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守主道(仰望)》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又一次走出巴比倫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圖片提供/123RF


翻譯 | 孫岱君

《以斯拉記》8章

在外旅行,就一定會遇到危險和不確定因素。我們不知道在路上會遭遇何事,也不知道路途是否安全,我們甚至不知道是否能按時到達目的地。在本章中,我們看到以斯拉招聚起另一群猶太人,準備從被擄之地回到耶路撒冷。他們行將踏上旅程,歷經艱險,最終要平安地回到耶路撒冷。他們在路上若遇到危險,也不會有軍隊保護他們。然而,他們卻有神一路與他們同在,保守他們。他們信靠祂,他們的信心沒有蒙羞。

招聚各支派,準備上路

《以斯拉記》8章記載了那些要與以斯拉一同回到應許之地的人的名字和家族關係。這個名單的順序頗為耐人尋味。名單首先列出的是祭司家族和皇室家族的人,即非尼哈、以他瑪和大衛的苗裔(2節)。隨後提到的是十二個家族的名字,名單中列出了每個家族男丁的數目。十二這個數字暗指以色列的十二個支派,儘管我們不知道這些家族是否分屬於不同的支派,我們也不知道哪一個家族代表哪一個支派。這些家族的人總共有大約一千五百人。我們若加上婦女和兒童的人數,總人數大概有五千人。

以斯拉不愧為細心謹慎的領導者,他花時間招聚並「查看」那些要和他一起回故鄉的百姓(15節)。他注意到,這些人中儘管有祭司,但他「見沒有利未人在那裡」(15節)。以斯拉顯然知道利未人是被指派在敬拜神的過程中幫助祭司的。沒有利未人就意味著在這班歸回的百姓中,沒有人有資格在敬拜中做服侍。

以斯拉馬上著手處理這個問題。他打發一個代表團去見迦西斐雅的首領易多。「迦西斐雅地方」這個片語(17節)在希伯來原文中很有意思,值得注意。迦西斐雅早期可能曾有一處會堂,或許還可能有一所訓練利未人和尼提寧的學校。尼提寧就是殿役,聖經中只有《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和《歷代志上》提到了尼提寧,而且《歷代志上》只提到了一次(代上9∶2)。他們顯然是利未人的助手,而利未人又是祭司的助手。

根據18至20節的記載,以斯拉派出去的人從迦西斐雅帶回來四十名利未人和二百二十名尼提寧,讓他們加入到這群旅行者之中。這樣一來,他們中間就有人為著他們的益處來履行神指派給一個支派的中保和牧養職責。以斯拉在他的記載中特別提到這些人中的一位:示利比,他稱示利比為「通達人」(18節)。對於這樣一群人來說,有一位通達的人,無論是男是女,都是無比寶貴的恩賜!以斯拉憑信心看出,這是「蒙我們神施恩的手幫助我們」(18節)。

示利比讓以斯拉大得鼓勵,若如此,神的聖善之手為我們預備了耶穌基督,我們為此當如何敬愛神呢?在基督裡隱藏著「一切智慧知識」(西2∶3)。基督做祂父的工作,文士見了,即「稀奇他的聰明和他的應對」(路2∶47)。現今,神的手仍通過祂在工作。看到教會人數不多,真正的牧者如鳳毛麟角,我們或許憂心如焚。然而,神的恩典之手會把祂的兒女都招聚到一起,一個也不少。那屬於祂的十四萬四千人都受印了,都必定會被帶到他面前。

在旅途中脫離危難

在這一章的記載中,擺在以斯拉面前的是一段危險的旅程。想到在曠野行路,什麼危險都有可能發生,總該有護送的軍隊才好吧!然而,以斯拉知道,他傳講什麼,就一定要做到什麼。他曾在波斯王面前說過神的手是那麼好,必「幫助一切尋求他的」。他怎麼能讓王以為有神施恩的手幫助還不夠,還需要更多的保護呢?他以求王撥步兵馬兵來幫助他們為羞恥(22節)。

我們先停下來,審視一下我們自己的生命。我們有沒有像以斯拉那樣向周圍的人發出言行一致的訊息呢?我們有沒有一邊說神多麼有能力一邊又依賴人的力量呢?是信徒都知道,在他們的 生命中有信與不信的掙扎,以斯拉也不例外。

