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的传奇

【作者:丁介陶网路作家Ⅰ 2006.02.19


在千呼万唤下,C.S. Lewis的原着终于搬上大萤幕,连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也都自承受到C.S. Lewis遗风所影响。两相比较,似乎风格上有所契合,但也有所不同。

预言都在故事中扮演重要的份量,在电影《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魔衣橱》一片中,两个亚当以及两个夏娃的后裔将会拯救纳尼亚王国,正是闯入魔衣橱的彼得、爱德蒙、苏珊、露西。而在《哈利波特:凤凰会的密令》一书中的预言则指出佛地魔与哈利波特不能共存于世,可以杀死黑魔王唯一的男孩正是额头上留有祝福与诅咒的伤疤。

命运改变了人一生的际遇,因此当彼得、爱德蒙、苏珊、露西在母亲依依不舍下,送他们坐上火车以逃开二次世界大战的摧残。来到乡下的古怪教授家,因为一次打板球的意外,四个孩子踏入了魔衣橱中的世界----纳尼亚王国。受到白女巫的诅咒,纳尼亚终年为白雪所覆盖,一切的生机看来尽被灭绝。很显然地,在这王国生存的人们与动物都失去了希望。

【分道扬镳】

爱德蒙尽管来到纳尼亚,心里另有盘算,白女巫的土耳其软糖已经收买了他的心,让他能有机会统治彼得。因此爱德蒙决定与彼得、苏珊、露西分道扬镳,向白女巫输诚。

这样的抉择似乎其来有自,爱德蒙一些所作所为,总得不到其他人的肯定,为了证明自己有能力,他接受白女巫的权力诱惑,决定将预言中所说的另三个人类带到冰雪中的王宫。

或许爱德蒙心中急于逃脱兄长的颐气指使,到了海狸家中没多久就独自来到白女巫的住处。原以为可获得奖赏的爱德蒙,却不料换来牢狱之灾以及白女巫的斥责,同时也见识到白女巫的手段,羊人吐纳斯成了石像。

【狮王亚斯蓝】

彼得、苏珊、露西眼见自己的兄弟步入歧途,只好转向狮王亚斯蓝求援,希望救出爱德蒙脱离白女巫的控制。尽管救援是成功的,但白女巫却以背叛者是属于她的人,向亚斯蓝要回爱德蒙。

亚斯蓝只得动用纳尼亚王国的远古魔法,牺牲自己的生命,以换得爱德蒙的生机。苏珊、露西尾随亚斯蓝,看着白女巫亲自杀死狮王于石桌。一场大战即将展开,白女巫在亚斯蓝死后,准备铲除所有反对她的生物,继续冰封这个国家。

岂知,石桌裂开两半,亚斯蓝竟死而复生,带着苏珊和露西参与大战,连带爱德蒙也都奋不顾生与敌人相争。白女巫惊见死而复生的亚斯蓝,着实吓一跳,冷不防给狮王吃掉了。

【福音寓意】

对不具基督信仰的观众,可能引发两种反应,一是当成魔幻电影来看,另一则是当成荒诞不羁,难窥堂奥。如果可透过福音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将「牺牲」这个概念阐释得相当戏剧化与寓意丰富。

预言的流传为「牺牲」埋下了伏笔,爱德蒙的背叛点燃了「牺牲」之火。由于背叛者必须归给白女巫,所以亚斯蓝只能牺牲自己以换回爱德蒙的自由与生命。这条线的比喻是以基督无罪之身,受死在十字架上,?血流出换得世人的罪得以一笔勾消。狮王死而复生,与基督死后三日复活有异曲同工之妙。石桌的破裂,又与圣殿里的幔子裂为两半,人与神之间的沟通不再需要透过祭司来代劳。

因此远古魔法的奥秘在于自我牺牲,彷佛圣经腓立比书2:4所说:「个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而接下来的经节亦可为此故事作补充说明:「你们当以耶稣基督的心为心:他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腓立比书2:5-11)

