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望愛閱讀》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喜鵲與烏鴉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當正面思考變成不務實的過度樂觀,甚至忽視現實的幻想謬解,那麼正面思考就不是帶來幸福,而是引發災難。

辦公室裡,業務部正開例行會議,小唐對某服飾店不擺他們的產品提出報告:「店展人員表示:我們的設計不如A廠商,提出的批價折扣不漂亮,實在不能給我們上架。我認為我們銷售條件不夠競爭性。」業務經理趙總打斷他的話:「這是你今天第三次說負面的話,你要注意!我們的銷售策略當然是最好的,你要有這樣的想法,並且跟自己說:我一定可以打進那家店面。懂了嗎?」趙總噴出一口菸瞪著小唐,他正再灌輸小唐正面思想,他是這麼實踐自己所學的企業領導法:正向思考。業務人員必須要正面思想才能達成工作目標。

看看教會,常常也出現這種正面思考的教導。牧師告訴適婚的姊妹,要在腦中勾勒出自己心儀的弟兄圖像,以此向神禱告,並且確信神會賞賜這樣的男人給妳;而就有姊妹做見證說心想事成。那些在財務上有困境的信徒,牧者引用經文說上帝是賜下豐盛的神,不要擔心自己的錢不夠用,努力守好奉獻給教會的教導,並天天相信神會給自己豐富享受,快樂工作;就有弟兄見證自己奉獻越多,神越在財富上祝福。又有一股潮流,歡慶的傳說,在金融危機的當下,神讓財富流向教會。

凡此種種,本來應該都是值得鼓勵心態,因為使人「正面」,讓人「向上」,讓「快樂、陽光」充滿心思意念,帶出來幸福的結果。然而,當正面思考變成不務實的過度樂觀,甚至忽視現實的幻想謬解,那麼正面思考就不是帶來幸福,而是引發災難。

芭芭拉‧艾倫瑞克所著《失控的正向思考》,用查考社會百態、動見觀瞻的思維,以良心寫下自己的見解。芭芭拉所要說的,就是:人以為是的正向思考,因著其淵源不正確的教導,加之以有心人的利用,讓這似是而非的思考方式破壞了社會價值。她在一片喜鵲報好聲中,扮演了烏鴉警惕的角色。

原名直譯為《光明面—正向思考如何逐漸損害美國》的這本書,是美國《時代雜誌》專欄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近作。芭芭拉是美國知名的女權和社會主義健將,在極端資本主義的美國社會,她始終為廣大基層貧窮弱勢者發聲。全書雖以美國社會及教會為背景,但在受美國影響很大的台灣,看起來也頗具參考價值。閱讀本書,幾乎就像照一面鏡子,看到我們周遭教會及社會的光景。

《失控的正向思考》是由作者本身的一個瀕死經歷談起。面對死亡,是表現真實人性的一個舞台,作者被宣告罹患乳癌,這時他如何面對自己和世界呢?在芭芭拉所處的環境,不論是醫師或支持團體或治療院所,都不把罹癌當作面對死亡,反而將之看成是病人有個新生活的機會:讓心靈昇華,讓女人更有魅力…。這是正向思考的結果,讓人不要陷入憂傷害怕。一方面影響心情,再方面於事無補。然而,作者強調的是:正向思考真的就能治癒癌症嗎?這樣正向思考豈不是自欺欺人嗎?

凡事要往好處想,只要有善念就會有希望,心理及宗教的引導常會如此。許久前台灣一個直銷公司廣告詞「人因夢想而偉大」,就是一種注入正面思考的做法。一般人都願意接受這種正面思考,因為可幫助自己在人生中走向成功,這是不斷有人公開見證鼓勵的。但是,這種「成功快樂學」在世人有效的或然率並不高,反倒有不少人受害,因而「不成功就成仁」,正面思考反而成為負面教材。芭芭拉參加過多場「正向思考推銷員」的聚會,她說這些「特會」將焦點聚集在財富問題,聲稱只要心中思想自己會有錢,就真的會有錢。她稱這是「吸引力法則」:「只要專心想,什麼都能得到,……像是無窮盡的財富、成就、愛情,……吸引力法則就是『提出請求,堅信不移,最後就能獲得。』或是『有求必應』。」

基督徒社會學家馬克思韋伯所著《資本主義與新教倫理》帶給芭芭拉查考正面思考來龍去脈很重要的理論基礎。芭芭拉認為五月花號清教徒帶到美國新大陸的,是嚴格加爾文主義教派的生活觀:在世上努力工作,追求有目共睹的出色成就,累積財富造福教會及社會。要「努力」,就必須「積極」。結合了商業法則與宗教精神,在美國的資本主義下工作,就需要有成功的希望及企圖,這就是「新世界的美國夢」;於是,要有正向思考,才能有動力及機會達成夢想目標。我曾聽到一位美國回台的企業家弟兄親口說:「貧窮就是罪惡」,因為只有懶人才會貧窮,而懶惰是基督教七大罪之一。如此看來,沒有正向思考就很可能導致犯罪了。芭芭拉的觀點說,美國發生金融危機、貧富差距極大,都不無受到正面思考的為害。

在芭芭拉的書中,舉了幾個正面思考的知名「教練」,如皮爾博士的《人生光明面》,史賓賽強森的《誰搬走了我的乳酪?》,電視佈道家喬伊斯邁爾及約耳奧斯丁,他們都因自己提出的正面思考演講著書而致富,跟隨他們的人絕大部分卻不然。評論這些概念帶出的巨型教會時,芭芭拉說他們「不再講述令人痛苦的受難和救贖故事,反而向信徒保證這輩子很快就能大富大貴,功成名就,身體安康……因為神『要人成功』」到後來,連彼得杜拉克都要來向這些巨型教會學習企業管理了,因為正向思考的「企業牧師」創造不少成功案例。這些是不是我們在台灣的教會也熟悉的場景呢?

以烏鴉的警惕話語,芭芭拉不單是批評正面思考帶來的負面效應,她也提供取代正面及負面兩種思考法的替代方案:「觀察事務的真實面貌,盡量不要讓自己的感覺與幻想對事實加油添醋,去了解世界同時充滿危機與機會。」我們接受教育不是要學習「正面思考」,而是要學習「批判思考」,要有「防禦性悲觀」的現實感,《失控的正向思考》中如是說。看過這本書,我們雖然知道正面思考受人歡迎,不從者難融於正面思考的企業、社會或教會中;但獨立思考務實慎思才能面對自己的內在與外在,活出真實的人生。

全國各地基督教書房一覽表

【延伸閱讀】:
一本像電影的靈修書
◆斯托得,我們的安西教練──從「踐行」談《心意更新的教會》
出版人傳奇 ── 吳鯤生