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守主道(仰望)》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帶著小孩子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逃往埃及》(The Flight into Egypt),巴托洛梅·埃斯特萬·牟利羅(Bartolomé Esteban Murillo),1647–1650年。(圖片來源/WIKIPEDIA


帶著小孩子同他母親逃往埃及,住在那裏,等我吩咐你,因為希律必尋找小孩子要除滅他。——《馬太福音》2:13

「帶著小孩子同他母親。」這不僅是帶著基督與祂的母親下到埃及,也是基督帶著祂的教會跟隨衪,因為祂的母親在這段經文中代表教會。基督不僅取了馬利亞的血肉之軀,也透過她為祂的教會取了血肉之軀。基督的道成肉身,使祂與衪的教會成為一體,除了祂沒有罪以外,其他都跟教會認同。透過這種聯合,祂帶著教會一同經歷祂的降卑和升高。

基督帶著祂的子民跟祂一起降卑,因為除非他們跟祂一起降卑,否則也不能跟祂一起升高。基督的教會必須跟隨基督走一條他們並不明白的道路,但這條道路將讓他們更明白自己的罪性。這就是為什麼上帝使用希律下命令的方式,把小孩子送到埃及去。因為必須回到埃及,這個曾經捆綁以色列人的地方,就是在埃及,以色列人被那惡者和自己的罪所奴役。他們侍奉偶像,如果上帝沒有讓他們感到極大的缺乏,他們從來不會想到離開埃及。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基督必須去到埃及。基督必須受苦,甚至從祂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天開始,就要經歷一種降卑的生活方式。教會必須跟隨基督,今天仍要跟隨,因為他們必須知道他們從何處而來。他們的開端是在埃及,在一個失落的天堂,是在罪裏。所以,這個小孩子必須以一種降卑的方式來到他們中間。一個人越跟隨基督,就會變得越微不足道,越感有罪,越無關緊要。基督作為中保,是作為代求者受苦,透過降卑,祂讓內疚的罪人們知道自己在哪些地方有罪。也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祂才能成為他子民的中保。

可能在我們的讀者中,有些人在這個小孩子身上看見了自己得救的盼望。對憂傷的罪人來說,這是多麼不可言喻的喜樂啊!他們在從前走投無路之處,看見了一條為他們開闢的大道。在這樣一個時刻,他們心中有一個願望,就是在伯利恆修建一個會堂,因為在任何別的地方,他們都覺得生活不下去了。然而,當這蒙福的時刻並沒有來臨時,他們也一定不會太驚訝。他們生活中的某些階段,就是不知道該相信什麼。他們很有必要在伯利恆之後,進入埃及。這不是他們自己選擇的道路,或者他們已經知道的方式。這個小孩子,在伯利恆被寵愛著,但在埃及仍然被寵愛著,因為祂進入埃及,是為了表明一個事實,就是祂正在履行作為中保的責任。

祂帶著祂的母親一起前往埃及,因為祂比祂要拯救的教會更清楚,為了成就上帝的律法,有什麼工作必須要完成。如果讓祂的教會來帶路,就會永遠迷失了,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自己的迷失。他們想要跟門徒一起建造會堂,他們太快就想要安頓下來。但基督進入埃及的事實,對迷失的罪人而言是極寶貴的安慰,因為若不如此,他們將永不會從埃及被釋放出來。經文必須要應驗,「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譯注:參馬太福音2:15)喔,這是何等的奇妙,基督在祂的降卑中帶著祂的教會一起經過,如此祂才能帶著他們一起經歷祂的升高!有時候,最深的試煉,正是獻上最深感恩的理由。




本文取自《永存之道》(The Everlasting Word : A Daily Devotional)。

本專欄與仰望基督教資源書房合作。

【延伸閱讀】:
人生殊途——亞伯拉罕與羅得的抉擇
媽媽三句不離「去教會」,還用生活費綁架信仰,壓力山大怎麼辦?
從「夠用就好」到「不為明天憂慮」,淺談甚麼是先求神國神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