爱德蒙不再只顾自己的利益,于大战中挺身而出,砍了白女巫的魔棒,解救彼得。尽管曾经误入歧途,一旦脱离罪恶的辖制,新生命释放视死如归的勇气,不再与恶者妥协。狮王的牺牲对爱德蒙应是产生极大冲击,一如门徒彼得历经鸡叫前三次不认主的锥心之痛、扫罗(保罗)往大马色路上受大光照瞎了眼睛。最后这两位门徒都在福音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皆因基督的自我牺牲与虚己,使得他们愿意与恶相争,甚至为福音而受苦。

大战结束后,则是荣耀的冠冕等待着四个孩子。对引颈企盼新天新地的信徒们而言,这将是极大的奖赏。狮羊同居而彼此相合,在新天新地中,疾病亦将远离,美丽新世界满溢的是喜乐与平安。

【争功诿过】

人间世界的真实面与牺牲大相迳庭,在当红的电视现实秀《谁是接班人?》(The Apprentice)中可以一窥人心的自私自利。当团队彼此合作时,看似为了共同目标前进,赢了则继续为下一周的工作面谈准备。输了就得武装起来,进到会议室则必须在唐诺•川普(Donald Trump)与他的两位重要左右手凯洛琳(Caroline)和乔治(George)见证下,同队队员开始争功诿过。

当川普说:「你被开除了!」就有一个队员必须提早离开为期15周的工作面试,回家吃自己。镜头还三不五时带到一些人私下的密谋,如何在会议室中结盟攻击最弱的一个人。尽管片头不断覆述:「一切非关个人恩怨,只是在商言商!」(It’s nothing personal. It’s just business.)但人心的险恶已在这当中,表露无遗。

自我牺牲挑战着人性当中最原始的信念—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谁愿意为不认识的人、背叛者甚或是满身罪恶之人牺牲一己性命,到头来仍可以无怨无尤、甘之如饴。

【舍命】

在杨腓力(Philip Yancey)《另一世界的传言》书中,记录了一则相当传奇的「桂河奇迹」故事。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尔聂•高登(Ernest Gordon)在当时是一位24岁的英国军官,于海边被日军俘虏。此后,高登就被送去修筑穿过泰国丛林的缅泰铁路,生活变得有如人间炼狱。

集中营里发生的一件事,让所有战俘震惊,甚至进一步地改变了集中营的氛围。在每一天工作结束后,日军都会仔细清点工具,然而有一天,守卫大喊有把铁锹不见了。没有战俘承认自己拿了铁锹,于是守卫大叫:「你们每个人都得死!每个人都得死!」随即举起步枪,要向队伍中的第一个人开枪。在那一刻,有个战俘站了出来,说:「是我偷的」。

暴怒的守卫对偷铁锹的战俘,予以一顿痛打,直到他断气为止。尸体由集中营的同伴们抬走,然后齐步走回营区。当天晚上重新清点器具,工作人员才发现:铁锹并没有遗失。

有一个战俘想起了这节经文:「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约翰福音15:13)从此之后,集中营里的气氛开始转变,战俘们不再单顾自己的事,他们愿意去照顾垂死之人,安排合宜的追悼会和葬礼,并在每个死者的坟墓插上十字架。相较之前的憎恨、猜忌、贪婪,现在的集中营里多了爱、勇气与自我牺牲。

而高登此时为众人得知,他过去曾读过哲学,于是战俘们请他带领小组,讨论伦理学。议题一直围绕在如何预备死亡,这促使高登回想起儿时的信仰,但上帝早被他抛诸脑后。高登回顾这段岁月时,有如此的反思:「在希望无处可寻,只有上帝的时候,信仰开始茁壮。」

这样与众不同的经验,也让高登于战后转换个人的生涯,进入神学院就读,成为长老会的牧师,最后荣膺为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礼拜堂的长老。2002年年初,高登在普林斯顿大学过世。他所记录下来的「桂河奇迹」以及「舍命之爱」,见证了一个具体而微的神国、属灵的团契,同时也看到牺牲的真意。

【自我牺牲】

尽管电影《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魔衣橱》有着魔法的装饰,却掩不住其中的精义。狮王亚斯蓝、耶稣基督、桂河奇迹的经验,这些都在永恒中述说「自我牺牲」并非愚不可及的行为,反倒是标记出「痛苦会过去,美丽会留下」。新的生命因为「自我牺牲」而流传下来,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概念终究会被吞噬!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