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望愛閱讀》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改變生命的54封信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半個月前,突然接到一個消息:一位久未聯絡的朋友因病離世了。震驚之餘,待心中回憶的寶庫細細尋思,才發現他於我意義之深重。隨之而來的,是無盡的懊悔。因為自己懶怠回信,一封、兩封……,而失去了一位曾經願意與我分享熱情、夢想、豐盛、力量與生命的朋友,我再無機會與他的生命相交,無從向他學習這些他所流露的特質。

然後,我忽然想起這本書 ──《改變生命的54封信》。真不公平,畢德生和老莫四十年沒聯絡,卻銜接起一段橫跨美加的屬靈友誼;而我與他,短短的永和到中和卻成了最遙遠的距離。

如果時間的大鐘不容人伸手逆轉,那要如何才能停止悔意蔓生燎原?看著信箱裡零落躺著候覆的信,我的眼淚滴滴答答落下來,沒有人在那頭等待回音了。這些日子,我幾乎每晚寫信,無從寄出,就都存在我的電腦裡。從不斷表達懊悔,到逐漸能分享日常生活:今天我認識了一位日本詩人 ── 水野源三,抄一首小詩給你;我剛剛打電話給阿嬤了,她不記得我的聲音,但知道是我後,就開心地和我講了一個多小時;早上和兩個好久不見的學長碰面,我好高興好高興,突然想起你;你在天上認識許智崴嗎?── 一個兩年前離開的年輕男孩,他的朋友都還很想他;……。

什麼時候可以停止寫這些寄不出的信呢?我這樣到底是正常還是不正常呢?這是陷溺於哀傷,還是讓自己「好起來」的必經過程?這些日子我常常問上帝這些問題。然後,我忽然又想起這本書,如果我寫信問畢德生:「悔意應當如何承載?」他會如何回答我?

幾個月前,眾編輯一同開會,討論如何為《改變生命的54封信》的內容定調,一度陷於兩難,因為我們發現這本書有兩條主線:一是信件內容本身所討論的,是非常實際的信徒生活,「我們對永恆的救恩沒有疑問,卻不知道怎麼面對不洗碗的老公和令人失望的牧師(我在此加一條:如何終止無盡的懊悔),因為這些都是『聖經沒(直接)教的事』。然而,正是這些小事充滿我們的生活。」另一條線則是畢德生與老莫之間的真摯情誼,兩人固然為同窗舊友,但因畢德生成熟豐富的牧養生命,而使得重拾信仰的老莫如獲屬靈引導,在作個真門徒的路上,走起來較不顛簸。

我不禁羨慕起這幸運老莫,他何德何能有靈修大師當老友!但是,轉念一想,我身邊不也不乏蘊含屬靈智慧的朋友(包括那位離世的故友),為什麼我不珍惜這些能給予我屬靈建言、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朋友呢?而我自己,又是否活出與神同在的生命,讓我的朋友也受益?

在失去友人之後,我重看此書,彷彿戴上 3D 眼鏡,一切都變立體了:原來「實用的信徒生活」與「珍貴的屬靈友誼」並非兩條平行主線,而是一經一緯交織而出的一幅美好圖畫 ── 有平順、坎坷,才有明暗對比;有打屁、諍言,才有寫意工筆;有懊悔、回轉,才顯出厚刮的刀痕。

基督徒的生活、生命,原是在與人相交的關係中展現的啊!因此,要改變生命,也離不開「關係」── 而那位率先來與我們建立關係的神,會使用每一段關係,達到最可貴的美好結果!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 羅八 28

歡迎參觀作者的部落格:一家五口

全國各地基督教書房一覽表

【延伸閱讀】:
植物的靈修學──從《家栽之人》得到的啟發
神哪!看顧你的百合花
勝過所羅門王的穿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