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教徒的教会与崇拜观】全体会众参与敬拜

【作者:彭彦华神学 2022.07.03



图片提供/123RF


清教徒的教会观指出,教会是无形的、是属灵的群体,而不是有形的、宏伟壮观的建筑物。他们曾说,教会不是由主教、神父及其他神职人员组成,而是内心真实相信基督并遵行上帝话语之人的集合体。

朴实的敬拜场地

从这里可以得出一个推论,即教会跟任何特定地点无关,威廉.丁道尔(William Tyndale)曾说:「上帝是灵,我们应在灵里敬拜他。虽然他无所不在,但他荣耀地住在那些爱慕他律法、信靠他应许之人的心里,哪里有这样的一颗心,上帝就在那里聆听这颗心的祷告。因此,外在的场所是无关紧要的。」

这时我们必须问,既然教会跟地点或建筑无关,那我们可否把教会装潢得像夜店一样?或是礼拜天直接在麦当劳聚会呢?是不是只要一群基督徒一起敬拜,不管外在的敬拜地点怎么样都无所谓?其实不是,我们要注意,清教徒当时反对的是人们过分看重教会的建筑和地点,以为只有在类似圣彼得大教堂这样的殿堂进行崇拜才有属灵气氛,或是在这种教堂里崇拜才会蒙神悦纳。但他们并非完全不关心教会的建筑和装潢,否则他们就不会除掉教堂里的圣像、画像了。

基本上,在正常情况下,清教徒还是有一个固定的教会作为聚会地点,而不是直接在公园或麦当劳聚会,而且他们非常讲究教会的简朴,教会墙壁都漆成白色,教会里的摆设和装潢也非常简单。如果他们看到今天这种像夜店的教会,应该会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吧!最重要的是,像夜店的教会很难符合我们上一篇文章提到的四种标准,反而显出教会的世俗化,为了满足世人的喜好,特别为了讨年轻人的喜欢。

若教会不是一栋建筑物,那么教会可见的记号是什么?我们可以从哪方面辨认出真正的教会?清教徒认为,教会可见的记号是由信徒之间的活动和关系来定义。

活动方面,清教徒遵循加尔文提出构成教会的三要件:纯正地传讲福音、正确地施行圣礼、忠实地执行教会纪律。一间教会若缺少了其中一样,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教会。而信徒的关系方面,清教徒认为教会是:有信心、圣洁之人的集合体,他们从世界被呼召出来与耶稣基督联合,基督是他们的元首,他们是基督的身体,共同圣洁地敬拜上帝和彼此教导。简单来说,清教徒看重的不是有形教会,而是信徒的属灵活动和团契。

我们可以应用这点在中国政府拆教会的事件上,虽然教会被拆是件令人难过的事,但既然真实的教会并不是有形的建筑物,那么他们拆的不过是一栋房子。基督徒必须记住,外在的场所不是那么至关要紧,只要聚集一起,有纯正的讲道、圣礼和纪律,那么这群相信并遵行上帝话语的基督徒就是真正的教会。

平信徒地位提高

清教徒的教会观另一个重点,就是提高平信徒在教会和敬拜中的地位。天主教和圣公会都采取主教制的形式,而且主教是由教廷或高层指派,清教徒却主张教会的治理应该采取长老制的形式,并且由会众来选举他们自己的牧师。有人便形容,长老制这种理念「将传道人的领袖权柄跟平信徒的责任良好地结合起来」。

平信徒地位的提升也改变了公众的崇拜,他们将崇拜时所用的拉丁语改变成会众听得懂的英语,并且尽量让会众都能理解讲道的信息。

天主教和圣公会的神职人员都会穿上礼袍,他们认为「神职人员在所有场合都应有特殊的穿着,以便与平信徒区分开来」,但清教徒废除了神职人员和平信徒之间的这个外在区别。清教徒甚至鼓励平信徒对照牧师讲章的内容与圣经,并对讲道进行评论和讨论,而这在之前天主教的时代是不可能发生的。

清教徒这些变革的做法告诉我们,我们今天在教会里可以选举自己的牧师,可以听得懂讲道,以及平信徒和传道人之间就像弟兄姊妹一样,没有什么距离,是宗教改革和这些清教徒的功劳,是他们经过奋斗后得来不易的成果。

会众参与敬拜事奉

清教徒敬拜的另一项革新,就是全体会众都可以参与敬拜仪式。为了理解这个改变,我们必须回顾宗教改革之前的天主教仪式。当时的天主教弥撒是用拉丁文举行,底下的会众几乎是有听没有懂。不管是乐器演奏或诗班合唱,都是由专业人员或训练过的音乐家担任。教堂的格局有点像是圣所与至圣所一样分成两个区块,圣餐桌摆在高高的祭坛上,与会众离得很远。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使敬拜成为一种观礼的仪式,坐在底下的平信徒始终保持被动。

那么清教徒做了哪些改变呢?他们把教会的格局改成一体性的圣所,把圣餐桌从高坛上拿下来,放在靠近会众的地方;他们取消了乐器演奏和多声部的合唱,用他们最喜爱的诗歌形式来取代,让全体会众一起唱诗篇。简而言之,在天主教的时代,平信徒在崇拜时就像是旁观者一样,而清教徒恢复了平信徒赞美上帝的权利,使他们可以参与整个敬拜。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