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洪老師 2025.05.25
圖片提供/123RF
■ 本系列文章授權自生命樹輔導研究中心。
你跟你孩子的關係親近嗎?我觀察到,很多父母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會覺得跟孩子親近,但當孩子逐漸長大,就覺得與孩子不太親近了,甚至有時候還會變成敵對的狀態。為什麼會這樣?會不會是因為我們把跟孩子親近等同於不跟他吵架,把孩子聽話等同於跟他關係良好?可是這是錯誤的。就像我們跟神的關係親密一樣,我們要認識神,就願意花時間跟祂相處。那對於我們的孩子呢?你願意跟你的孩子花時間相處嗎?或許你可以想一想,在過去一週裡,你花了多少時間跟你的孩子相處。
我自己有四個孩子,而且我做在家教育。我每天下午3點以前的時間都是幫孩子上課。因為事工忙,我一週有四天下午和晚上的時間都用來服事。我以前覺得我給孩子們的時間夠了,從早上7點到下午3、4點都是孩子的,週末也是孩子的,但是我的孩子有一天抗議說,雖然我和他們在一起,但上課時間不能算我和他們花時間相處,因為我都在做事情,並沒有着重在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他們喜歡什麼或不喜歡什麼。的確,當我跟他們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在做功課,在做家務或者做其他很多事情,我雖然跟他們在一起,但並沒有真的去了解他們。所以,你跟孩子的關係,是真的親密嗎?
我們經常會強調父母的權柄,也就是說,要孩子順服。但這個權柄與要孩子順服是不單要建基在我們對神的認識上,也要在對孩子的認識上。當我們在教導他們的時候,常常一看到苗頭不對,馬上就打壓,不讓他們做出不好的行為。所以,孩子的需要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聽我們的話.,我要用很多的規矩來管教他們,這樣我們就能安心了。
我們在看孩子時,容易過分簡單地把所有問題都看成是罪性,而忘記孩子也活在這個有罪的世界裡,孩子也有神的形象。這樣的教養有什麼問題呢?其實這是以自我為中心來教導孩子——當孩子達不到我的要求,我就會很生氣;當孩子做得不夠完美,我就會不高興、會失望。雖然你是說你有神的權柄,要來幫助孩子榮耀神、讚美神,可是我會說,當你因為孩子達不到你的要求而生氣、失望的時候,你是假借神的名來逼你的孩子服事你心中的偶像。如此一來,孩子看不到神,他看到的、服事的都是你。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很難跟孩子建立親密的關係。當我們着重於糾正孩子的行為,我們又怎樣邀請孩子看到神呢?正如前面所說,他們看到的神變成一個動不動就生氣或者拿着放大鏡看他們錯處的神。這不是聖經裡的神,聖經裡的神是那位又真又活又溫柔又慈愛的神。
我們每天都有一大堆事情要處理,有很多責任要完成,但我邀請你慢下來,去認識神,去認識你自己,並認識你的孩子。
前兩週,剛好發生了一件事情。我女兒按錯了電視機的遙控器。我說:「你為什麼不問我呢?現在我們大家都不能看電視了。我不會換,我們要等你爸回來。」她看着我,停了30秒,氣沖沖地走回房間時,很不高興地說了一句「反正我還有玩具可以玩」,然後很大聲地把門關起來。
如果是你,你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把她叫回來質問她,她為什麼這樣說?告訴她這樣很沒禮貌?我當時是把她叫回來了,因為我看到她眼中有淚。我問她為什麼哭,她說她不知道。我問,因為媽媽罵她了嗎?她說沒有。後來她說,因為我說「大家都不能看電視了」,她說這讓她覺得她不好,媽媽會不喜歡她。她一想到媽媽會不喜歡她,就很傷心,她覺得媽媽會不要她,所以她就說「反正我還有玩具可以玩」,不去想她突然間在媽媽的心裡變不重要了。你看,她會哭,不是因為我罵她,而是在她心中,媽媽這樣說代表對她的否定,她感覺媽媽不喜歡她,會不要她,她覺得自己是沒有人要的。但其實我從來都沒有說過一句我不喜歡她或不要她這樣的話。
弟兄姊妹,如果那天我因為太忙而忽略她的態度,如果我一開口就質問她為什麼摔門和說那些話,我就無法知道她真實的想法。如果我只看重她的行為得不得體,我就不會知道她後面做出的這些反應,是她覺得我不要她之後自我安慰的方式。她告訴自己沒有關係,媽媽不要她,但她還有玩具可以玩,她要說服自己不痛苦,不在意自己的負面感受。所以她把我推開,不想再和我對話,而是回到自己的房間裡玩。我女兒那天需要的不單是糾正行為,她還需要一顆新的心。
後來我問女兒,媽媽會不喜歡她嗎?媽媽告訴過她會不要她嗎?她說沒有。她說只是她覺得。我問她,媽媽在她每次做錯事情時都告訴她什麼?她說,不喜歡她做的事情,但是很愛她。我繼續問她:「那你知道我為什麼愛你嗎?」她說:「因為神很愛你,祂也很愛我。」然後我們就花時間討論福音。討論完之後,我女兒就說:「對不起,我剛才摔門不對,請你原諒我。」
我們可以看到,我女兒用她錯誤的感覺得出了錯誤的結論。這錯誤的結論,讓她理解人、看待事情、與人相處的方式都出現了偏差。她的行為需要被改變,但她的心才是罪魁禍首,是首先需要被改變的。她的心相信了謊言,這個謊言說沒有人愛她,所以她要用自己的方式保護自己。拆毀這個謊言最徹底的方式就是福音。福音讓她看到神怎樣愛她,她的身份在主裡是安全的,也因為這樣,她很自然地願意去回應神,去愛神。另外一種回應神的方式就是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願意糾正她做錯的事。福音,讓我們心甘樂意地改變。(待續)
about 【家庭之歌】專欄主要寫手:蔡佩芬
合神心意的框架:認識孩子的不同-2
合神心意的框架:認識孩子的不同-1
完美的不完美家庭8共同抵擋罪惡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