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马教授》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美丽与战争的植物 — 阿勃勒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在课堂上,
「老师,为什么校园里面会种阿勃勒(Cassia fistula)呢?」学生问道。
「嗯,有趣的题目。你们猜是什么原因?」我反问道。
「阿勃勒开成串的黄花,很漂亮。」一个学生问道。
「答的好。还有别的理由吗?」我转头看其他的学生。
「长得快」、「少有病虫害」、「不用照顾」学生纷纷说道。
「这些说法不错。还有别的吗?」我缓缓说道,边说边等。
「听说是种有毒植物,校园里为何要种有毒植物呢?」有学生补充道。
「谁说校园不能种植有毒植物?植物的毒性与药用性,端在使用的多寡而定。」我静静的说道。



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356BC-323 BC)挥军攻下波斯,进军印度。亚历山大是战争的天才,他率军与印度军团对战时,他发现对方以一种硬质的木头,作为刀柄、木盾与马车的车轮。后来他没带走印度的领土,却带走这根未知的木头。他在回返的途中病逝,另有人将这木头带回欧洲。

航海者的发现

希腊时期的哲学家,曾讨论这根木头,大概来自何种植物,但是欧洲没有这种植物,了解非常有限。后来这块木头也遗失了,其功能成为传说:在喜玛拉雅山东南方的山麓,生长一种植物,能够快速成长,但是材质坚硬。这个传说的引人之处,一般人认为「在生长快的植物,木头材质较软;反之生长较慢的植物,材质才较硬。」显然,这根木头在证明这种说法有例外。这个疑题流传千年,直到十六世纪后期,荷兰人前来印度寻找,才发现这种植物 —阿勃勒。

十六世纪是荷兰海上航运的黄金期,荷兰的商船航驶到北美洲的曼哈顿,南美洲的好望角等。远航的船只要用好的木头建造,这种木头需要耐压、有抗浪的张力;日晒不收缩,泡水不肿胀,材质紧密使海水不易渗入;木头表面光滑,容易清洗;木头不吸舱底厨房的气味,才能保持船上空气流通的功能。当荷兰的商船到亚洲,船只的更新、修补,需要在地的木头来供应。

种在台湾的原因

1602年,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设立的地方,荷兰人会在该地种植阿勃勒。1645年,荷兰人将印度阿勃勒移种台湾,除了作船料,也给台湾的农夫作农具。至今淡水仍有一条溪,称为「公司田溪」,溪边的农地整齐有序,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垦之地,甚具台湾开发史的纪念价值。由于荷兰取这种植物来时,用印度语Ca-bur-num称之。早期平埔族人可能用此译音「a-bo-la」,后来称为「阿勃勒」。

十八世纪,荷兰人航海势力势微,阿勃勒的秘密传开。法国植物学家蒙梭(Henri-Louis Duhamel du Monceau, 1700-1782)开始用物理检测的方法,量测阿勃勒木头,所能承受的压力与拉力,他用实验证明这是良好的建材,且开启近代的「材料力学」。英国的数学家罗宾斯(Benjamin Robins, 1707-1751)认为大炮射击时的爆发力愈大,反作力就愈大,需要坚硬的木头作为基座,支撑炮身。他自印度取到阿勃勒,作为大炮基座,他也开启「弹道分析学」。

植物教人要谦卑

许多学生知道阿勃勒的开花之美,实在令人欣慰,证明他们是成长在平安的年代,不知道阿勃勒曾经在军事上使用。但是除了欣赏开花之美,还有许多可以观察的,例如阿勃勒嗜热、耐旱,开花期4-6月,南部的阿勃勒是落叶后开花,北部则长叶后再开花。阿勃勒的种荚在树上可以保存很久,呈直条「热狗」状。这种造型的果荚落地后容易滚动,将种子散布远。果荚内的种子大小不一,愈小的种子表面积大,水份易渗入,将先发芽;反之,较大的种子后发芽。这使种子在不同的时间与环境,有更多发芽的机会。

阿勃勒耐空气污染,又能吸收大量土壤重金属,是污染整治场址最适栽种的植物之一。即使知道这些,我仍不明白阿勃勒能生长快,材质硬的秘诀。我虽长期观察植物,仍需承认自己无知,必须保持谦卑去学习的原由。

不过,作个无知的人,还是可以很快乐。当我站在阿勃勒的树下,仍可欣赏每根种荚造型都有点不同,看呀、看呀、…无论早晚,只要看阿勃勒,就是多么自由与喜乐。

欢迎参观作者的网站:河马教授的网站

【延伸阅读】:
植物探险家肯宁汉
是上帝让林书豪赢球吗?
台湾父母也一起「林来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