我们习惯的样子;但是过去那些僵化的生活框架,让我们感受到各类冲击所带来改变的恐惧,而不是重生后的新生命有什么混乱。

于是,Palmer体悟到人生有两种「心碎」:第一种人的心非常刚硬,所以当他们遇到各种苦难冲击时,整个心就像被撕成碎片般痛苦悲戚,他们总想着怎样找回苦过去的「完美」。另一种人的心相当柔软,所以当苦难降临时,他们的心因此被更大幅地打开、锻炼,以致可以容纳更多元的「整全」。

更详细地说,在Palmer看来人的「心」就像脑子和肌肉一样,需要经过压力的磨练才能变得灵巧、柔韧、有力,进而有智慧将生命中的苦难转化成正向的力量。反之,缺乏考验的「心」就会像长期荒废的脑子或没有运动过的僵化肌肉一样,成为一块「死肉」。

当我们能大声地宣告:「我就是这样同时具有光明和阴暗的一个人!」我们就是迈向发展心理学家E. Erikson所说的「自我统整」;反之,如果我们不能承认多样的自己,甚至用爱一点一滴转化那些可能造成伤害的自己,我们就等于是把阴暗面中丰富的创造力永远囚禁在狭小的监狱里。




参考资料:

Palmer, P. J.(2021)。《岁月的恩典:拥抱美好的老年时光》((On the Brink of Everything: Grace, Gravity, and Getting Old)),陈世佳、林允箴(译)。台北市:心理。

◎ about 徐敏雄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