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守主道(仰望)》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又一次走出巴比伦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图片提供/123RF


翻译 | 孙岱君

《以斯拉记》8章

在外旅行,就一定会遇到危险和不确定因素。我们不知道在路上会遭遇何事,也不知道路途是否安全,我们甚至不知道是否能按时到达目的地。在本章中,我们看到以斯拉招聚起另一群犹太人,准备从被掳之地回到耶路撒冷。他们行将踏上旅程,历经艰险,最终要平安地回到耶路撒冷。他们在路上若遇到危险,也不会有军队保护他们。然而,他们却有神一路与他们同在,保守他们。他们信靠他,他们的信心没有蒙羞。

招聚各支派,准备上路

《以斯拉记》8章记载了那些要与以斯拉一同回到应许之地的人的名字和家族关系。这个名单的顺序颇为耐人寻味。名单首先列出的是祭司家族和皇室家族的人,即非尼哈、以他玛和大卫的苗裔(2节)。随后提到的是十二个家族的名字,名单中列出了每个家族男丁的数目。十二这个数字暗指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尽管我们不知道这些家族是否分属于不同的支派,我们也不知道哪一个家族代表哪一个支派。这些家族的人总共有大约一千五百人。我们若加上妇女和儿童的人数,总人数大概有五千人。

以斯拉不愧为细心谨慎的领导者,他花时间招聚并「查看」那些要和他一起回故乡的百姓(15节)。他注意到,这些人中尽管有祭司,但他「见没有利未人在那里」(15节)。以斯拉显然知道利未人是被指派在敬拜神的过程中帮助祭司的。没有利未人就意味着在这班归回的百姓中,没有人有资格在敬拜中做服侍。

以斯拉马上着手处理这个问题。他打发一个代表团去见迦西斐雅的首领易多。「迦西斐雅地方」这个片语(17节)在希伯来原文中很有意思,值得注意。迦西斐雅早期可能曾有一处会堂,或许还可能有一所训练利未人和尼提宁的学校。尼提宁就是殿役,圣经中只有《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和《历代志上》提到了尼提宁,而且《历代志上》只提到了一次(代上9∶2)。他们显然是利未人的助手,而利未人又是祭司的助手。

根据18至20节的记载,以斯拉派出去的人从迦西斐雅带回来四十名利未人和二百二十名尼提宁,让他们加入到这群旅行者之中。这样一来,他们中间就有人为着他们的益处来履行神指派给一个支派的中保和牧养职责。以斯拉在他的记载中特别提到这些人中的一位:示利比,他称示利比为「通达人」(18节)。对于这样一群人来说,有一位通达的人,无论是男是女,都是无比宝贵的恩赐!以斯拉凭信心看出,这是「蒙我们神施恩的手帮助我们」(18节)。

示利比让以斯拉大得鼓励,若如此,神的圣善之手为我们预备了耶稣基督,我们为此当如何敬爱神呢?在基督里隐藏着「一切智慧知识」(西2∶3)。基督做他父的工作,文士见了,即「稀奇他的聪明和他的应对」(路2∶47)。现今,神的手仍通过他在工作。看到教会人数不多,真正的牧者如凤毛麟角,我们或许忧心如焚。然而,神的恩典之手会把他的儿女都招聚到一起,一个也不少。那属于他的十四万四千人都受印了,都必定会被带到他面前。

在旅途中脱离危难

在这一章的记载中,摆在以斯拉面前的是一段危险的旅程。想到在旷野行路,什么危险都有可能发生,总该有护送的军队才好吧!然而,以斯拉知道,他传讲什么,就一定要做到什么。他曾在波斯王面前说过神的手是那么好,必「帮助一切寻求他的」。他怎么能让王以为有神施恩的手帮助还不够,还需要更多的保护呢?他以求王拨步兵马兵来帮助他们为羞耻(22节)。

我们先停下来,审视一下我们自己的生命。我们有没有像以斯拉那样向周围的人发出言行一致的讯息呢?我们有没有一边说神多么有能力一边又依赖人的力量呢?是信徒都知道,在他们的 生命中有信与不信的挣扎,以斯拉也不例外。