最終,神支持以斯拉的信心,向波斯王做出了榮耀美好的見證。他單單依賴主的幫助,此外他別無所求。

另外,我們也要注意,他的信心得勝,禁食與禱告也發揮功效。以斯拉在亞哈瓦河邊宣告集體禁食,克苦己心,「求他使我們和婦人孩子,並一切所有的,都得平坦的道路」(21節)。以斯拉的先祖雅各在回迦南地的途中,因害怕他弟兄以掃派人加害,便向神「哭泣懇求」(何12∶4),以斯拉此時也是一樣。他也像雅各一樣,沒有受到攻擊就回到了那片土地。

如今,神的百姓在回他們天家的旅途中也會遇到許多仇敵(見來11∶16)。有些仇敵可能會逼迫教會,有些可能會藉著錯誤的教義把教會帶入歧途,無論如何,我們只有通過仰望主才能往前走。詩人曾滿懷喜樂地寫道:「他必用自己的翎毛遮蔽你,你要投靠在他的翅膀底下。他的誠實是大小的盾牌。你必不怕黑夜的驚駭,或是白日飛的箭,也不怕黑夜行的瘟疫,或是午間滅人的毒病。」(詩91∶4-6)這一切以斯拉都經歷到了。

帶著寶藏旅行

你若恰巧碰到一群朝聖者,在曠野中向耶路撒冷跋涉,那場面一定讓你難以忘懷!那可是五千人啊!而且都沒帶武器!在這些人中,有十二位祭司和利未人。他們肩負著一項神聖的使命:把金、銀和聖殿中要用的器皿護送到耶路撒冷(24-30節)。以斯拉解釋道:「你們歸耶和華為聖,器皿也為聖。」(28節)正如很久以前利未人抬著約櫃走過曠野、渡過約旦河一樣,如今,這些利未人也帶著這些神聖物件回到故土(見書3∶3)。他們要特別謹慎,要確保把這些器具和陳設用品平安帶到耶路撒冷(24-30節)。

利未人的特別使命就是要「警醒看守」(29節)。草率、粗心都會是重大罪過(見撒下6∶6-7)。他們到達耶路撒冷後,每一件器具都要清點,每一塊貴重金屬都要過秤。以斯拉在把這些寶藏交付給祭司和利未人的時候,也曾仔細清點和過秤(25-26、29、33節)。交付給這些祭司和利未人的貴重物品都還只是地上的聖殿所用的東西。然而,透過這一切,我們看到,那交付給基督的貴重物品,卻是神在天上的聖殿要用的東西,祂成就了舊約一切儀式的真意。祂信實地把祂的百姓戴在貼心的地方,就像祭司佩戴的胸牌上鑲嵌的寶石一樣。祂可以神聖地向祂的父作出這樣的交代:「我與他們同在的時候,因你所賜給我的名保守了他們。」(約17∶12)

主也有寶貴的東西交付給祂的百姓。比如,保羅在寫給他的屬靈兒子提摩太的信中說:「提摩太啊,你要保守所托付你的。」(提前6∶20)他在另一處寫到:「你從我聽的那純正話語的規模,要用在基督耶穌裡的信心和愛心,常常守著。」(提後1∶13)我們誰也不可說,沒有寶貴的東西交付給我們,比如,神的真道就是那交付給我們的寶貝。神把寶貴的東西賜給我們,用它們來祝福我們,有一天,我們也要為著這一切向神有一個交代。有了神的祝福,願我們憑恩典正確使用這些恩賜!

討論問題:

1. 在神的旨意中,家庭是重要的,這一章如何用實例說明了這一點?

2. 示利比被稱作「通達人」(18節)。聖經所說的「通達」是什麼意思?(見出36∶1;申4∶6;王上3∶9;詩119∶130、144)

3. 在這一章中,探尋一下以斯拉在恐懼與信心之間掙扎的軌跡。這樣的掙扎在基督徒的生命中多大程度上是真實的?對於這樣的掙扎,《詩篇》又給了我們什麼亮光?(見詩56)

4. 集體禁食和克苦己心在現今還有沒有地位可言?讀一下《約珥書》2章15至17節,思考一下它如今還有什麼意義。

5. 我們如今要「警醒看守」的是哪些寶藏?在這一點上,我們能從以斯拉的謹慎行事學到什麼?

6. 讀一下《詩篇》121篇。這一首詩對於在旅途上的以斯拉可能意味著什麼?我們如何能把它應用到我們今天的信仰生活中?




※本文為吉羅德•比爾克斯(Gerald M. Bilkes)所著《懷想歸途》(Memoirs of the Way Home)第八章。

本專欄與仰望基督教資源書房合作。

【延伸閱讀】:
通過真道獲得全新的勇氣
進一步變革
神賜下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