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一條簡單的道路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教育部長杜正勝日前至立法院教育委員進行報告。立委們質詢時火力全開,紛紛將矛頭指向教育部的大樓裝修事宜。質疑為何費用高達三千九百多萬,而且這筆費用還是從第一預備金中支出。第一預備金必須有急難、迫切需要時才能支用,教育部又不是危險大樓,沒有急迫得要動用第一預備金去整修裝潢。目前尚有一些學校的建築老舊,不少學生繳不出營養午餐費,教育部怎可如此花費預算?一些家長團體與教師團體則抨擊,教育經費根本年年不夠用,此種大手筆裝修門面,非常值得商榷。

對此,杜正勝澄清,根據國家檔案法的規定,保存檔案必須要有良好的空間,因此花在恆溫恆濕、機電設備和消防器材的金額就花了近二千萬元。然而此種說法,雖成功地解釋預算花費的正當性,但卻無法有力地解釋另外的一千九百萬支出是否妥善。

教育部因為大樓裝修,造成社會集體的輿論攻擊。反觀宗教界,亦有類似遭人反感的現象。知名作家施寄青曾寫過一篇《我的簡樸生活宣言》。裡頭提到她至今仍不是任何宗教徒,遭逢人生難題困境,她也從來不會藉由宗教尋求任何慰藉。原因何在?施寄青表示,因為大多數的道場、教堂的聚會都非常講求形式。每每看著那些巍峨的建築,以及愈形塑愈大的神像,內心總是產生一股莫名的悲哀。

施寄青提及,主張減少慾望的宗教,為何往往卻是慾望過度膨脹的地方?許多建築、神像,一點環保意識皆無,徒然浪費金錢。有那些錢為何不多蓋一些圖書館與社區活動的地方?就她所讀到的宗教經典記載,佛祖在世居無定所,餐風露宿,耶穌說過「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只是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路加福音九章58節)而今的教堂、廟宇一座比一座還宏偉,人們如何能在這種地方找到心靈的安寧?

宗教因著建築與硬體裝修問題,惹的禍比教育部還大,有人因著巍峨的教堂寺廟建築而對宗教卻步,腦袋清楚的宗教徒應該由此好好省思。實際上,宗教普及本來就不曾因為建築宏偉而吸引人們,人心之所歸,很多時候僅僅是如德蕾莎修女所說的「一條簡單的道路」。

一九四八年,德蕾莎修女離開了她住了二十多年的修道院,她脫下厚重的黑色歐洲式修女道袍,換上了一件像印度農婦穿的白色衣服,走出高牆,走入一個貧窮、髒亂的悲慘世界。幾十年默默地為窮人服務,不靠任何公關或媒體宣傳,德蕾莎修女已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人們在她身上看見耶穌基督的悲憫、看見上帝的慈愛,並有成千上萬的修女修士及義工群加入仁愛修會,全心全意地為最窮的人( poorest of the poor )服務。

在台灣,SARS肆虐期間,在高雄沒商家敢賣便當給長庚醫院員工,而某佛教團體就默默地免費供應整整一個月的素便當給這些醫護同仁,並不時附上卡片致上鼓勵與問候。該團體不用媒體報導或借住公關力量,整個長庚醫院員工就對佛教懷有好感,不少人開始捐款給他們,一些人因而成了佛教徒。


回過頭來,探究教育部的大樓裝修之所以造成砲轟,實因教育的本質屬性是傳遞人類文化,促進人的社會化,也就是所謂的「不斷成長,發展個人,涵濡社會,創造文化。」實踐。目前學界問題重重,有待各個崗位上的教育同仁努力改善,並挹注足夠的經費支持。怎樣讓全體國民不斷成長,各個團體皆為學習型組織,創造這一世代的文化,答案或許難求,但正如宗教界的宣教或弘法,絕非在門面上做做功夫,而是腳踏實地走一條簡單的道路。

本文刊登於《基督教論壇報》 http://ct.org.tw

【延伸閱讀】:
蠻荒探秘
《耶穌的簽名》
書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