最终,神支持以斯拉的信心,向波斯王做出了荣耀美好的见证。他单单依赖主的帮助,此外他别无所求。

另外,我们也要注意,他的信心得胜,禁食与祷告也发挥功效。以斯拉在亚哈瓦河边宣告集体禁食,克苦己心,「求他使我们和妇人孩子,并一切所有的,都得平坦的道路」(21节)。以斯拉的先祖雅各在回迦南地的途中,因害怕他弟兄以扫派人加害,便向神「哭泣恳求」(何12∶4),以斯拉此时也是一样。他也像雅各一样,没有受到攻击就回到了那片土地。

如今,神的百姓在回他们天家的旅途中也会遇到许多仇敌(见来11∶16)。有些仇敌可能会逼迫教会,有些可能会藉着错误的教义把教会带入歧途,无论如何,我们只有通过仰望主才能往前走。诗人曾满怀喜乐地写道:「他必用自己的翎毛遮蔽你,你要投靠在他的翅膀底下。他的诚实是大小的盾牌。你必不怕黑夜的惊骇,或是白日飞的箭,也不怕黑夜行的瘟疫,或是午间灭人的毒病。」(诗91∶4-6)这一切以斯拉都经历到了。

带着宝藏旅行

你若恰巧碰到一群朝圣者,在旷野中向耶路撒冷跋涉,那场面一定让你难以忘怀!那可是五千人啊!而且都没带武器!在这些人中,有十二位祭司和利未人。他们肩负着一项神圣的使命:把金、银和圣殿中要用的器皿护送到耶路撒冷(24-30节)。以斯拉解释道:「你们归耶和华为圣,器皿也为圣。」(28节)正如很久以前利未人抬着约柜走过旷野、渡过约旦河一样,如今,这些利未人也带着这些神圣物件回到故土(见书3∶3)。他们要特别谨慎,要确保把这些器具和陈设用品平安带到耶路撒冷(24-30节)。

利未人的特别使命就是要「警醒看守」(29节)。草率、粗心都会是重大罪过(见撒下6∶6-7)。他们到达耶路撒冷后,每一件器具都要清点,每一块贵重金属都要过秤。以斯拉在把这些宝藏交付给祭司和利未人的时候,也曾仔细清点和过秤(25-26、29、33节)。交付给这些祭司和利未人的贵重物品都还只是地上的圣殿所用的东西。然而,透过这一切,我们看到,那交付给基督的贵重物品,却是神在天上的圣殿要用的东西,他成就了旧约一切仪式的真意。他信实地把他的百姓戴在贴心的地方,就像祭司佩戴的胸牌上镶嵌的宝石一样。他可以神圣地向他的父作出这样的交代:「我与他们同在的时候,因你所赐给我的名保守了他们。」(约17∶12)

主也有宝贵的东西交付给他的百姓。比如,保罗在写给他的属灵儿子提摩太的信中说:「提摩太啊,你要保守所托付你的。」(提前6∶20)他在另一处写到:「你从我听的那纯正话语的规模,要用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和爱心,常常守着。」(提后1∶13)我们谁也不可说,没有宝贵的东西交付给我们,比如,神的真道就是那交付给我们的宝贝。神把宝贵的东西赐给我们,用它们来祝福我们,有一天,我们也要为着这一切向神有一个交代。有了神的祝福,愿我们凭恩典正确使用这些恩赐!

讨论问题:

1. 在神的旨意中,家庭是重要的,这一章如何用实例说明了这一点?

2. 示利比被称作「通达人」(18节)。圣经所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见出36∶1;申4∶6;王上3∶9;诗119∶130、144)

3. 在这一章中,探寻一下以斯拉在恐惧与信心之间挣扎的轨迹。这样的挣扎在基督徒的生命中多大程度上是真实的?对于这样的挣扎,《诗篇》又给了我们什么亮光?(见诗56)

4. 集体禁食和克苦己心在现今还有没有地位可言?读一下《约珥书》2章15至17节,思考一下它如今还有什么意义。

5. 我们如今要「警醒看守」的是哪些宝藏?在这一点上,我们能从以斯拉的谨慎行事学到什么?

6. 读一下《诗篇》121篇。这一首诗对于在旅途上的以斯拉可能意味着什么?我们如何能把它应用到我们今天的信仰生活中?




※本文为吉罗德•比尔克斯(Gerald M. Bilkes)所着《怀想归途》(Memoirs of the Way Home)第八章。

本专栏与仰望基督教资源书房合作。

【延伸阅读】:
通过真道获得全新的勇气
进一步变革
神赐下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