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社会的对话》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如何卸下生活中不必要的恐惧和失望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相信日常生活中大家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恐惧、挫折,甚至陷入失望与绝望的低潮中。深究这些情绪背后产生的原因,首先可能是过度单纯化生活世界中的人际差异,以致误以为外在世界都「应该乖乖地」等我去支配。

可是事实上,所有人的「创作」或「生产」,绝不可能完全「自己发动」,或直线、恣意地去改变另一个无生命或静态的他者;因为我们试图影响的对象,通常都有自己的主观意识,或与我们有着截然不同的偏好,以致会做出反应「对抗」或「调和」我们的控制。

许多万念俱灰的人,内心经常死守这个信念不放:我若不能靠自己努力赚钱、掌握权力、赢得声望,人生就毫无意义;对方若不愿意接受我的想法或控制,就是不尊重我;我若不能满足对方所有期待,就是不负责任。但事实上,每个人生活中所能创作或生产的东西,都十分容易被模糊的信念、动机,或羸弱、死亡的躯体摧毁,每个人和他们的产品都是极其脆弱的!甚至,当我们环顾自己所拥有多数的东西,也都不是靠自己创作或制造出来,而是外来的「礼物」或「恩赐」;每个人不得不依附、受惠于整个宇宙体系。

所以,当我们开始认清每个人都是「异质」而非「均质」,没有人可以完全控制或满足其他人;当我们开始抛弃叫人疲于奔命的「自给自足」幻想,承认自己与他人共同生活在一个相互影响的连结关系里,并且愿意用感恩的心领受生命的厚赠,超越绝望的喜乐就比较容易降临。

相对于那些凡事想靠自己独力完成,或是完全依照自己的意念行事的人,也有些人只敢动口说,却迟迟无法采取行动。因为「采取行动」是一种具高度不确定的人生探险历程,过程中,我们不仅得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差异碰撞,产生各种意料之外的诸般后果,甚至可能在失败中饱受沮丧和挫败感。

更令人焦虑的是,我们必须将最真实的自己,赤裸裸地暴露在旁人无情的审视下;但最可怕的还是,要我们接受这个不完美的自己。想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就决定撤销行动,按部就班地依照机械化的习惯或社会预期指令生活着。因为,按兵不动,别人就看不到自己的弱点,自己也不用承认某些不足之处;但也因为这样,任何的学习、成长也就很难产生!

所以,当我们决定「采取行动」的时候,表面上是我们对周遭的人事物做了一些事;但内部最深层的,却是对自己做出这个重大决定:我愿意相信自己和身旁的人,勇敢将自己交托出来,并且接受最真实的自己!

参考资料: Palmer, P. J.(2013)。行动灵修学:工作、创造、关怀的生命操练,张玫珊(译)。台北市:校园。

◎ about 徐敏雄

【延伸阅读】:
      关键时刻
      回应&能力
      时间就是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